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RCS动机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文献研究
2019-03-29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不容置疑。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是学习活动得以发起、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近几年,针对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其中,比较系统、权威的就是ARCS动机模型。
一、ARCS动机模型的内涵
ARCS动机模型是由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勒(J.M .Keller)于1979年在其《动机与教学设计:理论视角》一文中提出的[1]。随后,他把关于动机的研究做了综合分析后,在1983年提出了关于动机设计模型的四要素:兴趣(Interest)、相关性(Relevance)、期望化(Expectancy)和满足感(Satisfaction),而后为便于记忆,将兴趣改为“注意”(Attention),将期望改为“自信心”(Confidence),这样注意、相关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的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便组合成一个ARCS动机模型[2]。
ARCS动机模型具体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步骤:第一,要引起学生做某件事情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二,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内容的相关性,当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被吸引后,他们常常会问起一些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等等问题,积极地回答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些学习内容和学生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三,要让学生相信有可能会学得好,要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信,帮助学生增加自信;第四,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后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就可能越来越想学习[3]。
ARCS动机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勒(J.M.Keller)的动机-成绩-教学影响理论(1979)。这一理论主要描述了个人与环境这两类因素对努力、成绩与后果这三类行为的影响。它综合研究更多的关于动机的研究;好奇心和激起状态、信念或态度、期望-价值理论、归因理论、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等。它将动机理论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过程等研究结合起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解释。
二、ARCS动机模型文献研究
(一)对文献基本信息的统计研究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主要检索中国知网(CNKI)上近十年所发表的文章。本研究以“ARCS动机模型/ARCS动机模式/ARCS动机设计模式/ARCS模型/ARCS动机理论/ARCS动机设计模型”为主题,将检索年限限定在2008年至2017年,共计检索到192篇文献。
1.文献发布时间
文献的发布时间分布如图1。从2010年开始ARCS动机模型方面的文章数量明显增多,2013、2015、2016年以及2017年均超过20篇。在中国知网中预测2018年会有52篇文献发表。
图1 文献发布时间分布
2.文献来源和学科分布
文献来源及数量统计(如图2)显示,有125篇是期刊论文,62篇硕士论文,2篇国内会议论文,2篇博士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其中,期刊类型里刊发在《现代教育计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有3篇,《中国电化教育》(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1篇,《中国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1篇,《现代远程教育研究》(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1 篇,《中国教育信息化》(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1篇,其余大部分文献发表在学校学报上,还有一部分发表在其他杂志上。
图2 文献来源分布
学科分布及数量的统计(如图3),ARCS动机模型应用在教育这个类别有116篇,占比为61%;其次,语言类别有35篇,占总篇数的18%;体育类别12篇,占比为6%;计算机类别6篇,占3%;情报档案、工商管理和基础医学分别是4篇,占比2%;最后,其它类别均有1篇,共9篇,占比9.5%。
图3 学科分布
3.机构分布及研究层次分布
机构分布数据显示(如图4),前五位都是师范类院校,对于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其中,发表文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占总发文量的60%。
图4 机构分布
文献研究层次分布有八个(如图5),基础研究(社科)有105篇,占比46%;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有48篇,占比21%;高等教育有31篇,占比14%;研究主体集中在教育教学方面,工程技术方面也有少数的学者关注动机研究。
图5 研究层次分布
(二)对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
1.研究主题分布以及研究关键词分布
以“ARCS动机模型”为主题进行检索,在ARCS相关主题内,一般是关于ARCS动机方面(如表1),例如:模型、模式、动机设计和学习动机等;除了ARCS相关的主题之外,主要是动机方面,例如:动机设计、动机策略、动机理论和动机激发等;教学方面,例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还有动机作用的对象,例如:中学生,翻转课堂等。少量研究主题是关于动机作用的结果,如激发学生。
表1 主题分布
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显示(如图6),除了与ARCS相关的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是学习动机,依次是教学设计、微课程、动机策略;这四个关键词出现频次超过10次,说明关于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主要在学习动机、教学设计、微课程和动机策略这四个方面。
图6 关键词次数分布
以“ARCS动机模型”为主题搜索的关键词共现矩阵显示(如图7),学习动机与ARCS相关的动机模型或者模式关键词出现次数超过10次,主要是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动机问题,与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动机策略、课堂教学同时出现次数较多,次数超过4次,这几方面关注学习动机偏多。微课程与ARCS模型同时出现次数有5次,数学和应用与主要关键词出现的共同次数很少。
图7 关键词分布(共现矩阵分布)
2.研究内容分析
从 ARCS动机模型的整体角度来看,ARCS动机模型对于教育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随着互联网的融入,学习的形式也逐渐微型化、碎片化。微视频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必然有其发展的空间和潜能。近几年对于微视频,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属于刚刚起步阶段。
我国对于该模型的引入较晚。1997年,国内最早引入ARCS动机设计模型,对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四个动机类别进行阐述后,并以实际教学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说明,探讨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下选择恰当教学方法需注意的因素。该模式的介绍也对该模式的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对于该模式的实践研究尚未形成系统。2001年,有学者研究发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系统不但不能代替教师,反而越来越需要教师的参与[4]。首次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到在线学习系统中,开始对资源进行设计。2004年,有学者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到远程教学中。2005年,研究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将ARCS动机设计模式融入讲授型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的教学之中,并提出一套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多媒体教学策略体系。2007年,有学者将ARCS模型应用在网络学习环境,开启了网络资源设计的开端。2013年,研究者将ARCS模型应用到微视频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上,根据SMCR传播模式和ARCS动机模型建构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提出促进学习者“心动”的教学微视频设计策略。2014年,有研究将ARCS模型应用在翻转课堂中。在最新的研究中,主要将ARCS模型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偏重实践型的教学中,应用ARCS模型更广泛。
三、研究总结与展望
根据文献分析的结果发现,我国关于ARCS动机模型的研究成果呈现文献数量大话题分散的特点。从文献质量来看,核心期刊的文献较少,发表的期刊整体质量不高,缺少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从研究者来看,大多是在读研究生,缺少高层次研究者对ARCS理论的权威解读或理论探讨。从研究内容上看,将ARCS动机模型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较多,而应用到教学资源设计的较少,但在近几年文献逐渐开始增多。从 ARCS动机模型发展来看ARCS动机模型的发展趋势将会逐渐转向对策略和微课程的研究,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推进现代互联网教育下的微课、微课程等互联网下微学习的延伸发展。对于教育中激发动机而言,微课与课堂是紧密相关的,将会向智能化发展,微学习中的动机策略设计,改善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