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程序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9-03-27李正南王一海杨康骅杨康华罗志环肖诗梁

医疗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李正南,王一海,杨康骅,杨康华,罗志环,肖诗梁

赣州市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 (江西赣州 3410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老年关节损伤患者疼痛症状的常用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该术式是利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的材料,置换患者严重损伤的关节。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康复护理是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肌肉力量,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1]。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取决于康复护理方法及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本研究探讨康复训练程序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59.72±6.58)岁;股骨颈骨折患者3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观察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44~77岁,平均(60.03±7.48)岁;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意识清楚,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锻炼,叮嘱患者出院后积极康复训练。

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康复训练程序护理,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康复训练程序护理如下。(1)术前康复训练:术前向家属及患者讲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目的及并发症;训练患者术后取舒适合理体位,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下肢肌肉、关节活动,准确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负重行走程序。(2)术后第1~4天: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行肌肉训练;督促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屈伸训练;注意控制疼痛,行静脉或硬膜置管自控性镇痛泵,维持小剂量给药1~3 d;若患者耐受力较高,可口服止痛药或肌内注射止痛药;注意加强患者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负担。(3)术后3~5 d:帮助患者伸直患髋,行患肢内收、外展,进行抗阻内收及外展等长肌力训练;协助患者坐起,患肢外展;待患者恢复后,可借助拐杖、助行器原地踏步;卧位期间,注意避免髋关节屈曲90°以上。(4)术后6~7 d:对患者行卧-坐-立转移训练,患者可坐高椅,膝关节低于髋关节高度,使用自制坐便器如厕,两腿及踝部不可交叉,身体前倾不宜超过90°;训练患者上下楼梯、慢走,上楼时,健腿先上,患腿后上,拐杖同时或随后上。(5)术后2周:术后第2周巩固第1周的肢体训练,至伤口拆线;患者出院前,训练其逐渐单独行走;嘱患者术后1、3、6个月到院复查,积极观察患者功能及假体周围密度;叮嘱患者保护人工置换关节,以免置换假体脱位。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38 35.89±5.22 82.63±4.67 93.74±4.79对照组 38 36.10±5.38 71.20±5.16 84.92±5.25 t 0.173 10.124 7.650 P 0.432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关节假体脱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出现关节假体脱位3例,假体松动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康复训练程序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缓解患者患髋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受到手术技巧、先进材料及术后康复护理的影响。尤其是术后康复护理,应选择规范、有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中,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康复训练程序护理,根据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状况,制定不同阶段的护理干预措施。按照时间顺序,行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3]。在整个护理期间,注意患者疼痛控制,是康复护理的重点。通过采取不同的疼痛控制措施,确保患者能够积极行无痛性功能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应禁止髋关节的内收、内旋,防止髋关节屈曲90°以上,术后1~2周患侧下肢禁止负重,待3个月内行完全负重。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运用康复训练程序护理,注重患者肢体功能训练,能够促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3.2 康复训练程序护理可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属于一个规范化、循序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理性对待每位患者,给予患者正规、高效的康复训练程序。及时调整康复护理期间的各种差异性,促使患者功能尽快恢复,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5]。康复训练程序的实施,注重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护理。早期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注意患者康复期间疼痛、情绪变化,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做好患者术后肢体护理,叮嘱其定期复查,密切观察肢体功能及假体周围密度。加强人工置换关节的维护,减少置换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复训练程序护理可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康复训练程序护理,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