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的逆向流动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2019-03-26
(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劳动力的逆向流动对于企业升级的推动
劳动力的逆向流动表面上来看是中原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影响,实际上却是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降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从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来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会在一个地区长期停留,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自然会水涨船高 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就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一比较优势,一旦这一优势丧失,那么该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两条可选路径。
(一)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转型步伐,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方面,劳动成本的上升以及农村外出转移劳动力的减少形成了促进产业升级的外推力。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技术工人供给平衡,说明了企业已经进入通过提升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的通道;工程师供不应求预示着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仍然受到制约。自2008年金融危机公司规模缩水大裁员使得大量劳动力信心及归属感不足之后,东部地区一直面对着“用工荒”“招工难”“订单难以实现”等用工问题。由于劳动力逆向流动导致的资本回收成本上升和愈发升温的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使得产业过程升级和产品升级成为东部沿海企业面对劳动力逆向流动所不得不选择的道路,即要么通过重构生产体系或者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要么转而生产更加精密和高端的产品,通过改进产品功能与用途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保持传统产业和技术,转移至更具有优势劳动力的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中西部地区。
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并对传统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最终转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外生型经济增长方式。即当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流动成本越来越高时,中西部地区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势头和逐步提高的工资水平无疑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原本就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就地转移的强大拉力。这些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入也会反作用于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多,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缩短企业的资本回流周期和减少预付资本价值,可以在同等产品的前提下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更大的劳动力数量基数提高劳动力流动速度,使得高素质劳动力在整体劳动力的比重逐渐上升,实现中部地区企业的长线发展。
二、劳动力的逆向流动对于产业区域聚集的推动
产业区域化是建立在企业升级基础上的整个产业在价值链上的提升,即使得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通过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初期劳动力的廉价使得沿海地区的市场参差不齐,由于劳动力的逆向流动,技术含量不高的资本密集型企业被淘汰退居二线城市形成聚集效应,剩余的成功转型的企业大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形成聚集。企业间共享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了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竞争力使得所有企业共同发展,加快企业升级。
(一)产业聚集可以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升级
在以往的中观调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下,产业向合理方向发展的同时,结构的相似性逐渐增强,未能充分发挥优势。东部发达地区加工工业在同水平上过度扩张,而没有利用其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反而重点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开发;具有发展基础工业、资源具有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却为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在低水平上大规模投资就地重建加工工业。这种不合理配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多元化升级也称链条升级即企业成原来的产业转向新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在产业聚集的前提下,企业进行产业转向所需的资本会大幅度减小,同时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通过多个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资源配置优化、可以更好的利用地域或是人力资源优势,开发现有产品的边缘价值,使得在各个企业互利互惠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升级。
(二)产业聚集可以推动产业的功能升级
功能升级即通过新的功能如设计、营销等功能(或者淘汰现有的简单功能),现今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谷,低附加值与较低的平均生产力几乎成为了中国制造的标志。而在产业聚集的前提下,技术的竞争与生产的压力,迫使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有利于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聚集效应也有助于引进投资与人才涌入,可以有效弥补生产业服务业资金投入的不足和高端人才的稀缺,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人才市场,促进生产性服务的长远发展,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技术化和专业化。
三、劳动力的逆向流动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宏观影响
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回流使得中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拉动因素就是制造业的大发展。劳动力的逆向流动通过实现区域聚集化发展拉动中部制造业发展,为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新产业提供支持动力,从而实现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完成国家的战略调整,全球的价值链上升。
(一)劳动力的逆向流动使得要素重置
结构红利假说认为当投入要素流动导致经济结构的优化并产生要素重置效应时,会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而现今劳动力的逆向流动是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巨大的生产效率差异的必然结果,虽然会导致短时间的东部用工荒,但是造成的新一轮的工业结构改革引致的行业间要素的重新配置显然对工业生产率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沿海地区的企业升级内容是第一产业的要素流向了第二三产业,这些要素促进了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的整体增长。
(二)劳动力在流动中的素质结构优化可以促进宏观产业升级
当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时,劳动力对于基础技能专业知识以及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视度也会逐渐加强,通过在不同企业的培训和工作熟练,劳动力的总体素质是不断上升的,且流动越快上升越快。当高素质劳动力在整体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即劳动力素质结构不断优化时,可流动的高素质劳动力数量相应增加;若高素质劳动力逐渐从生产率较低的产业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则同样的劳动要素投入能够带来更多的产出,也就能吸引来更多的投资。根据哈多模型,经济增长率等于投资/投入产出比可得出经济增长率是增大的。在此情况下,我们称之为宏观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