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大黄脐疗对肝硬化合并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3-29周玲叶王姬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脐部肝硬化症状

周玲叶 王姬

作者单位: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

肝硬化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1]。肝硬化患者由于胃肠道瘀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常可发生便秘,致使肠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大量有毒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肠腔内氨的吸收,可诱发肝性脑病[2]。因此,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的便秘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3]。脐疗是中医学的一种常用且重要的传统外治方法,中药脐疗是指将中药做成适当的剂型贴于脐部以治疗疾病[4-6],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作者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便秘患者采用生大黄敷脐疗法防治便秘,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便秘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中男55例,女20例;平均(48.74±6.35)岁;肝硬化代偿期43例,失代偿期3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68例,其他7例;肝硬化病程5~27年,平均(15.76±4.15)年。对照组中男51例,女24例;平均(47.18±7.86)岁;肝硬化代偿期47例,失代偿期28例;乙肝后肝硬化65例,其他10例;肝硬化病程4~25年,平均(14.83±3.96)年。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肝硬化类型、原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7],包括乙肝、丙肝、丁肝等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2)便秘诊断符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8],且近1个月内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无异常;(3)年龄30~75岁;(4)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依从性佳,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脐部及周围皮肤感染者;(2)对乙醇及生大黄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内科护理、饮食干预及健康宣教等。饮食干预包括指导合理配餐、规律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硬质食物,晨起空腹饮温开水150~200ml,定时定量进食等;健康宣教方式包括口头宣教及发放宣教手册《肝硬化患者如何预防便秘》。治疗组加用生大黄脐疗。(1)生大黄糊剂的制备:大黄经50℃微温干燥后研磨成细粉,过60目筛,称取200g大黄粉用75%的乙醇搅拌成浓稠的糊状,装入经高压消毒后的玻璃瓶内备用。(2)使用方法:每晚临睡前用75%的乙醇清洁患者脐部,待干燥后,敷上5g大黄糊剂于脐部(神阙穴),轻按压平后,用3M医用透明服帖覆盖固定,连续敷脐8h,次日晨起取下敷贴,清洁脐部,共30d。(3)住院期间脐疗由责任护士操作,并负责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操作,出院后带回足够量的已制备好的大黄糊剂及医用敷贴,由患者或监护人自行操作完成。(4)记录两组患者每天的排便时间、次数、性状,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每日询问记录,出院后则由患方自行记录,责任护士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收集数据,连续收集至60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积分[9]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10]。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拟定便秘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大便恢复正常,或恢复至患病前水平,所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便秘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在72h之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便秘症状积分减少≥70%但<90%;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d,或大便性状有所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便秘症状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便秘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治疗组 75 13.95±3.52 5.13±2.35 12.596 0.000对照组 75 13.48±3.79 7.57±2.24 9.582 0.008 t值 0.219 7.084 P值 0.086 0.00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患者PAC-QOL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治疗组 75 36.82±5.52 6.48±1.35 18.935 0.000对照组 75 35.98±5.83 13.57±2.04 12.561 0.032 t值 0.235 9.528 P值 0.081 0.022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便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不仅可进一步加重肝损伤,还可造成肠腔内氨的吸收导致肝性脑病,进而明显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脐疗法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脐部为一凹陷隐窝,在中医学上称为神阙穴,是经络的总枢,联通人体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处,而任脉与督脉相表里,有传输上下、调治百病的作用。现代解剖学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表皮角质层较为薄弱,与筋膜及腹膜直接相连,所以其屏障功能也最弱;且脐下具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与胸腹腔内器官相连,故在此处给药,药物可迅速渗透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持续温和给药的治疗目的。生大黄为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味苦性寒,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和鞣酸等,祖国医学认为其有泻下积滞、逐瘀通经、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大黄含有蒽醌类[12]物质,有致泻作用,因其对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有兴奋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的排空能力,且其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故可使中远端结肠蠕动增快,促进排便,从而使便秘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用乙醇来配制生大黄,有利于生大黄的溶解吸收,更好地渗进体内发挥作用。本研究依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形成原理为理论基础,应用生大黄每晚睡前敷脐并持续8h,形成定时定量的排便信号反射[13],使患者由蠕动性排便转变为定时排便,形成规律排便。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生大黄脐疗30d,随访至60d,高达94.67%的患者排便症状得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患者的排便规律在停止应用生大黄后依然保持良好,晨起仍有便意,即已建立以时间为信号的排便反射。本研究还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便秘患者PAC-QOL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生大黄脐疗后肠道蠕动加快,肠道内容物运行速度加快,不仅使粪便更容易排出,还能减少患者的排便次数;且通过生大黄脐疗刺激壁层腹膜产生腹痛感,从而增强便意感,更能促使患者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对排便的掌控性更强,更能适应日常工作生活,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生大黄脐疗能有效地改善肝硬化合并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形成规律性排便。及时排出肠道内毒素能够改善肝功能,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且患者更好地对排便行为进行控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脐部用药不经过口服途径,无需经过肝脏首关消除,不加重胃肠刺激,不经过静脉给药途径而加重心脏负荷,应用无明显受限,故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简、便、易、廉”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脐部肝硬化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脐带脱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1)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
感染性脐炎的局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