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效果分析
2019-03-27贲香妹
贲香妹
(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中心卫生院,广西 桂林 541106)
据孙莉等[1]学者研究报道称,子宫肌瘤患者多见育龄期女性,发病率在20.0%~40.0%,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常在盆腔超声检查时偶尔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多发生在30-50岁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这可能与各种宫腔操作手术增多有关,发病率在8.0%~30.0%,5%~4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一半患者合并子宫肌瘤。通常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患者均会出现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症状,其原因是子宫肌瘤致子宫肌层收缩紊乱,子宫腺肌症患者伴子宫内膜增加及子宫内膜增殖症所致[2]。孟璐等[3]学者研究报道称,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具一定相似性,超声检查有较高相似度,容易出现误诊。笔者就根据本次研究,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超声检查,对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及子宫腺肌病患者95例,患者经病理均确诊;均具有完整的超声检查资料;子宫肌瘤患者多伴阴道分泌物增加、经期延长、月经期子宫出血量增多等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常伴月经紊乱、进行性痛经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102例,年龄22~62岁,平均(42.85±6.93)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49±1.13)年;子宫腺肌病患者95例,年龄24~65岁,平均(43.06±7.1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57±1.21)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患者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对无法充盈膀胱者,经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充盈膀胱或结合经阴道探头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取二维超声行多切面盆腔检查,应用ALKOA-3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3.5 MHz,充分暴露下腹部,涂抹润滑液,行横、纵及斜等多切面扫描,观察患者子宫、子宫动脉、子宫壁、盆腔等周围组织情况,观察有无回声及包块,确定包块大小、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等情况。随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及盆腔等周围组织血流分布状况,测定血流阻力指数(RI)。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内相关数据。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102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超声检查,89例患者诊断准确,确诊率为87.25%;13例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腺肌病;9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经超声检查,80例患者诊断准确,确诊率为84.21%;15例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
2.2 超声血流参数比较
子宫肌瘤患者血流阻力指数及血流搏动指数均低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患者超声血流参数比较(±s)
表1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患者超声血流参数比较(±s)
子宫肌瘤 1.10±0.06 0.61±0.03子宫腺肌症 1.36±0.07 0.76±0.02 t 28.201 41.603 P 0.000 0.000
3 讨 论
3.1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超声表现
超声是临床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首选方法,但大量资料证实两种疾病超声检查存在误诊现象,容易混淆,临床鉴别较为困难。本次研究中,102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超声检查,确诊率为87.25%;13例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腺肌病;9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经超声检查,确诊率为84.21%;15例患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结果显示,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行超声检查,均会出现两种疾病混淆情况。与上述研究理论相一致,因此对临床医师而言,应掌握超声表现,主动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疾病鉴别准确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患者血流阻力指数及血流搏动指数均低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者血流阻力指数及血流搏动指数低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其原因为子宫肌瘤患者,因肌瘤形成会增加子宫体积,此时子宫血供需求量增加,血管腔扩张,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阻力指数及血流搏动指数降低。而子宫腺肌症患者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并不会影响子宫血流速度[4]。但仅是根据血流指数改变,并不能确定患者病情。
3.2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有一定差异性。肌瘤常为实质性圆形结节,表面光滑,呈白色,质硬,切面为旋涡状结构,周围肌组织受压形成假包膜,包膜中分布有放射状血管,供给肌瘤营养,肌瘤越大,血管越多越粗。瘤体假包膜受压时,肌瘤中心血管减少,易引起循环障碍而使肌瘤发生各种退行性变。子宫肌瘤患者多无痛经,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会发生急性腹痛;当肌瘤溃疡、坏死、出血时,阴道会出现不规则出血,子宫肌瘤与女性雌孕激素长期刺激相关,妊娠期常易变化,绝经期后子宫肌瘤常缩小;子宫腺肌症者临近经期,子宫有触痛感;经期,子宫增大,质地变软,压痛比平时更明显;经期后,子宫缩小,绝经期后子宫大小变化不大。子宫常与周围尤其是后面的直肠粘连活动较差;伴进行性痛经史、触痛感及增大结节感,月经周期紊乱,不孕等症状,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这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
超声图像表现: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体积增加,多伴形态变化;病灶内部呈低回声,少数见稍强或等回声,较大体积肌瘤内部为螺旋样回声,后伴多层衰减声影,边界尚清楚,周边可见包膜样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见病灶周围为环状血流束或半环状血流束,内部呈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子宫腺肌症患者见子宫呈弥漫性增加,形态尚规则;病灶多在后壁,呈球状,边界不清,多见弱强回声,呈粗颗粒状、网格状回声特征,后方伴放射状细条状浅淡声影,边界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见病灶周围无血流信号,病灶内彩色血稀少,呈点状分布。因此在超声表现方面,两种疾病存在一定差异性。
因此临床在判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时,医师应根据患者超声表现、血流信号、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准确鉴别患者疾病。
3.3 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在对患者行超声检查时,超声科医师应注意结合患者病史,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必要参考依据;超声检查前,适当充盈膀胱,但避免过度充盈,以免巨大膀胱推挤并会压迫后方子宫,容易出现误诊情况;也可采用经阴道超声结合观察,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史、超声声像学特征及血流信号,以此提高疾病确诊率。
综上所述,通过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存在一定误诊率。临床医师在超声检查时,需做好患者综合判断,准确鉴别患者病情,以此提高疾病确诊率,降低疾病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