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019-03-27张桂琴陈雁
张桂琴 陈雁
【摘 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创建培养合作意识的形式和氛围;精心设计合作问题,提供培养合作意识的机会;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创设培养合作意识的情境;优化评价机制,搭建培养合作意识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合作意识 策略
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小受到合作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合作价值观与合作意识。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创建培养合作意识的形式和氛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给学生创建合作的形式和氛围,这就需要进行合作小组的创建。小学低年级建议同桌两人为一小组,中高年级以四人为一小组。座位的模式根据教室场地的条件可以采用圆桌式、马蹄式(U形)或小组式排座方式,这样学生面对面坐,四人小组就可以产生十二种互动模式,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合作的意识。如果教室场地条件不许可,也可以采用“秧田式”排座的方式,活动时,前面两排的学生转过身子与后排同伴组成合作小组,这种座位方式就需要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才能加强学生的合作愿望的培养。
在确定好小组的规模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按照学生的成绩、性别、能力、个性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有些学生可能学习成绩稍弱一些,但体育成绩优秀或者热爱劳动,也有些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往往也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欠缺的品质。异质分组避免了班上学生因为成绩好坏而自行形成小圈子的交往,既能使平行组之间水平差不多,也可以打破学生之间的圈子界限,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了解和相互学习。
分组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给小组取名字,制定小组的呼号或组徽,开展丰富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活动来消除组员之间的陌生感,发现同伴的优点,体验小组成员在一起的快乐。
二、精心设计合作问题,提供培养合作意识的机会
如果教师简单地、强硬地使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自然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應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合作问题,使学生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合作的欲望。
1.设计开放式的问题
开放式的问题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或一个思考性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和发现问题的不同内涵,寻求不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找出某一种唯一的答案。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自然就会产生合作的愿望。比如,在学习了《跳水》这篇课文之后,我设计了“如果你就在船上,你会用什么办法救这个孩子”这一问题,学生一听就纷纷议论起来。我相机提出了合作要求:(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一人说,三人听。(2)交流过后,在小组内讨论出一个小组成员都认为较合适的一个或两个方法和大家交流。(3)把自己小组的方法和船长的做对比,你认为哪个更好?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组内讨论,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设计有难度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时学生仅凭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解决,只能求助于小组合作,在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通过相互启发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捞铁牛》这一课时,我设计了“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这个问题,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在合作中学生们通过交流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船里装满泥沙?讨论的结果是“为了铲掉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什么两船栓紧、跨船搭架?讨论的结果是“为了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到他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让他们在这样的合作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合作意识就会增强。
3.设计有争议的问题
有时学生的意见会产生分歧,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争议,这就要合作学习了。比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嗟来之食》这篇文章后,我就问学生们:“如果是你,你会吃黔敖的食物吗?为什么?”听了这个问题,学生们陷入了思考。这时,我让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有的学生问其他小伙伴:“你会吃黔敖的食物吗?”有的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有学生比较矛盾:“吃了黔敖的饭食,觉得失去了尊严;不吃的话,就会饿死。”等学生们交流过之后,我又接着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黔敖怎样做,那个人就会吃食物呢?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尊严的三篇主体课文,对保护别人的尊严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针对这个问题又讨论了起来。答案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们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建立了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互赖的信任关系,合作意识自然就在心中慢慢成长了。
三、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创设培养合作意识的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提倡。” 课标还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综合实践中的“实践”,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深入实践中,收集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一个关于“地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安排了多项活动:猜地名、找出诗句中的地名、说地名、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节“地名知识大比拼”综合实践课。要上好这节课,就需要学生们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形式,了解地名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把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报。如果每一项任务都落到每个学生身上,就会增加含负担,学生们也会敷衍了事。为了提高准备的质量,教师把任务进行分解,合作小组的每个学生负责一项,准备得越全面,小组获胜的机会就会越大。到学校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资料,并且负责给同伴讲清楚,说明白。这时候,学生承担的是小组的任务,做得不好的话直接影响的是小组的荣誉,有了这种责任,还有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依赖,每个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上课是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四、優化评价机制,搭建培养合作意识的平台
传统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表现,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也较为缺乏。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是合作学习的显著特征。我们在肯定学生个体成绩的同时,把个体和小组整体评价结合起来,实行“捆绑式评价”,以增强学生“我以小组为荣,小组因我而傲”的积极互赖感。所谓的“捆绑式评价”是指以合作小组为评价对象,把小组成员的表现纳入团队考核中,最终以团队的考评结果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将小组成员紧密联系了起来——个人表现好了,小组就会加分;帮助小组成员进步了,小组的分数才会更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态度,以帮助学生看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当小组说出答案时,不论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马上做判断,而应该追问“为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其他成员是否需要补充”等,以此向学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久而久之,小组在合作时就会形成追问的习惯,体验到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自评”或“他评”的方式。自我评价更容易促进合作小组对自己所在小组行为的反思,更能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他人评价主要是小组之间的评价,通过听取其他小组的评价,了解自己小组的优势和不足,更能促进小组成员的进步。
总之,合作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反复训练的过程,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延伸的过程,教师要始终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合作的意识,同时优化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树立合作意识,形成合作技能。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玉彬.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5][美]南希·弗雷,道格拉斯·费舍,桑迪·艾佛劳芙.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6]郭应曾.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马兰,盛群力,等.多彩合作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8]郑宏英.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的意义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9]李秀娟.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合作意识的对策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2017]—JKGHYB—084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1.河南省新乡市第二实验学校;2.河南省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