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吴良村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用药规律

2019-03-27冯冠阮善明郭凯波沈凤飞沈敏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北沙参药味枸杞子

冯冠阮善明郭凯波沈凤飞沈敏鹤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省中医院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又分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在中国主要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导致的,其死亡率位居第三,仅次于肺癌、胃癌[1],术后五年复发率高达70%[2]。目前,尚无特效手段可以完全根治HCC,手术和化疗仍是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局限性、化疗不耐受、复发率和转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

中医药在防治PHC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影响肝癌干细胞而达到防治PHC目的[4]。在HCC的中医治疗中,吴良村教授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和领悟,结合几十年临床经验,在HCC治疗上有着深刻的见解。吴良村教授重视益气养阴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提出肝癌为患,气阴两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虚实夹杂。本研究从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患者中筛选出80例肝细胞癌患者,予中药治疗并评估疗效,同时对收集的160份医案药物的使用频数、性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总结吴良村教授治疗HCC的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吴良村教授门诊80例HCC患者,共计160诊次。男性65例,130诊次,年龄35~89岁,平均(57.4±12.2)岁,女性 35 例,70 诊次,年龄 33~73 岁,平均(55.4±10.3)岁。

1.2 纳入标准 ①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连续就诊达1个月以上的患者;②符合诊断标准者;③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细胞癌。

1.3 排除标准 ①胆管细胞癌或混合型肝癌;②肝良性肿瘤或转移性肝癌;③除肝细胞癌外,伴有其他原发性肿瘤;④就诊期间不能坚持服用中药者;⑤主诉、现病史、证候诊断、方药记录不完整的回顾性病例。

1.4 数据录入和预处理 利用EXCEL数据表收集、录入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处方药物、用药剂量等,并将160份处方中出现的药物名称按新世纪第二版《中药学》[5]进行规范化化处理,如黑顺片改为附子,米仁改成薏苡仁,山甲片改成穿山甲。

1.5 数据库建立 建立临床方剂基础数据库,其中包括处方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药物5个列变量,共获得有效数据3321条,将150种中药建立4个子数据库,即药性数据库、药味数据库、归经数据库和功效归类数据库。另建1个聚类分析数据库,将频数≥20的33种中药定义为列变量,用各自代码表示,160份处方作为样本,若该处方中出现该中药则录入为1,如无则录入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及功效采用描述性分析,并对频率最高的3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频数分析 见表1。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80例HCC患者160诊次中,共计150种药物,累积用药2681次。其中,用药次数最多为枸杞子,共123次,频率1(单味药用药次数/总体用药次数)为4.59%,频率2(单味药用药次数/医案数)为76.88%,次数最少者为月季花、款冬花等28种,仅用1次,频率1为0.04%,频率2为0.63%。

2.2 药物性味频数分析 见表2。将所得的150种药物进行药性和药味的频数分析,共获得药性有效数据2681个,其中药性频数最多为平性药物,共928次,占药性比例34.61%。共获得药味有效数据4079个,其中药味频数最多为甘味,共1770次,占药味比例43.39%。

表1 吴良村教授治疗HCC高频药物使用频率情况(频次≥78)

2.3 药物分类和归经频数分析 见表3。将所得的150种药物进行药物归经和功效归类分析,药物归经的有效数据共7588次,排行前5位的高频药物归经类型依次为足阳明胃经(1377次,18.14%)、手太阴肺经(1155次,15.22%)、足厥阴肝经(1093次,14.40%)、足太阴脾经(1060次,13.97%)、足少阴肾经(863次,11.37%)。药物功效归类的有效数据共2681次,排行前5位的功效归类依次是补虚药(889次,33.16%)、清热药(770次,28.72%)、利水渗湿药(245次,9.14%)、理气药(208次,7.76%)、消食药(175次,6.53%)。

表2 吴良村教授治疗HCC药性、药味频数

表3 吴良村教授治疗HCC药物分类和归经频数

2.4 系统聚类分析 见图1。本研究选择组间链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距离测量选择平方Euclidean,输出树形图格式,结合临床进行用药分类,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将用药频次≥20的33种药物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共分14类。

3 分析与讨论

3.1 用药频数分析 从吴良村教授治疗HCC总体用药频数和频率表分析,共用药150种,累计用药频数2681次,其中用药次数最多的是枸杞子,共123次。《本草经疏》言: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6]枸杞子乃枸杞的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地骨皮为其根皮,性味甘寒,地骨皮长于退热除蒸,枸杞子长于滋补肝肾,兼以退热,补而不滋腻,泻而不峻猛。

图1 使用平均连接的吴良村教授治疗HCC的用药聚类结果树状图(组间)重新调整的距离撘集结合

结合处方用药,吴良村教授用药频次最高的10种中药为枸杞子、北沙参、甘草、茯苓、青蒿、黄芩、鸡内金、石斛、麦冬、白芍,即为一贯煎加减。可见吴良村教授治疗HCC患者以一贯煎为主方,辅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解毒抗癌、消食和中之品。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由生地黄、枸杞子、当归、北沙参、麦冬、川楝子六药组合而成,补中有疏,使得滋阴而不滋腻,疏肝而不伤阴,主治阴虚肝郁证[7]。现代研究表明,一贯煎可通过作用HCC相关通路的TP53、NF-κB、STAT1、ERK1/2、MMP2 等 78 个位点发挥治疗的作用[8]。

