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

2019-03-27张彩霞魏小琴武学成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关键词:无痛胃镜异丙酚利多卡因

张彩霞 魏小琴 武学成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纳入200例为对象,单盲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采用异丙酚为对照组患者麻醉,采用利多卡因+异丙酚为观察组患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后的生命体征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前后的HR和SpO2水平变化,相对于对照组更为稳定,MAP水平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中体动和知晓、检查后咽喉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静脉利多卡因和异丙酚的效果明显,患者检查中的生命体征更为稳定,且能够降低患者检查中体动与知晓以及咽喉痛的发生率,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均高。

【关键词】:无痛胃镜;麻醉方式;利多卡因;异丙酚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5--01

消化道疾病患者均需及时诊断治疗,以免其病情持续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故而临床检查与诊断尤为关键。近年电子胃镜检查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上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但是此项检查操作会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且许多患者对此项检查有很强的恐惧感[1]。为了稳定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情绪,降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提出了无痛胃镜检查,强调给患者使用适当的麻醉药物,以减少其检查操作不适感和疼痛。本次研究旨在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接受静脉利多卡因和异丙酚结合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纳入200例为对象,单盲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57:43,年龄在23-65岁之间、均值是(40.85±5.21)岁,体质量在50-78kg之间、均值是(60.86±5.1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是59:41,年龄在21-67岁之间、均值是(40.90±5.16)岁,体质量在48-79kg之间、均值是(60.73±5.60)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叮嘱患者在检查前6h禁食、2h禁饮,进入检查室后以左侧卧体位躺在检查床上,为其于右手背处开放静脉,且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2];给患者用每分钟5L的氧浓度进行面罩给氧,吸氧1min后则给观察组患者注射2% 1.5mg/kg的利多卡因,对照组患者则注射同于观察组容积的生理盐水,随后以芬太尼麻醉诱导,芬太尼是每千克6ug,注意期间每隔15s给患者静脉注射1% 1ml的异丙酚,见患者呼唤无应答时即可,提示麻醉诱导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检查期间的生命体征指标波动情况,包括麻醉诱导前后的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这3个指标。

观察并计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以及呼吸暂停、检查中知晓、检查后咽喉痛、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口周发麻和恶心呕吐这9个指标,其中认知功能障碍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指标波动

观察组患者诱导前后的HR和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见其MAP水平降低,相较于诱导前,P<0.05;对照组患者诱导后的HR以及SpO2和MAP水平,相较于诱导前均见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诱导后的HR和SpO2、MA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的高,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诱导前后的HR和SpO2水平变化,相较于对照组更为稳定,MAP水平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检查中呛咳、呼吸抑制、呼吸暂停、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口周发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检查中体动和检查中知晓、检查后咽喉痛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胃镜对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诊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临床实际操作时患者极易发生恶心呕吐或者恐惧等情况,不仅导致患者的主观体验非常痛苦,更是对检查操作和诊疗造成较大的影响。无痛胃镜检查技术出现后,患者病情检查所承受的痛苦显著减轻,但是麻醉给药需要高度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由于其自身的呼吸循环功能弱化,且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较差,导致其并不能更好的耐受麻醉药物,故而临床上选择麻醉药物时,要注重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保护[3]。

异丙酚是短效快速全身麻醉剂的一种,使用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麻醉作用,且麻醉效果持续的时间短,患者更容易平稳苏醒,且刘高洁等人[4]的研究中指出,异丙酚麻醉能够充分降低围术期炎性反应,不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较大损害,故而患者不容易出现呼吸抑制和暂停的情况。但近年有研究显示,单一异丙酚进行麻醉时,会出现给药量过多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机体接受更多的异丙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比如使用中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呼吸频率降低等。康定鑫等人[5]的研究中指出,高浓度利多卡因喷剂咽喉部表面麻醉可减少胃镜检查操作中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药物成分是酰胺类局麻药,使用后能够起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双向效果,且能夠无先驱的兴奋,具有极佳的镇痛和镇静效果[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亦接受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加上异丙酚的可控性强以及安全有效、作用时间短等药理优势,共同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曾嵘等人[7]的研究中指出,利多卡因剂量低于1.5mg/kg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很高,且不会带给患者较大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诱导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比对照组稳定,且在检查中呛咳、呼吸抑制、呼吸暂停、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口周发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也降低了患者检查中体动和知晓、检查后咽喉痛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崔德龙,姜君玲.静脉注射异丙酚复合液在骨科下肢麻醉前镇痛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16):141-142.

樊战红.浅析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在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9):42-44.

杨敏.两种麻醉方案在行无痛胃镜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6):540-542.

刘高洁,王义龙,姚永远,等.异丙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肺癌切除术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08):942-945.

康定鑫,朱纯纯,李军.高浓度利多卡因喷剂在门诊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医学,2017,39(03):218-221.

郭建桃,叶芊芊,叶克平,等.胃镜检查中不同镇静与麻醉方案的比较[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8(08):591-594+599.

曾嵘,常胜和.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复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9):807-809.

猜你喜欢

无痛胃镜异丙酚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危重患者镇静的可行性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异丙酚救治重症哮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