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3-27王少强

关键词:途径培养创新

王少强

【摘要】 针对目前一些体育课仍然存在着压抑学生思维和个性的现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保证。

【关键词】 培养 创新 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1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任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历史赋予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时代呼唤着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在切实推进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体育情境氛围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的定势。现在一些体育课堂教学上,仍然缺少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和谐气氛。有的教师喜欢学生整齐划一的跟着学,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往一处想。学生做练习,步步按教材的标准动作去模仿,不敢有半点的自由发挥。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受到了压抑,哪里还谈得上创新呢?

其实,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想象天地,更有一片超越时空飞翔的思维空间。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爱,尊重他们的个性,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创新的潜能。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技术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只有人本身产生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起强烈的去想、去做的愿望,从而完成创新的过程。因此,创新意识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技术创新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能激发人们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方向。

(二)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

奥里森·马登说过:“一个人的潜能就像水蒸气一样,其形其势无拘无束,谁都无法用固定形状的瓶子来装它,而要把这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这就强调了自信心的重要性,自信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支配的精神力量,一旦拥有它,则会释放出无穷的热情,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識。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知识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同时也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才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把知识学活。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多质疑

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学者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问到无疑问,再产生新疑问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三种有利于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方式:一是主动式学习,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目标(活学活用知识),沿着两条主线(听课线、自学线)主动学习。二是发现式学习,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发现;在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总结和升华。三是创造性学习,就是不仅掌握学科的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在学习中自觉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并做到四个勇于:勇于探索质疑;勇于反向思考;勇于标新立异;勇于大胆假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难以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前进,是知识化的源泉。”刘勰也说过,通过想象,一个人便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借助想象,打破时空所限,信马由缰,驰骋自如。

四、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体育教师素质不容忽视

只有创新型的体育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我认为,要适应创新教育,教师应该努力具备以下素质: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首先,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信息获取的欲望与需求,要破除迷信、挣脱教条,不囿于传统习惯和程式,要相信科学,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善于超越,解放自己的创造力,激发自我创造热情,只有当教师具有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时,才有可能在日常教育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稳定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指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具有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应该说,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灵魂。

(三)较高的信息素养

教育专家认为,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教学必须以“信息素养”为新的立足点。

(四)现代的教育理念

对于学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的束缚就是学校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不断地潜移默化。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地变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让学生大胆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才能开拓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新领域。

猜你喜欢

途径培养创新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