3.2 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从药性分析150种药物频数最多的为平性药物,共928次,占药性比例为34.61%,其次是寒性药物,共725次,占27.04%。若将大寒、寒、微寒、凉归为寒一类,微温、温、热、大热归为温一类,寒性药物明显多于温性药(3.44:1)。反应吴良村教授治疗HCCh患者时用药喜平偏寒,注重肝体阴而用阳,顺应肝之质柔,宜滋补阴血、疏解肝气,达阴平阳秘。

从药味分析,结果显示药味频数最多的是甘味,其次是苦味和辛味。甘者,能补、能和、能缓,吴良村教授治疗HCC常用枸杞子、北沙参、石斛、麦冬、白芍、五味子等滋补肝阴,甘草、茯苓、鸡内金、山药等健脾和胃;苦者,能泄、能燥、能坚,吴良村教授喜用青蒿、黄芩、三叶青、蛇舌草、龙葵、蛇莓等清热燥湿解毒;辛者,能散、能行,吴良村教授多用柴胡、佛手、木香、郁金等疏肝解郁,神曲、莱菔子等健胃消食。

从药物归经分析,其中归经以胃、脾、肺、肝、肾为主。吴良村教授治疗HCC常用的枸杞子、生地、白芍归属于肝、肾二经,北沙参、麦冬归属于肺、胃经,甘草、茯苓、山药归属于脾经。《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则肝有所藏。肺主肃降,肝主生发,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则精血互化。故吴良村教授的用药归经多与胃经、脾经、肺经、肝经、肾经关系密切。

3.3 药物功效归类分析 将150种中药按《中药学》第2版教材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等15类,其中,累积频数最高的是补虚药,共889频次,其次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可见吴良村教授治疗HCC患者以补益法为主,辅以清热燥湿解毒、利水消肿、疏肝理气之法。

3.3.1 补虚药 补虚药中分补阳、补阴、补气、补血四类,以补阴药最多,占补虚药51.63%,补气药其次,占补虚药34.76%。吴良村教授[9]认为HCC属本虚标实,脏腑气血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湿浊、湿热、火郁、热毒等互结为标,日久而成积聚结块,导致肝积。临床多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吴良村教授常用枸杞子、石斛等滋补肝肾,甘草、白术、太子参等益气健脾。

3.3.2 清热药 现代研究表明,青蒿[10]、黄芩[11]、三叶青[12]等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吴良村教授认为扶正之中加以祛邪之药可以提高疗效,邪去则正安。但该类药物多数苦寒,伤及脾胃,故常炒用或配伍涵养脾胃之药。

3.3.3 利水渗湿药 湿热郁结,日久夹瘀,HCC多为湿热瘀血互结,湿性粘滞,湿浊不去,则热瘀不化,故临床配用利水渗湿药,吴良村教授常用茯苓、米仁、车前子、金钱草,而茯苓、米仁兼健脾化湿浊。

3.4 药物聚类分析 频次≥20的33种药物聚类后分为14类。第1类包含6种中药,枸杞子、北沙参、麦冬、白芍、甘草、五味子,此六味为一贯煎加减而成。枸杞子滋阴柔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意在佐金平木、扶土抑木,芍药、甘草柔肝缓急,五味子酸甘化阴,上六味配合吴良村教授常用的八月札、佛手、柴胡、绿梅花等舒肝理气之品,使得肝阴充足、肝气条达。第2类包含4种中药,分别为麦芽、七叶一枝花、酸枣仁、大枣,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重楼解毒抗癌,麦芽、大枣健脾和胃,养胃与抗癌并用,扶正与祛邪并用。第3类包含3种中药,分别为龙葵、车前子、蛇莓,龙葵、蛇莓均为清热解毒之品,抗癌效果佳,加之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邪毒从下焦走。第4类包含3种中药,分别为生地、知母、石斛,均为滋阴清热之品,三味药均入肾经,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13]。第5~11类各为常见药对,为吴良村教授治疗HCC的常用配伍。青蒿、黄芩苦寒清热,辛香散邪,共清少阳湿热;茯苓、山药健脾止泻,善治肝郁脾虚之泄泻;太子参、白术益气健脾,四君子汤之要药,培土抑木;绿梅花、柴胡均入肝经,疏肝和胃,气机调畅,情志调达;鸡内金、八月札疏肝理气、健胃消食,痰气共消;黄连燥湿厚肠,配葛根轻扬升发,升清而止泻;金钱草、金银花性味甘寒,清热而不伤阴,二金合用,湿热肿毒并消。第12~14类为单药,分别为佛手、三叶青、白花蛇舌草,乃吴良村教授治疗HCC的经验用药。

4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临床实践,开展对于吴良村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用药规律研究,获得了新知识,开阔了新视野,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HCC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各类数据表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吴良村教授治疗HCC喜用药物味甘、苦,性平、寒,药物多入胃、脾二经,常用药类为补虚和清热药。在遣方组药上以一贯煎加减为主方,随证辅以益气健脾(太子参、白术等)、清利湿热(青蒿、黄芩等)、解毒抗癌(三叶青、重楼等)和消食和中(鸡内金、麦芽等)之品。但由于医案资料有限,且多数医案只有西医的诊断,鲜有对患者的证型描述或所描述的证型与实际不符,其结果应会有所偏差。因此笔者设想不同证型的患者在治疗上可能会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制定更加严格的纳入标准,并接受更加严谨可靠的文案资料,以期对中医药治疗HCC具有更加具体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北沙参药味枸杞子
El descubrimiento de las hierbas terapéuticas La historia de Shennong,el “Soberano de la Agricultura”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何谓中医“七方”
关于南沙参、北沙参是否属于“十八反”之我见
沙参临床注意事项
北沙参因雨雪天气种植偏少的补救方法
狐狸和乌鸦
喝北沙参乌梅汤 缓解咽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