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用到活用*
——教学微视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反思
2019-03-29徐享栋曾召文
徐享栋曾召文
(1.武冈五中,湖南 武冈422000;2.长沙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一、接纳:实用的教学资源
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成为时下教育领域的宠儿,全国上下掀起微课热,翻转课堂、MOOC等都把微课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资源。
关于微视频的定义,说法不一。
杨九民教授认为,“微视频指相对较短的、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1]。”
杨纯、古永锵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可以通过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2]。”
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3]。”他将教学微视频这种媒体形式等同于微课来看待,也正说明了微视频设计和制作的重要性。
即使是各家之言,但不难发现微视频短、快、精这一特点,各方都得到了认可,这也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满足大众快餐文化的产物,由于其制作门槛低,时下正炙手可热。教学微视频作为微视频的一个特殊应用领域,还具教育性、针对性、主题突出等特点。
微视频在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学生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教师把微视频用在课堂导入、疑难解答、课后复习、德育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然而笔者从培训过程中收集的信息技术微课资源中发现,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及时引导。
二、反思:微视频的设计、制作和应用过程
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场所在机房,至少具备局域网环境,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运用更丰富的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具备较高的数字化素养,从而给微视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生成土壤,在良好的机遇下,微视频盛行于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繁荣背后,我们应该时刻反省,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1.目标定位:为促进学生学习而用
课堂中应用微视频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不是为了炫技或完全解放教师的劳动。自从微视频引入课堂,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一些教师在课堂为了增加看点而使用微视频,然而对问题的延伸和学生思维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当前大部分地区的信息技术还是考查科目,相对而言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因而教师一周内在同一年级执教同样内容,是一种常见现象,部分教师有投机倾向,用微视频代替自己讲解,虽然学生自主控制时间多了,但是问题没有得到升华,教学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
2.设计取向:从实际需求出发
微视频的作用是辅助和点缀,不是承载所有知识点的课堂实录。笔者收集了不少学员提交的微视频,其中以知识结构为线索将教学内容满堂录制下来的,屡见不鲜,这些微视频已经背离它的优势:短小精悍、聚焦问题,完全演化成灌输式材料,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材料的时候也是走马观花,放电影似的浏览一遍,不能唤起思维的深度运动。
因此,笔者认为在微视频的设计阶段,就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主题、知识逻辑、实例、画面风格、语言运用、时长等方面充分思考(如图1)。要围绕教学设计进行思考和设计,撰写制作脚本,以问题为导向,如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情境式的主题等;画面宜简洁,文字忌多,对比要鲜明;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该留白的留白,该停顿的停顿,该提醒学生思考的用语言或文字提醒学生思考,语言运用要亲切自然,给人面对面交流的融入感;另外,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6~8分钟。
图1 微视频的内容设计
3.表现形式:选合适的不选华而不实的
微视频优势在于在呈现情境和过程,应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微视频的制作方法常见的有五种:录屏、拍摄、软件直接输出、软件生成和专业微课制作系统(如表1)。
表1 常用微视频制作方法比较
除此之外,一些机房管理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电子白板等也支持视频录制功能。
不同的微视频制作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制作前,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硬件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高效地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如关于软件操作的微课,最好采用“录屏+批注”的形式,关键位置最好用图形突出显示,以便让学生看得清楚,但涉及算法、问题解决等思维训练的微课,则不宜过于形象生动,录制要在声音上留白,提示学生点击暂停按钮静下心思考,讲解时最好采用数位板实景书写,以便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另外,一些教师把抽象的或晦涩难懂的内容用非常形象的图形、动画、视频场景展现出来,快速呈现的画面反倒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应用情境:把握时机,用之得法
教学中媒体的运用有一定的情境性,用的好画龙点睛,用的不好画蛇添足。比如:一些教师喜欢用SVG视频工具制作手绘微课,效果绚丽,笔者认为用在导入等需要强调或引起关注的地方还可以,但用在知识呈现的时候就显得过于做作,甚至绚丽的特效反倒成了干扰因素;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增加看点而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可有可无的微视频演示环节,那更是背离了教学的初衷。
三、会用:微视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实践
笔者观摩了某教师执教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例,授课内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七章第三节“PowerPoint动画效果设置”,此前,学生已学习过PPT的基本操作,执教者将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寓言故事与班级晨会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德育内容,在不失专业性的前提下,又保证了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微视频应用娴熟,让观摩教师眼前一亮。笔者依据课堂观察,罗列了执教者在该堂课中微视频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PowerPoint动画效果设置”课例微视频应用一览表
上课伊始,教师抽查了学生PPT动画设置的自学情况,学生演示自如,说明课前借助微视频预习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课中,教师预设内容稍多,教师只在课堂上对学习任务作基本的要求,放手学生借助微视频完成作品,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予以纠正;结课时,教师展示了本校往届学生制作的优秀PPT作品,涉及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同场景的应用,学生兴趣浓厚、连连称赞,微视频的呈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动机,还向学生展示了PPT的丰富设计和应用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笔者发现这个课例中微视频确实能够起到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但在课堂设计和微视频的制作上,还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复习课或综合训练课应该打开学生思维,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想象、设计、制作故事场景。
保证课时,要想让学生作出精彩的作品,必须让他们花时间去打磨,走马观花似地过一遍,只是先前学习到的技能的再度强化。
微视频设计是针对某个难点的技术指导,要讲解清晰透彻,而不仅仅是某个作品的操作示范,这样只会让学生模仿完成,缺乏新意。
要给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效能感。
合理增强微视频的趣味性,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更专注,同时也要考虑不能过于滑稽,本末倒置。
四、活用:在合适的情境中针对合适的对象使用微视频
信息技术课堂上,微视频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以下情境下应用。
1.课堂导入
课前几分钟,呈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符合本课主题的微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吸引到课内,为正式学习做准备,微视频可以考虑多种丰富绚丽的形式。
2.课堂观察
当前,学生评价方式多主张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科目,一般以作品评价为主,教师所看到的是学生最终完成的成果,至于制作过程却难以把握,特别是操作软件时,学生到底有什么问题,不能从作品中很好地反应出来。运用微视频则能解决这一问题,学习新软件时,可以要求学生把操作步骤录制下来,教师可以挑选出典型问题集中讲解,从而突破难点。
3.学习辅助
信息技术课以学生操作为主,单纯的技能训练课,都是在试误和模仿基础上学习的,过于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确实没有多大的教育价值,通常教师为了强调和讲透一个序列化操作,耗费了不少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操控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可以把操作步骤制作成微视频,关键地方添加标注提示,然后将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模仿学习,这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
4.拓展延伸
学完一项技能,学生一般都沉浸在自我的愉悦中,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应用或更精彩的作品,教师在语言上引导,提供参考学习网站,一般都难以唤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如果教师把优秀作品制作成微视频在结课部分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影响肯定会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微视频在课堂上虽然有很多应用情境,但一堂课上使用的度还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课堂应该有丰富的活动形式,不应该被某种单一形式取代。“微课以讲授为主,单向传递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动态画面容易让学生形成阅读惰性,限制感觉体验,缺乏想象力,懒于思考和探究”[4]。所以,关于微视频,笔者主张要从会用上升到活用,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境,精妙地设计,合理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