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管理的内涵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决策行政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0)

一、“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公共管理,顾名思义,其对象是公共事务,其内容也必须具有公共性。一般认为,公共的范围有大有小,大到全人类公共事务,小到小家庭(或 “二人世界 ”)。但普遍的一致观点,公共管理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公众所需要的管理。

(一)我国公共管理的兴起。研究一个事物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事物的本源,它从哪里来,以什么样的趋势发展,并通过研究事物的兴起,判断事物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这也可以说是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得出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理论出现在1980年代,主要在现代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因为自己的高度重视效率和公平,强调管理主体包含两个部门、政府和非政府改变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明显特征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在多元化,管理内容在多样化,管理方式在复合化,“公共管理”的提法应运而生,而且有大行其道之势。[2]

(二)国外公共管理的起源。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后来在其他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英国并不是公共管理理论的诞生地,而是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国际公共管理理论思潮。这个理论打破了先前的封闭的公共管理体系,倡导开放和包容的系统管理。关于公共管理理论的含义可以从公共管理的职能、方式和手段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公共管理理论的定义为: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对政府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政府能够实现为公众服务的目标。

二、公共管理的新特点[3]

(一)管理公共事务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政府是社会管理和治理的主体,在国家层面垄断一切话语权。从国家建设到小家庭建设,国家管理无处不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善,治理国家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包括国家治理、非营利组织和各种营利性组织。这也导致了国家的职能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国家逐渐放宽经济上的管制,减少了对经济领域的过多干预和控制,国家治理的局面逐渐地向公共治理的方向转变,国家行政体制也开始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转变。[4]

(二)社会信息公开。行政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社会信息的披露。然而,目前信息披露并不十分理想,参与公众咨询的人数往往太少。这主要是因为立法机关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披露不全面,披露范围小。

(三)公共管理理论改变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制度。他们就像纳税人的业务经理或工作人员一样,必须为客户服务,也就是那些交税的人。英国政府机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服务标准,简化或取消了复杂的程序。

三、新时代公共管理的原则

面向新时代的公共管理,要为加快改革开放和推进国家新型治理服务,就要更好地践行几个重要原则。

(一)满足人民需求的原则。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公共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人们期待有更廉价宽敞的居所、更良好生态的自然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更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成本适中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非常强调人民的政府及其管理,不仅应当是廉洁的,更应当是廉价的。包括公共行政在内的一切公共权力行为的正义基础。公共管理要珍惜人民的权力,减轻社会负担,对管理过程进行成本效益核算,以“低价”、“简约”、“扁平化”的理念,建立制度,完善程序,调整行为。

(三)推陈出新的原则。创新是公共管理不断进步的动力。在过去的500年里,全球经济中心经历了几次变化。引领社会变革的是创新。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着如何全面创新和变革的压力。然而,创新是一种严肃的创造,应该符合公共管理的文化属性。我们应该防止“创新”的泛化和标签化。公共管理创新激励注重的是思想观念、治理模式和技术过程的改革创新,而不是表面的创新。

四、实现公共管理的措施

公共管理主要是指政府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行政的基础上规范政府自身的管理行为。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求。[5]

(一)健全决策机制。要想更好的保证政府的行政管理质量,就需要健全相应的决策机制。首先就要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体的科学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的思想和技术,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让各种科学信息进入到决策过程中,使政府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有所提升,最终能够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其次要坚持民主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让决策更加民主。第三,要以法律为支撑建立相应的决策机制。

(二)发挥社会组织、媒体监督[6]。传统的政府管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使得社会无法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导致政府管理的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共管理理论建设的指导,有必要对政府管理者改变最初的想法,政府管理,建立multi-participation和共同治理的概念,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人民做好事,做实际工作,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利益。除此之外,相关媒体也要对政府行政管理进行监督,发挥舆论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当中去。[7]

(三)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行政法制化建设。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时说:“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不能一味全盘批判传统行政管理而全面宣扬新公共管理,应在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中借鉴公共管理变革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并保持与国际接轨,使公共管理在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8]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决策行政
行政学人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公共事务概念分析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