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研修:贴地行走的教研模式

2019-03-27朱俊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备课组研修研讨

朱俊华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有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两个维度。校本研修是一种最接地气的研修模式,从小处说,其是教师身边的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往大处说,其是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重要基石。校本研修的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办学品味,影响着师生的发展。在此,以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以下简称天津路小学)的数学学科组建设为例,谈谈如何让校本研修落地生根。

一、问题缕析:发现传统教研的弊端

1.在“形式华丽”与“内容骨感”之间难以平衡

当前,校本研修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形式化”。自课改以来,每所学校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但常常有形式无内容。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只注重教研形式的华丽和创新,缺少内容的丰富和深刻。由此,不但起不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还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2.在“被动接受”与“主动思考”之间无法转化

校本研修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假参与”。教师受制度的约束被动地按时参加研修,缺乏主动思考。在评课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一是不愿意表达;二是讲的多是空话套话。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力不够。

3.在“理论匮乏”与“实践丰满”之间无法守恒

以数学教师为例,突出问题在于理论知识的匮乏。一线数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并不缺乏实践经验,但是平时阅读理论书籍较少,对先进的教育理论认识不够,还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很多数学教师只知道怎么教,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

二、聚焦课堂: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1.宏观设计+自主申报,形成研究序列

一是大量调研,确立校本研修主题。每学期,学校全体管理人员大范围听课,听课形式包括推门听课、约课、研讨课、赛课等。2018年上学期,通过大量听课,大家发现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基于此,确立了下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人在课中央”。要求每个学科的教研活动都围绕此主题展开,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二是基于学科特点确立校本教研专题。研修专题确立的整体思路是根据学校研究主题,由教研组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申报研究课题。每学期初,各教研组都会组织教师集中研讨,确定该学期校本研修的专题,并认真准备。比如,2018年数学组形成了这样一些专题:一年级“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确定儿童本位”,二年级“生本课堂 让学引思——低年级计算课堂教学的探讨”,三年级“会放手,课堂会更精彩——计算教学研究”等。学校根据各组申报的专题统筹安排,形成一学期的研修计划。

2.独立思考+集中研讨,促进主动参与

(1)组内磨课:一课多磨,形成研究合力。学校要求每节研讨课都必须有示范性、引领性和研讨价值,这就要求备课组在磨课阶段就要有精品意识。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打磨,一是“一课多磨”,一位教师多次试教同一节课,每次根据组内教师的建议进行再建与研磨;二是“多人一课”,几位教师共同上一节课,在不断碰撞中进行再建与研磨。每次磨课力求做到“打磨一节课,锻炼一教师,成就一团队”。

(2)促进思考:同位构思,确保研讨效率。每次研讨活动,学科负责人至少提前一周发布研究专题和上课课题,全体教师提前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同步构思。要求每位教师都以执教者的立场去思考如何上好这节课,带着问题参与研讨。每次研讨虽然专题有别,但核心都是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央”。

(3)卷入教研:小组研讨,随机评课,确保人人参与。首先,为了促进教师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校采取分组研讨和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课活动。听完课,全校教师分成几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组内交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只谈感受或者困惑,最终由一位代表整合全部意见进行评课,组内教师也可以补充。其次,在听课和交流过程中,每位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听课随想、发现的问题通过弹幕及时呈现,主持人选取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再进行集中研讨。研讨时随机点名,每位教师都要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要填写教研活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收获、反思和困惑等。

3.课例分析+专题研究,拓宽研究视域

每次教研活动都应该有一个专题研究和讨论。备课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个子项目,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经验分享、教材梳理、课例分析等。交流时,每个人不仅要对课进行点评,也要对专题研讨进行评价,以此拓宽教师们研究的视域。

三、建构立体化校本研修体系

1.微型教研“常态化”:案例实训有广度

以学校数学组为例,每天的微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师的“必修课”。每天早晨十五分钟,以备课组为单位,大家围坐在一起,由主备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材解读、课件使用说明等,相关材料已于前一晚发至备课群。每位教师可以提出个性化问题,再进行集中研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微教研拉近了教师间的距离,大家畅所欲言,直击教学的核心问题,人人都发挥了研究者的价值和作用。

2.集体备课“系列化”:单元视角有宽度

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也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内容主要是典型课研究和单元知识梳理。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人的沙龙式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记录、有反馈、见实效。各数学备课组通常以单元为结构,用单元的整体视角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提出建议,真正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学科教研“主题化”:专题研究有深度

每次的校级教研活动都是全体教师的精神大餐,大家聚在一起,基于一个活动主题开展集体探讨。每次研讨的专题各异,可以是教学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热点话题、教學问题等。每一次的研讨课也必须与研究专题相关联。研讨时,鼓励创新思路,可以争辩,不讲空话套话,只谈学习收获和建议。每次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们把研究成果撰写成教学论文。

4.校际教研“区域化”:专家引领有内涵

几年来,天津路小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研模式,邀请市区兄弟学校、集团学校、共同体学校的学科专家、骨干教师来校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以“同题异构”的方式,基于同一主题或题材的课题进行研讨。区域教研同样也立足校本,是校本研修的集中展示。在区域教研中,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互切磋,互通有无。显然,区域化教研活动是对校本研修的一种提升和补充。

校本研修,既是学校的常态工作,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直接受益的是教师,而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只有扎根课堂,立足校本,学校的研修活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备课组研修研讨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备课组长的定位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