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管理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马云阿里阿里巴巴

(玉溪师范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既是事业成功的典型,又是创业成功的典型,其中,创始人马云及其公司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起了关键性作用,是企业成功的密匙。对阿里巴巴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进行研究,揭示该企业成功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因素,发掘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成败的影响,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而且对于人们立身处世能给予诸多启示。

一、为什么要重视价值观管理

价值观是人们对什么有价值、什么没有价值,什么价值大、什么价值小以及如何创造和守护价值等根本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对人而言,它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对企业而言,它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有学者认为,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企业文化,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厂房、设备和各种生产资料只是它的骨骼和肌肉,资金是它的血液,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则可以看成是它的灵魂。没有灵魂,再强壮的躯体也只能是行尸走肉。所以,价值观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种必需品。价值观管理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灵魂的经营与塑造,是固本培元的工程,是一个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经久不衰的必要条件。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单是要重视资产、设备、技术、人员和盈余管理,同样重要的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增强社会对企业的认知与认同,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

近些年来,国内外都有一些知名品牌和企业在经营方面出现严重问题,譬如美加净、南孚电池和安然、高田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管理出现问题,结果不是问题缠身,就是偃旗息鼓。反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国内知名新兴电子商务企业,微软、八百伴、松下等世界知名公司,它们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或者长盛不衰,也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即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的管理上十分成功,都比较成功的给公司文化注入了生命与活力。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企业欲取得成就,不仅需要有完好的组织机构、厂房设备和工艺技术,还要有文化、有灵魂、有对价值的塑造和坚守,只有“有血有肉有灵魂”,才能保持肌体健全和健康。“工匠精神”之所以被人们广为赞誉,就是因为它不单单是追求技术的精湛,还有永恒不变的职业坚守。所以,在有形的物质设备背后,需要培植企业文化与价值,让企业文化成为一种渗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的精神力量,在无形中支撑和引导企业发展。失去了灵魂,剩下的就只是皮囊。

二、阿里巴巴如何进行价值观管理

企业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追求,这本身不存在太多异议,关键是怎么去做,如何使价值观管理落在实处。文化顺利落地会成为组织发展最大的动力,反之,则会成为发展的阻碍。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那它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发展上的成功,可以很好地印证上述道理。从创业开始,马云就展示出他对创业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独特性格和智慧,他个人的思维特质,也很好地融入了企业发展之中,从而形成了阿里巴巴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把价值观这个看似空洞的东西从思想的神坛拉回了人间。

(一)创立独特的“六脉神剑”武侠文化内部价值体系,价值观与工作业绩在员工考核中平分秋色,且具有前置地位。

马云是一个武侠迷,对金庸的武侠小说情有独钟,他把阿里巴巴企业的价值观系统命名为“六脉神剑”,其中,处于最上层是“客户第一”。阿里巴巴永远把客户放在第一位,首先关注的是能给客户带来什么,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其次再思考自己能收获什么。以其电子商务为例,电子商务并不是传统经济,阿里和以往的企业也不一样,它的电子商务是“帮别人做生意”,给商家提供一个平台,商家就是他的客户,他让商家赚了钱,把客户(商家)服务好,为社会做贡献,但在贡献社会的同时自己也从中收获了利润。阿里做电子商务最初的动机是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会,而最后的结果是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马云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与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样是把自己兴办的实业看作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谋福利的一种途径;同样强调使命感和责任,而不把工作仅仅视为个人谋生的手段或获取个人利益的途径。两人都有克服贫穷,使社会全体脱离贫穷的实业人的使命感,体现了以仁义之道谋取富贵的真精神。相比那些嘴上高喊“顾客就是上帝”,实际上不惜坑蒙拐骗的人,他们表现出更可贵的良知。

处于“六脉神剑”第二层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即团队合作和拥抱变化。

阿里巴巴的团队合作主要表现在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上,成员之间是一个整体。团队合作在阿里已经不再是“老板要求合作”,而是员工自觉自愿自发的去合作完成业务。中国传统文化受宗法关系影响深,比较注重以血缘定亲疏,缺少真正的团队精神,阿里巴巴则相反,从“十八罗汉”创业开始,就特别重视团队精神与合作,引入现代治理结构,为以后独特的企业文化建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激情、诚信、敬业”是“六脉神剑”的第三层。“激情”要求员工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设立目标,永远向上。阿里招人的时候格外喜欢招应届生,就是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作充满激情,永远年轻有活力,可以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按照交易成本理论,个人和组织之间相互信任能够减少交易成本。阿里巴巴视诚信文化为最高行动标准,要求所有员工诚实正直,言行坦荡,表里如一。管理者们自觉自愿地自上而下推动合规管理,成为廉正文化建设的主要推行者。“敬业”则强调专业执着,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在什么样的时间做什么样的事。

