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食管癌患者PICC置管中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观察
2019-03-27王国平
王 琴,王国平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肿瘤消化病区,重庆 404000)
食管癌为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肿瘤疾病,其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大[1]。PICC置管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PICC置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从而极易影响治疗效果[2]。本研究为减少非计划拔管现象发生,对收治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49.9±4.3)岁;观察组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9.3±4.6)岁;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心理护理。食管癌的病情较为严重,且患者多伴有明显不适感,故而极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甚至会抵触不配合治疗,而这些都可能会引发意外拔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多鼓励、安慰患者,给予患者尊重与关心,在患者情绪稳定时,向其介绍PICC置管的作用与价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与干预。合理固定、维护导管对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有重要帮助,但也其也极易给患者的情绪造成影响。做好对导管的维护也是护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的一项问题。为改善置管对患者情绪的情绪,针对置管患者可采用具有双头拉链的改良衣袖,这样不仅可提高衣物的保暖性,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没美观性,这对改善患者情绪也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并发症预防。(1)感染及导管堵塞、脱出预防。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常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对患者并发症预防的重视,首先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实施各项操作,以减少医源性操作而引发的感染等现象发生;同时需做好对患者导管固定、清洗等维护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带管出院者,更需做好对其健康教育的重视,帮助患者掌握导管维护方式,以尽可能减少导管堵塞、脱出等现象发生。此外,置管时可为患者安置思乐扣,以更好的固定导管,提高导管的安全性及牢固性;且思乐扣无需缝合固定,还可显著减少缝合固定的相关并发症,并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皮肤过敏样改变预防。置换后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一旦有皮肤红肿、刺痒等症状发生需及时进行处理;且固定导管前需先将敷帖轻轻与穿刺处皮肤接触从消毒面积中心向外按压固定,避免因撕裂伤而引发国民样改变;患者出汗或洗澡后需及时对敷贴进行更换,以防穿刺点周围皮肤潮湿。(3)血栓预防。为有效预防血栓发生,置管时选择粗直的静脉,且需选择柔软、组织相容性较好的导管,同时置管时需严格无菌操作,且需动作轻柔,以尽可能的避免因置管而引发的不适感;此外,置管后24h可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行湿热敷及喜疗妥软膏涂抹治疗,以有效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对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与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非计划拔管率对比
3 讨 论
PICC置管是临床上治疗治疗肿瘤疾病的常用方式,PICC非计划拔管则主要是指因多种因素致使导管功能丧失所引发的拔管现象[3-4]。该现象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同时还极易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极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护患关系[5]。因此,减少PICC置管非计划拔管现象发生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以预见性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该护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通过给予患者预见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疏导;且通过做好对患者相关知识宣教的重视还可提高患者对治疗方式的认知,对改善患者治疗配合度有重要帮助,有利于减少因患者情绪波动较大而造成的导管意外脱出等现象发生有重要帮助。同时通过给予患者预见性并发症护理干预还可有效的减少导管堵塞、脱出等并发症发生,对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食管癌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非计划花拔管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