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与社会保障
2019-03-26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6)
一、农民工现状概述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据农业部统计:2001年中国有780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比增长5%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3%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扭转了自1996年以来连续4年增幅下降的趋势。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其中农民外出打工增收达1个百分点以上。在农民工外出打工所从事的职业中80%的人选择从事工业、建筑业、餐饮业和服务业。
这一统计透露出的信息有:(1)7800万具有农村人口的农民在城市务工,如果算上家属,人数将近有1亿人,证明农民工这样一个群体,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2)这一群体将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户口制度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的规模化表示农村劳动者从封闭的状态得到了解放,而这种解放的状态使农民工的自由择业权和生活意愿得到了尊重,并使其收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部分权益相对与城镇居民来说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性虽然是二元户籍制度带来的延续性,但是在现行的市场体制背景下这种不公平十分瞩目。
综上所述,目前农民工数量、规模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的流动性强,未来不确定性也大,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农民工权益差异
目前农民工权益的不公平性表现在:(1)管理水平差异(2)社会保障水平差异;(3)子女教育水平差异;
(1)管理水平差异。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不同,城乡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亦有所不同。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由早期的工会管理演变到企业管理,再由企业管理演变到劳动、卫生、人事、民政等部门的多头管理。1998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成立以及对城市社会保障实行统一管理,标志着城市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已趋于成熟,并走向规范化的道路。相比之下,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并未改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划归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而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仍由民政部门管理,合作医疗还是由地方政府部门委托卫生部门管理。管理体制是决定决定社会保障制度效率乃至成败的关键环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成立也正体现了管理体制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世界上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由政府管理和由民营的管理公司管理两大类型。日本的基金管理者是政府,而智利的基金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来运作。目前中国城市的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的,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则仍然是由地方各级政府的下属机构来管理。政府成功地管理基金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监管体系的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可以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运作解决监管的问题,但农村目前由于管理体制分散,要解决基金监管问题就比较难。事实上,有些地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挤占和挥霍的现象已十分严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社会保障水平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成员所提供的社会保障范围和社会保障基金的量的总称。社会保障范围通常用社会保障项目的多少来反映,社会保障项目越多,社会保障范围就越广,社会保障水平就愈高。社会保障基金的量是指社会能够集中到的用于各种保障项目给付的资金的规模,一般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会保障支出与GDP的比值来反映,它的值越大,社会保障水平就越高。一般而言,社会保障项目按照社会保障制度所应付的风险事件(如老年、残疾、死亡、疾病、生育、工业伤害、失业、贫困等)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及社会救助等。中国早期的城市劳动保险制度只涉及到前四项,在几十年发展与改革的基础上,又对贫困和失业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加强了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
(3)郑功成教授提出,我国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的差别上①。在公共投入方面,公共投入一直以来向城市倾斜,乡村的公共资源严重不足,城市拥有大量的优秀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而乡村则是自己办学,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相差巨大。除此之外,城市与乡村的入学机会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性别方面,女生入学的比率比男生的更小。在现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下,农民工子女的就学主要有三种选择:城市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家乡学校。相对于城市居民子女而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公平。
三、相关政策建议
(1)不论是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缺陷及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看,还是从社会经济转型及发展的形势需要看,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迫在眉睫。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尽快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状态,必须在社会生产系统之外,搭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平台。但任何社会制度变迁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一体化,也需要漫长的过程。因而,近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两者相互协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一体化的政策导向,从实际出发,实行城乡有别的策略,按照逐步完善、逐步过渡的原则,逐渐改变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失衡的状态。当前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应是:第一,优化和整合城市社会保障和福利项目,避免社会保障项目的交叉重叠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城市社会保障和福利项目庞杂、种类繁多,不利于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控制。目前应对城市社会保障项目进行调整和改革,对过去的一些保障项目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该增加的增加,目标是使社会保障制度项目规范,政府易于管理和调控。第二,适时控制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协调。与经济发展相比较,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
速度过快,已经超越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1992年,城市社会保障水平为14.52%,已经超出了1992年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上限11.31%,3.21个百分点。第三,应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民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从城乡衔接的角度出发,对事实上已经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予以养老,将他们的医疗保障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围之中。
(2)城乡教育改革一体化策略取向。首先要改革目前重心过高的财政体制,与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指标,使地方政府有财力以及有动力去进行地方教育的投资。与此同时,要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避免教育资源过度向城市流动,通过政府的多种扶助政策和优待措施加强城乡间的教育资源流动。
【注释】
①郑功成,中国社会公平现状分析—价值判断、权益失衡与制度保障[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