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探讨

2019-03-29艾军

理论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教学探讨商务英语

艾军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加强的国际商务往来使得跨文化交际问题日益突出,亟待需要交际者具有积极的跨文化能力。而对于将要进入商务语境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跨文化能力的内容维度和教学探讨值得我们外语教师深思。在此,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中西文化的对比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训练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1 — 0174 — 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家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国际企业之间的商务往来的交融明显增多,但是在人们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却表现得更加突出。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具备跨文化知识、意识和技能等去克服文化障碍,也就是具备相应的跨文化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交际目标,因此对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如何培养等教学探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国际商务活动最终实现成功的交际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语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商务人员交流和沟通,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就更加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机制还不够发达,没有充分得到高等学校培养工作的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本身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们应该创新跨文化能力教学模式,以确保高级商务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跨文化能力定义解读

Johnson 等学者(2006)提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能力是“知行合一”的能力。随后,学者们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在国际商务语境中,跨文化能力是个体有效地运用自己有优势的个人特质、知识和技能,自如而有效地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的能力。跨文化能力即“语言在功能、情景和文化”中的使用,就是适切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外语情景下的交际能力。在这里,跨文化能力指语言读写和理解能力,也包括沟通、解读、评价和关联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建立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的能力。语言的不同源于文化的不同,由此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着,笔者就会详细介绍跨文化能力的具体维度,即跨文化的培养内容,使得教学的培养目标更加明晰,更有针对性。

二、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维度

跨文化能力的维度应该包括跨文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跨文化态度以及个体特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这也是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培养工作中重点考虑的方面。

(一)复合型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语言能力

跨文化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获得了一定的这种能力就停滞不前,而是一个动态的无止境的终身学习的过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历扩展着自己的跨文化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个体极力增加对本国文化知识和当前国情的正确理解,并且与沟通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努力积累包括国际金融、法律、管理学等多学科复合型的专业知识和庞杂的宏观和微观文化知识,这也是跨文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学生以后工作语境中也是必备的。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制订的《欧洲语言共同共参框架》还提出,交际语言能力由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构成。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如果语言不能被沟通双方都驾驭的话,沟通便无从谈起。然而,在商务沟通中,单纯精通语言本身不足以保障其顺畅,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语言行为习惯,在沟通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误会。在商务语境中,为了减少甚至是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能够更好地适应异域文化,以此来改善沟通的结果,并最终实现成功的商务交际目的。

(二)跨文化态度

著名学者Byram在他的定义中谈到了跨文化能力应具备的态度是好奇、乐观和开放等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一些全新的概念引入到跨文化能力的范畴之内,其中移情(empathy)就是从对方的立场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是个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仅仅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理解对方的想法和行为,具有移情能力会避免更多的文化冲突。跨文化的态度因素就是具有国际化的意识和视野,理解并接受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并对异域文化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和开拓的意识,这也是具备跨文化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和重要维度。国际视野以“放眼全球,胸怀全球,立足本国,走向世界”为本质特征,国际视野涵反映了人们对所处时代的理解和判断,同时也显示了全球化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从未遇到的机会和未知的挑战。而世界意识就是用全世界眼光看问题;做世界的中国人。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全球语境中,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各自文化特点,跨文化态度的文化内涵是商务人员必备的能力范畴之一。

(三)个体特质

个体特质是个体相对固定的心理组织结构和特征,反映了个体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特征,将其作为跨文化能力形成重要节点,就是要适应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和商务竞争的需要。跨文化能力多被当作一种个体素质培养。在达拉·迪尔多芙构建的跨文化能力生成模式中,个体经历了态度养成、知识积累和能力锻炼以后,实现了部分或者全部内化,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素质、能力和态度,同时这几种要素发生耦合效应之后,使个体形成了与跨文化目的相适应的内在表现。这也是培养跨文化能力生成的基本要素,与此同时,着力研究和培养此能力生成所需的固有组成要素。虽然这個维度具有更主观的特点,但是如果个体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并且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优良的个体特质是可以最终实现的。

三、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探讨

基于跨文化能力的维度内容的阐述,那么如何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探讨就是全体商务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的关注所在。而在这里,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中西文化的对比教学以及体验式的教学训练在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这里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

