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护理效果观察
2019-03-27潘华
潘 华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外科,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治疗条件的进步,新型的手术方式出现,其中腹腔镜作为最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可以转变传统切口下恢复期较长的情况,将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进一步降低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防止出现问题,降低因为手术后期恢复对患者的痛苦,但是腹腔镜手术也是作为侵入性手术执行的,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治疗,防止术后恢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对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7年5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为(62.59±5.69)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23±2.13)年;观察组年龄33-83岁,男29例,女2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为(62.89±5.74)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31±1.15)年。两组患者均进行各项检查,排除其他类型肺病,并签署实验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护理[2]。观察组则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患者手术中容易出现紧张心理,担心因为手术时间较长出现一些疼痛以及并发症,同时对于微创手术存在不了解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充分尊重患者,更加热情的关心患者,增加相互之间的情况交流,保证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更加稳定的心态,全面提升护理质量[3];微创手术麻醉药物使用之前需要将药物的使用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并且将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反应也进行详细告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的心理以及情绪,防止患者出现紧张心理,影响手术的治疗,因此需要将详细的治疗方法以及手术过程详细进行告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防止出现心理问题;作为侵入性手术,术后的护理较为关键,因此需要将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嘱咐其在术后多进行休息,注意切口位置的卫生情况,定期进行切口位置的清洗;手术中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控,术后安抚患者进行深呼吸,防止出现紧张的情绪,如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可与患者进行交谈,分散注意力,保持术后恢复的舒适度[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P检验,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恢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 术后疼痛评分(分)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n=60) 5.65±2.14 68.75±8.43 6.12±1.32观察组(n=60) 3.56±1.12 57.34±5.12 4.13±1.12 t 6.703 8.861 8.904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n(%)]
3 讨 论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减轻了患者治疗中的痛苦,但是该手术也可能出现术后的并发症,因此需要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后期的康复,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恢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原因为:全面护理措施的使用,将患者手术以及手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各项心理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全面掌握整体护理的规范性,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全面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后期的康复;综合护理在护理中掌握更加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充分的考虑到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掌握科学的护理途径,分析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规范的护理技巧,使得护理的过程更加适合患者的需要,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进行全面护理,可提升护理整体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