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献综述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区政治环境

(石河子大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城镇社区是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力度,同时也要认识到基层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民生上的重要性。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

(一)城镇社区的概念界定和功能

“社区”并不是一个生僻的词汇,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然而,对于“社区”的确切含义,却很难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解释。最早提出“社区”这个词语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 1887 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社区理论的诞生。”[1]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中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及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本质的实质的科学。人类社会的实质在于人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决定着人们的社会现实。他把人们的交往联系和由互动的个人形成的联合称为“社会”,在这些联系和联合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作为个人意向总和的“选择意志”。这不是自然的结合,而是人为的强制。“社区”则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形成的联系和社会联合,在这里,本质的(情感的)、“有机的”意志占优势,个体的、个人的意志被感情的、有机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社区研究在美国早期社会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就是以研究都市社区而闻名于世的。20 世纪 20-30 年代,这个学派研究了美国大城市芝加哥的都市化过程,用以说明美国城市的结构和动态。该派主要代表人物帕克认为社区的本质特征是:1.有一个以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2.这里的人口或多或少扎根于它所占用的土地上;3.这里的人口的各个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中。

而在中国,“社区”这个词则是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的学生由英文翻译而来。“当初,community 这个词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那时候的译法是地方社会而不是社区。当我们翻译滕尼斯的 community 和 society 这两个不同概念时,感到 community 不是 society,成了互相矛盾不解之词。因此,我们感到地方社会一词不恰当。偶然间我想到了‘社区’这么两个字样,最后大家援用了,慢慢流行,这就是‘社区’一词的由来。”[2]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社区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04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指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以及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向。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对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城市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提升社区居民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和参与力度等,为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指明了方向。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新时代条件下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和作用

马奇柯在《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一文中提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社区成员特定的互动关系、社会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他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进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实践活动”。他还提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广义社区教育的一部分。[3]社区在西方国家建立比较早,社区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对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说法,只在中国才存在,其他国家与我国的说法不一样,普遍使用的是“社区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民众教育”、“社会教育”等说法。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非常重视社区教育,这些国家的社区教育开展较早,社区教育经验丰富、形式多样,对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教育改变社区居民的观念和意识,引导人们产生积极的行为;提高社区成员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生活质量,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区发展需要的合格社区成员,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社会成员,共同促进社会建设和发展。

在日本,学者将社区看作是社会教育的主场地,各个社区之间强调资源共享,相邻的社区建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教育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教育提供了便利。同时,最值肯定的是:法律在教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张剑军、王潇娴认为,日本人重视社区的立法,且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有完善的社区教育设施。日本社会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分类有不同的教育对象,例如,以学习方法为依据,可分为宣传教育、函授教育、讲座等类型。日本的社区教育,将国家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主张三位一体,学校承担教育,社区和家庭负责监督教育。终身教育是他们的目标。[4]但是,日本的教育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例如:翟梅伶在其《日本社会教育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日本的社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太过于理论化,追求大而空的目标;教育范围国语狭窄。[5]

新加坡的社会教育实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重视主流价值观的建立和国民认同感的培育。将文化教育与社区管理、社区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个社区都有高档的健身器材和设备齐全的健身馆、游泳池,并且对所有居民都是开放的,即使不是本小区的居民也能够使用,这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社区内还办有学校也经常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对象主要是青少年,以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李林认为新加坡的社区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主张建立一种社区精神,从思想上教育全体社区成员。[6]

虽然,各国的社区教育各有其特点,但存在一定的共性。他们非常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性,充分利用课堂、大众传媒、宗教、公共环境等进行思想渗透。同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这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意义,使广大学者认识到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当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韩学平认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因没有整体规划,没有对具体教育流程的明确说明,使得工作的覆盖面不均衡,因此,要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方法,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因此,根据他们的观点,要在全局统筹方面站稳脚,由点到面,实现对全局的掌控。[7]张顺成认为当前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一且针对性不强,方法落后;社区管理及服务还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业余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社区应注重机制的健全,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得教育机制得以正确的贯彻。”[8]王磊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过程中,因社区整合力度不足,导致居民不能够完全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应采用与社区环境多元因素相匹配的多元目标、内容、方法和措施应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增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强调需要更多的了解居民的具体需求,不断丰富教育活动。[9]张怡岚认为,在社区中,党组织不能边缘化,与实际的工作需求不相符合,要更多的参与进来。在完善教育的同时,“党组织也在不断的健全,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10]王洁认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不仅有基层民主建设落后、居民委员会“行政化”严重、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备等外部因素,还有社区居民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能力等内部因素。这就“应当结合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技术,创新和发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区参与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推进社区建设和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1]

综上所述,以上的研究对于我国开展社区建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面的借鉴意义,但是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完全涉及到城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这一主题的,而且从相关文献研究的数量上来看,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虽然不乏其数,但是研究我国城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章总量相对较少。在这些研究当中,学术期刊上的研究则又相对较多,学位论文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构建和谐社区的新时期对当前我国的城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肖耀根提出通过联系、渗透、互补和重组综合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以便于形成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并认为创新整合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结构设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整合运行设计;整合系统运行。[12]侯聪玲总结了加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首先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第二是以抓好城市社区服务这一切入点,三是搞好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四是以加强基层党建作为重要保证。[13]陈利华认为“以人为本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念,既要学习经济发达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经验,又要从社区实际出发,培育居民的社区主人翁意识;构建满足社区居民需要和激发居民参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组织机制。”[14]马奇柯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优化应该适应外适应规律和内适应规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跟进社区群众基础变化的特征;要匹配社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态模式;要契合党在社区的执政方式。要结合社区服务项目和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教育活动;切实落实参与主体责任。[15]翟玉建提出传统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将“传统宣传教育形式进行创造性转换,大胆使用网络媒体,铸造信息化、数字化的社区工作网站,用现代化高新技术的手段提炼、丰富和完善社区的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努力使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现代化、科学化。”[16]

樊立侠提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可创性的潜质,是同教育客体密切联系的微观环境,应该积极号召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建设和爱护社区环境,将建设一支重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高素质队伍作为优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手段;将建设和谐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还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具备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重要作用。[17]孙娟认为社区是同教育对象关系极为密切、长久的微观环境,对教育对象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当前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育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并呈现多样化趋势;社区道德建设有待于加强,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相对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并提出了发展社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社区文化,净化社区风气;加强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的解决措施。[18]朱巧英认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外部因素主要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种。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宏观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大而全面的影响,微观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体而又深刻,宏观环境制约着微观环境,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有反作用,影响宏观环境,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现在学术界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目前对于“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缺乏深入研究,和全面、系统化的理论。在新时期,城镇社区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更需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研究。

猜你喜欢

社区政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社区大作战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3D打印社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