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研究:一个简单的文献综述
2019-03-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1)
碳排放因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备而备受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保护人类免受剧烈气候变化的影响,84个国家于2011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必须进行强制减排,而发展中国家自2012年以来有义务减少碳排放。
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根据2014年11月12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但实际上,在联合声明之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已经批准建立碳交易试点,以减少碳排放,为碳交易积累经验。2013年6月19日,首个碳排放试点在深圳迎来了首个市场日,碳交易在中国成为现实,同时拉开了国内对碳市场研究的序幕。
笔者认为,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碳市场的构建。Zhao认为中国目前的碳排放试点是低效的。他从制度安排、市场参与者、供给与需求等方面探讨了原因,并对全国碳市场提出了建议。Fang认为,过度的政府管制和过高的碳价格会对碳交易体系产生相反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Tan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认为法律约束力的缺失是导致我国碳试点绩效不佳的重要原因。Chen从碳定价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将分离的碳试点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全国市场。Fan全面分析了区域发展与碳排放方案的相关性。Nai建议以协调渐进的方式在中国发展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强调法律、制度和政策安排的重要作用。Tang对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和中国碳排放试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监测、报告和核查(MRV)制度在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重要性。这些文章从理论方面关注了中国碳市场的建设,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证来支持文章的结论。
另一类旨在评估当前碳市场的表现和影响。根据深圳碳试点试点的碳现货价格,Guo认为欧元汇率是影响碳价格的最主要因素,Zhou认为国内煤炭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Yang认为政策是中国碳交易的重要因素。Cong通过关注中国深圳试点碳市场的波动序列来评估碳市场的金融表现。他发现波动性与回报呈负相关。然而,Zhao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以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碳试点为例,论证了当前中国碳市场弱有效。此外,他还发现交易量的增加与市场效率的提高有关。Chang以七个碳试点的碳现货价格为基础,论证了中国碳市场的杠杆效应。Li通过计算碳交易带来的额外成本来确定行业是否受到碳交易的影响。他认为,国内碳价格应控制在10 - 20元人民币之间,以有效促进碳交易。Wang的深入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和化工行业受益于碳排放额度的自由分配。Jiang根据中国政府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公告计算出中国每个省份的二氧化碳配额。这些文章都在关注单个碳试点或一个模拟出来的全国市场,并未在总体层面关注全国碳市场及该市场如何建设。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国家碳交易体系即将建立。因此,在总体层面关注已有的碳试点以及探讨如何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碳市场总体层面和全国统一碳市场构建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