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2019-03-27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李 华

(湖北省竹山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十堰 442200)

产后出血属于剖宫产并发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减低产妇产妇出血量,手术前积极予以预防,临床意义十分重大。在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突出的治疗效果,可减低产妇死亡率,临床通常联合米非司酮用于早期妊娠终止处理[1]。宫缩素属于临床产科常用药,可结合子宫平滑肌的受体,促使子宫节律收缩,在催产、引产、产后出血防治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中,对62例进行剖宫产的高危产妇进行对照探讨,着重分析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为62例高危产妇,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06月~2018年06月。利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1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29.8±5.9)岁;孕周36-42周,平均(39.5±1.7)周;13例经产妇,18例初产妇。常规组中产妇年龄24~42岁,平均(29.9±5.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9±1.8)周;14例经产妇,17例初产妇。两组患者资料对比,结果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大。

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在本院行剖宫产分娩;满足伦理学要求;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研究同意书;存在巨大儿、胎膜早破、高龄产、胎盘前置、双胎妊娠、子痫前期等一项或多项高危妊娠因素。

排除标准:对研究用药过敏者;心肝肾以及脑部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或不全;有哮喘病史、青光眼;凝血机制异常。

1.2 方法

常规组产妇予以缩宫素预防出血,方法为:娩出胎儿后,立刻选取缩宫素10 U,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进行混合,静脉滴注,且经宫体肌注10 U缩宫素。

研究组产妇则在缩宫素的应用基础上,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进行预防出血,方法为:娩出胎儿后,立刻经宫体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ug,同时选取缩宫素10 U,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

结束用药后,若产妇宫缩无变化,且出血量>800 ml,则立刻进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填塞、子宫切除等措施予以止血处理。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产妇出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2 h以及24 h出血量。同时观察产妇不良反应,有无高热、呕吐恶心、血压过高等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s,ml)

表1 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s,ml)

术后24 h出血量研究组 31 334.5±156.7 95.6±28.9 65.6±14.5常规组 31 462.2±186.5 151.2±41.4 80.5±16.8 t- 2.918 6.131 3.738 P- <0.05 <0.05 <0.05小组 n 术中出血量 术后2 h出血量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所有不良反应均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未进行特别治疗。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产后出血并发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不仅进展快,而且病情十分严重,更甚至还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子宫收缩乏力密切相关,指的是子宫收缩节律、对称均无异常,但是子宫收缩存在力度不足、收缩不规则、间歇过长以及连续收缩时间短等问题,对子宫壁血窦闭合十分不利,进而增大了产妇产后出血的几率[2]。基于此,为提高产妇产后出血防治效果,需促使子宫加强收缩,以免发生子宫收缩乏力。

缩宫素属于临床常用药,在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中,具有突出的防治效果,通过结合子宫平滑肌受体,促使钙离子释放,使子宫加强收缩,进而对血窦进行压迫,最终达到止血目的。但是缩宫素具有较短的半衰期,且由于个体差异原因,药物作用也各有不同,在防止产后出血方面,效果不稳定性。另外,若是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不佳,盲目给药反而有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仅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而且见效快,经宫体肌注用药,有效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加快了子宫收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王慧敏,刘彤杉[3]研究中对76例高危妊娠进行了分析,比较单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报道指出,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41.6±32.6)ml、术后2 h出血量(275.6±32.8)ml、术后24 h出血量(422.8±39.2)ml低于对照组(356.9±74.8)ml、(391.5±37.8)ml、(482.5±83.5)ml,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本文中,对62例高危产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联合用药在降低出血量方面,效果优于常规组,即术中出血量(334.5±156.7)ml、产后2 h出血量(95.6±28.9)ml、产后24h出血量(65.6±14.5)ml均低于常规组(462.2±186.5)ml、(151.2±41.4)ml、(80.5±16.8)ml,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更佳。与相关研究结果高度相符。另外,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无差异(P>0.05)。说明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综上说明,针对剖宫产的高危产妇而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