(一)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有机结合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按照跨文化能力的具体内涵,从跨文化专业能力、跨文化方法能力、跨文化社会能力和跨文化自我能力出发,尊重个体的跨文化能力发展规律,在学习内容的专业化、跨文化社会实践的进行和评价以及增加对自身母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立足于外语教学的本土化、民族化,加强对自身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外语专业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与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涉及到的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完成具有文化背景知识的文化教学的讲授与侧重语言能力提高的讲练结合,使用讲授法和案例教学等方式促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善;与此同时,学校开设相关文化类通识选修课,这些课程都可以积累综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具备相应的跨文化能力。例如,在商务语境中,商务人员能够运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沟通,能够熟练驾驭语言,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就能化解矛盾,完成语意的恰当表达,语言技能是跨文化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面谈、会议和演讲等过程中采用的语言和非言语沟通技巧和应对策略都需要在具体文化语境中加以磨练。这种语言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立足的根本,自由运用出色的语言能力积极面对复杂的文化语境是教师全力实现的教学效果。

(二)中西文化的对比教学

对比也是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客观地说,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区别,让学生能够清楚不同文化的优势和劣势,能够清楚了解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差异。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可以让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文化价值观的正确认识,还学会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对不同文化的辨识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不同文化应该保持的正确态度,要识别、分析和选择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通过学习拥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以此来促进沟通的每个环节。要在文化比较中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的存在,要对不同的文化保持正确的、包容的心态,积极地处理和应对相应的障碍。

比如,在讲解“送礼物”这一文化现象的中西文化差别的时候,不同国家的礼物接受者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在美国,礼物的价值不能太高,要少于25美元,价格过高的礼物就会被有贿赂犯罪行为的嫌疑;礼物接受者还要当着送礼物的人当面打开,并且要在言语上表示感谢,如果必要的话,事后还可以写一个书面的感谢卡片;而按照中国和日本等东方文化的规范,接受者会表达一定的谢意和礼貌性的语言,但是不能当面(送礼者)打开礼物(尽管内心也很想了解),因为会让送礼物的人感到自己很贪婪。而且在礼物的选择类别、颜色和数量上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禁忌等等。以上这些文化信息在讲解的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讲解,同时通过视频方式等形象地呈现给同学们,然后让学生们进行现场模仿,这样会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的教学训练

对跨文化知识的教学讲解不光是书本知识的介绍,应该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们去亲身体验,身历其境的感觉会让学生有效地浸入到形象的文化语境中去体会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弥补了多数同学没有真正接触异域文化的弊端,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跨文化意识,达到提高跨文化能力的目的。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各种商务语境,让学生体验角色扮演,然后通过课堂讨论或头脑风暴进行批判性反思活动,接着归纳理论,最后把分析得到的结论投入实践去检验。这方面,个体的体验和文化角色扮演都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最终促进跨文化能力的内化的实现。例如,让学生模拟中美商务谈判的过程,从谈判的准备、初期阶段,集中谈判阶段及决策阶段。在谈判的初期阶段,学生的表演是否体现了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在集中谈判阶段,中美截然不同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文化语境的具体应用应该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谈判的决策阶段,在代表两国的学生谈判者的思想模式的中国人际关系的运用、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的观念是否指导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学生经历过这种教学体验之后,就能认清跨文化谈判所涉及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所有环节,而且对知识的掌握要比阅读书本上枯燥的表述要更加扎实。

总之,以上的教学探讨对于个体特质这个能力维度的养成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特征,这里就不单独累述。从宏观来看,在“跨文化能力+外语+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下,致力于提高跨文化能力和丰富专业知识等层次开展教育方式的綜合教学,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还有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例如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相关APP上传任务,事先给学生安排讨论视频,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让学生们浸入真实案例,加强教学效果。同时,外语教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经常从事跨文化实践活动,以便为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最直接的有力支持。因此任课教师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实践,这需要全体外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Deardorff, D. K.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J〕.Thousand Oaks, CA: Sage,2009:100-120.

〔2〕刘齐生.“跨文化能力”之概念及其引出的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0):33-36.

〔3〕肖芬,唐聘莉.新常态下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5,(06):114-119.

〔4〕梁凯音.关于拓宽国际视野与构建国民意识问题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04):110-113.

〔5〕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6):82-85.

〔6〕许力生,孙淑女.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3-121.

〔7〕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05):16-22.

〔8〕潘亚玲.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8,(07):68-74.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教学探讨商务英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你会选择学习商务英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