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应走向“身边的数学”

2019-03-27王永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王永明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现在的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少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形不成量的实际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基于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去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数学教学尽可能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数学带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学到的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数学

一、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厚了,参与的热情就高涨了.

七年级的新生刚入学,学习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指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1)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几个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2)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请举例说明.(3)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4)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初步认识一些特殊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学会测量、实际操作、图形变换等手段,能解释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和图形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倍增.

又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组织学生测量数学教材的厚度,估计100册这样的数学教材摞在一起有多高?你的教室能装下这些书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组织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學生的兴趣黯然,学得积极主动.

二、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要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若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数学教学的时代性,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在“教育储蓄”的教学中,我注意依托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首先组织学生去银行了解有关利息、教育储蓄等有关知识.经过了解学生知道了我国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征收存款所产生的利息的20%,但教育储蓄的购买国库券暂不收利息,也知道了储蓄问题中的一些术语的概念:

1.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

2.利息: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

3.本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

4.期数:存入的时间

5.利率: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

6.年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

7.月利率:一个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

8.计算公式:教育储蓄的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9.利息税=利息×20%

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究,从而轻松地了解数学知识,再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凭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从实践开始.对学生来说感性经验是其学习理性知识的基础.学生都在一定环境中生活和成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各种事物、各种现象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就必须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因势利导,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创设情境,凭借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设疑启思,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现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

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时,我带领学生玩“24点”游戏,学生阅读完游戏规则后,就产生点兴趣了,游戏规则为约定一副牌中的黑色数字为正数,红色数字为负数,J为11,Q为12,K为13.我把学生带到操场,宣布规则后分组活动,慢慢地学生安静下来,逐步进入了数学状态,铺开报纸,掏出扑克,算起“24”.

学生时而安静,时而激烈讨论,一开始学生习惯于加减乘除运算,有的学生提出是否可以使用乘方运算,我说可以.因为引入乘方运算,可以简化运算,或将不能算出24的“死牌”激活,如1,2,3,3使用乘方运算;1×23×3=24,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很愉快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通过玩“24点”游戏,并且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创新,既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有理数的信心.在学习负指数之后,玩“24点”的游戏会更精彩,更具有挑战性.

在这些数学活动中,我不仅给学生提供大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更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使数学活动不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四、组织学生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真正体现出它的工具性.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拉进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下面几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数学小调查.数学小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决策的数学活动.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一章后,我要求学生做下面的一个小调查:你家居民小区的食品超市为了更好地安排营业时间和售货员的人数,想了解小区居民一周到超市购买食品的天数.

(1)你能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吗?

(2)调查了该小区所有的500户居民购买力,并得到下面的数据:4,2,0,5,5,1,2,2,3,0,4,6,2,2,1,1,2,2,……你能设法将以上数据整理得较为清晰吗?

(3)将上述数据整理成频数和频率表,并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

(4)根据调查结果,每周去超市少于3次的居民户占小区总居民户的百分比是多少?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5)如果你是超市的管理人员,根据上述调查,你会做出哪些决策?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样的小調查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做一些小调查.

2.小课题研究.长期以来,学生似乎与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直接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如“烟的危害”这样的小课题,学生对完成这样的小课题会非常感兴趣的,为此我主要指导学生做以下工作:Ⅰ.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完成各自的调查主题.

小 组调查主题

第一组了解烟民的数量

第二组该地区市民的吸烟状况

第三组人们对吸烟的看法与态度

第四组中学生对吸烟的看法与态度

第五组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第六组烟草每天的销售量

第七组不同香烟的有害物质含量

第八组烟民每天吸烟的数量

第九组市民对被动吸烟的看法

Ⅱ.指导学生制订方案: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调查的问题、调查的方式,设计调查表,并撰写调查报告.

Ⅲ.根据调查,把调查情况和调查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提高认识: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吸烟?

这种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境中感知和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完成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3.动手做一做:动手实践活动中,应要求学生从周围生活中取材,且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其他同学及不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其观点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例,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某人在设摊“摸彩”,只见他手拿一袋,内装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4个绿球和4个红球,每次让顾客“免费”从袋中摸出4个球,输赢的规则是:

所摸球的颜色顾客的收益

4个红球得50元

3红1绿得20元

2红2绿失30元

1红3绿得20元

4个绿球得50元

我让学生与同伴合作,按照上面介绍的规则尽可能多地实验,与同伴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验结果估计每摸一次球的平均收益,你认为参加这一“免费”摸球活动对顾客合算吗?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引导了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经常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并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