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项治理协作区,威力可以!”
2019-03-29王兆伟
王兆伟
“真没想到,三年前的事情竟然被翻出来了!”2018年5月,泸州市泸县奇峰镇渔庆村党支部书记张恩海和时任村主任张兴林因在扶贫产业发展中违反工作纪律问题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两人悔不当初。而彼时,距离全县专项治理协作区(以下简称“协作区”)建立还不足两个月的时间。
“我们县搞的这个专项治理协作区,威力可以!”得知违纪村干部被处理,渔庆村的乡亲们对协作区竖起了大拇指。
向“最后一公里”挺进
2017年底,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央纪委决定从2018年到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当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建立一项符合当地实际的制度机制,以保障专项治理工作扎实高效开展?泸县纪委一直在思考着。
2018年3月底,泸县纪委监委按照“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增强合力、注重效果”的原则,将全县20个乡镇(街道)和56个县级部门划分为7个专项治理协作区,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担任各协作区负责人,整合全县纪检监察力量,深入全县301个村(社区)开展“精准巡访”,收集、调查、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7个协作区内部分别组建了一支“精准巡访”队伍,依托大数据分析,采取电话访问、实地走访、召开院坝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巡访,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同步收集并固定部分证据,在本协作区成员单位中再抽调人员组建调查组,明确调查时限和工作任务,依纪依法开展调查工作。问题线索在调查结束后3日内向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报送调查处置情况。
在开展第一轮“精准巡访”工作时,渔庆村三年前的问题被揪了出来。
事件要追溯到2018年4月,泸县纪委监委第七协作区纪检干部在奇峰镇渔庆村开展“精准巡訪”时,有群众反映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恩海违规组织村组干部栽种树苗。经调查组查证,2015年10月,渔庆村实施财政专项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新建桂圆示范园),张恩海违规组织村组干部栽种树苗,时任村主任张兴林违规将种植范围扩大到部分非贫困户。2018年5月,张兴林、张恩海先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018年8月,奇峰镇时任经发办主任冯大全因监管不到位受到政务记过处分。 该案件从初步核查到立案审查,再到案件了结,仅仅用时一个半月。
“对于民生领域典型问题,我们将持续加大督促办理和通报曝光力度,对查结的问题线索进行抽查复核,对失职失责的从严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覆盖到‘最后一公里。”泸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喻斌说。
2018年11月22日,渔庆村等3例典型案件被泸州市和泸县两级纪委监委先后点名通报。已经从村主任职务上退下来两年多的张兴林在全市出了“洋相”,很是悔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违纪行为。对所犯的错误,我深感愧疚和懊悔。”
协作区也是一项“练兵”机制
“刚刚转隶到县纪委,对工作还不熟悉,这次跟着协作区一起巡访找线索,查办案件,堪称‘实战培训,真是受益匪浅啊!”第一次被选进“精准巡访”队伍就取得这样的成绩,领导和同事们都很为转隶干部杜维翔感到高兴。但杜维翔却认为自己要向前辈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
与杜维翔有相似感触的还有立石镇“纪检新兵”唐煌。从协作区建立起来至今,他已经参加了6轮“精准巡访”工作,参与了13件案件的办理,案件办理效率和质量一次比一次更有进步。他说:“在参与协作区办案过程中,我从经验丰富的‘纪检老兵身上学到了很多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办案技巧,这些宝贵经验着实来之不易!”
泸县纪委组织部部长黄照荣认为,协作区的建立,使该县“纪检新兵”有更多机会跟班学习和全程参与办案,通过“以案代训”的方式,引导“纪检新兵”在实践中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必要的办案程序、技巧和策略,对办案能力的提升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都很有帮助。
“建立协作区,既整合了全县纪检监察力量,既解决了人手不足不能办案和能力不足不会办案的问题,又解决了本单位纪检干部碍于情面不愿办案、不愿追责的难题。”喻斌在谈到建立协作区初衷时说,“协作区由县纪委监委班子统一带队、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办案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截至去年底,泸县专项治理协作区共收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246条,立案187件,结案186件,给予党纪处分172人、政务处分19人。查处涉案金额共计100余万元,追缴退赔41.6万余元,向群众清退2.64万元。(责编/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