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硐穿越采空区的探放水技术*

2019-03-28张少秋吴秀仪金伟强

铜业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钻场掌子面岩溶

张少秋,吴秀仪,郭 哲, 金伟强

(1. 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 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1 引言

道路交通隧道、矿山开发中平硐在穿越富含岩溶水地层或受老窑水影响的区域时,为实现安全施工,需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则,从而确保安全施工。

因岩溶水、采空区范围资料不祥等情况,将会给平硐的安全施工带来了威胁[1-3]。为解除相关水害威胁,需在平硐掌子面布置钻孔对平硐周围岩溶水、采空区水进行探放。

2 探放水技术措施现状

目前探放水技术措施主要有:

(1)利用采掘技术资料与少量钻孔。

当平硐穿越的采空区为大中型矿山所遗留下的,因这些矿山企业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技术资料完整,各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均在采掘平面图上标识。因此可通过收集矿山的采掘技术资料而准确掌握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同时施工少量的探放水钻孔,即可实现平硐安全穿越采空区的目的[4-6]。

(2)通过物探超前地质预报与施工钻孔。

当平硐需穿越岩溶水分布区域较大、含水量丰富时,根据地质资料,结合物探对平硐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圈定出岩溶水的分布范围;然后通过施工探放水钻孔,实现平硐安全穿越岩溶水区域[7]。

(3)通过施工大量的探放水钻孔。

当平硐穿越一些小煤窑所遗留的采空区,因历史原因,这些小煤窑存在乱采乱伐而没有相应的技术资料。故在这些区域施工平硐,需施工大量的探放水钻孔来准确确定老窑水的位置。

这些探放水措施在平硐穿越岩溶水、老窑水时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保障了平硐的安全施工。但这些措施应用到小煤窑所遗留的采空区,存在以下问题:

(1)物探技术很难准确掌握采空区分布范围。

因小煤窑以往多采取“巷采”的方式乱采乱挖,所遗留的采空区极不规整,采空区具有面积小、积水量少,但分布范围广的特征。故很难通过物探的方法准确确定采空区的分布位置。

(2)钻孔实施量大、工程周期长、工程费用大。

在平硐掌子面布置大量探放水钻孔,钻孔的施工工期长,严重制约平硐的掘进速度,同时施工大量的钻孔使得工程费用增加。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找到一种适合受老窑水影响的平硐探放水技术,特别是适用于隧道或平硐穿越小煤窑所遗留下的采空区。

3 受老窑水影响的平硐探放水措施

受老窑水影响的平硐探放水技术主要包括探放水钻场的布置、钻场的支护,平硐掌子面及探放水钻场钻孔相关参数的设计。同时为降低施工成本,对探放水钻场进行综合利用。

3.1 工程概况

黔西南某煤矿一采区运输平硐施工为实例,施工前对工程地质资料、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分析,确定该运输平硐可能穿越采空区,但因技术资料的缺乏,无法准确确定运输平硐穿越采空区的具体区域。

因此,为确保运输平硐安全穿越采空区,施工中采用物探方法对运输平硐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通过物探方法初步确定主要采空区位于运输平硐右侧,运输平硐施工约220m将穿越采空区,为使该段运输平硐安全施工,需进行相应的探放水设计、施工。

3.2 设置探放水钻场

在平硐的右侧布置探放水钻场,探放水钻场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为5m,钻场底板标高比平硐底板低0. 3m。

通过布置探放水钻场,实现了掌子面与钻场的探放水钻孔平行施工,大幅缩短探放水钻孔的施工时间。如图1所示。

图1 探放水钻场布置侧视图 (单位:cm)

钻孔采用ZK-150钻机施工,该钻机要求硐室断不小于4.24m2,宽度不小于2.3m,高度不小于1.8m。同时考虑到该探放水钻场在平硐完工后可作为躲避硐室,故钻场的参数设置为:高2.7m、宽2.5m、深2.5 m。

3.3 钻场的支护

采用工字钢架棚支护,由顶梁与棚腿组成[8],棚距为0.7m,探放水钻场内支设3个架棚。顶梁上铺网格为50mm×50mm钢筋网,棚腿后铺设800mm×100mm×50mm木板进行背帮。

为增强棚架支护的稳定性、整体性,棚架之间支设5根撑木,其中顶梁之间布置1根撑木,两帮棚腿之间各布置2根撑木,详见图2所示。

图2 探放水钻场支护图

3.4 布置钻孔

为防止老窑水大量透入平硐,需设计探水钻孔11个,各探放水钻孔的布置详见图3。

图3 探放水钻孔布置图 (单位cm)

8#钻孔为中心孔,布置在掌子面3的中部,方位与运输平硐掘进方位相同,孔口距运输平硐底板的距离为1m,位于平硐中线,钻孔深度为80m;1#、3#、5#、7#、10#钻孔布置掌子面的左侧,2#、3#、6#、9#、11#钻孔布置在钻场中部,各钻孔间的距离为0.5m,各探放水钻孔的参数详见表1。

表1 探放水钻孔参数表

通过施工这些探放水钻孔可控制运输平硐上方35m、下方15m、左右各12m的围岩,从而确保运输平硐的安全施工。

3.5 钻场的多次用途

钻场底板比运输平硐底板低0.3m,故探放水钻孔完工后,该钻场可作为运输平硐施工期间平硐围岩渗水、施工污水的沉淀池,沉淀后的水通过运输平硐的排水系统排出地表。

当平硐施工完成后,将钻场底板回填至平硐顶板的高程,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将钻场设置成运输平硐的躲避硐室,实现了钻场的综合利用。

4 结论

道路交通隧道、矿山开发中平硐在穿越受老窑水影响的区域时,通过在掌子面附近布置钻场,钻场底板的标高低于平硐标高,在掌子面、钻场同时布置探放水钻孔。该探放水措施具有如下特点:

(1)短探放水钻孔的施工时间,提高掘进效率:通过施工钻场,在平硐掌子面与钻场中布置探放水钻孔,且钻场离掌子面5m,实现了掌子面钻孔与钻场钻孔平行施工,大幅降低探放水施工时间,提高平硐掘进效率。

(2)场的综合应用、降低工程的造价:在探放水过程中,钻场可作为钻孔的施工场所;探放水结束后,可作为平硐施工期间围岩渗水、施工污水的沉淀池;平硐完工后,根据生产需要又可作为躲避硐室,提高了钻场的使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3)学设计探放水钻孔,保障平硐安全通过采空区:通过在掌子面、钻场设计探放水钻孔,控制平硐上方、下方、左右一定范围内的围岩,有效防止老窑水大量透入平硐,从而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猜你喜欢

钻场掌子面岩溶
隧道掌子面超前锚杆连续交替式布设方案研究*
穿越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贺西煤矿2317 工作面瓦斯治理以孔代巷技术研究
斜井掌子面形状与倾角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如何提高瓦斯抽采钻场的安全管理效果
综放工作面过高位钻场期间瓦斯治理技术
综掘工作面探放采空区水快速掘进之浅见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