在阿里看来,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是很重要的,是可以落实到具体的、可量化评估、可以科学记录评价、可深度挖掘的体系中。同时与员工的晋升、年终奖、合约授予的期权这些看得见的具体利益挂钩。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这套体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机组合的,而是层层递进,只有做到低级标准,才能进一步打分,而价值观不合格的人,在阿里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类似于“一票否决”,这就在选人用人上真正做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二)以创新精神、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形象塑造。

阿里巴巴企业的价值观管理,不只是表现在其内部“六脉神剑”价值体系的建构和运行管理中,而且表现在企业经营理念、公共形象和社会影响的塑造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新精神、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

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在当今世界,墨守成规必定落伍,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阿里巴巴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神话,它所开创的电子商务,是商事领域一次革命性变革,由此带来的从观念到模式的变化,人们已经有目共睹,并且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再看它的创始人,马云本身是一位英语教师,所学专业及个人特长与互联网和商业本没有什么关联,但是凭借个人对社会变革的敏感,以及想要改变社会的雄心壮志,“跨界”做起了互联网,结果是一鸣惊人。不管是就阿里巴巴而言还是就马云而言,从创业、成长到成功的整个过程,都体现出开拓和创新品质,正是这种创新性努力,才有了阿里巴巴和马云今天的辉煌。

大凡成功的故事都有许多相同的情节,正像一位法国学者所言: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企业家都具有青年人的好奇心、发明者的创造欲、初恋者的新鲜感、亚神经质的敏感性以及建设者和破坏者兼备的变革意识。阿里自创立以来,一直在创新,一直在前进,从“淘宝”到“天猫”,从“支付宝”到“余额宝”,还有蚂蚁金服,阿里总是以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机会和发展空间,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冲击。“淘宝”和“天猫”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也改变了市场模式、结构、服务和物流,逼迫线下实体经济进行改革;“支付宝”和“余额宝”改变了支付方式、结算方式和金融秩序,倒逼银行进行改革,提高服务质量。而在这些改变背后,是社会运行、商业模式、交往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深度变化,是财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好是对创新最好的注释。

理想主义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完善、追逐未来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实不然,理想的种子一经从思想的云端落入现实的土壤,思想的花朵就会结出现实的硕果。阿里巴巴本身是梦想的奇迹,而面对着今天已经拥有的一切,马云却说:“阿里巴巴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理想主义”,他说,“一个公司失去了理想,就只是一部赚钱的机器。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员工,看到自己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忘却了理想主义”。正是因为这种对理想的执著,使阿里人不是急于坐享其成,而是不断持续改进,保持企业和团队旺盛的活力。

企业的主要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盈利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所以,企业领导人本应该是现实主义者。但是,如果他们能够拥有某种理想主义、家国情怀、济世之心,境界和格局就会不一样。20年来,阿里正是不想只做一部只会“赚钱的机器”,立志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和“为中小企业服务”,才孜孜以求,持续改进,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虽然今天的阿里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20岁的阿里,未来还有很多挑战。20年前,马云的理想就是做一家让世界尊重的中国公司。而现在,阿里的未来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必须考虑自己的小家、别人的家、还有社会和国家这个大家,考虑世界的担当,阿里才会赢得尊重。

理想借助优秀企业家改写了商业的历史。理想主义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鞭策社会趋于完善的同时制造优秀企业家。放眼望去,那些伟大公司的创业者,无一不是理想主义者,正是理想主义情怀激励他们历经磨难但初心不改,从失败走向成功,从优秀走向卓越。而当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真正为社会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贡献、创造了价值之后,盈利与赚钱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回报。

三、对大学生的启示

通过对阿里巴巴这个世界知名企业及其创始人马云的研究,我们对价值观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不移,对精神因素的力量和价值更加信以为真,相信凡身体所到之处,灵魂也必须抵达。人是靠思想而站立的,人的行动是受观念支配的,利益关系也是受价值观调节的,在所有其它条件相同或者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价值观的差异往往决定着结局的不同,一个人、一个组织也是如此。这就启示我们:

第一,如欲走向成功,需要确立一个合理的人生价值目标,只有以高价值的目标为指引,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如果目标过低,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会使我们鼠目寸光,陶醉于一种“努力”或“成功”的假象之中,结果是在琐碎的事情之中消耗生命,失去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大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底塑型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反复检查和审视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否扣好,出发点是否坚实,“初心”是否笃定。只有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追求什么、想要什么、反对什么,志存高远,调准航向,才能行稳致远。成功的人生都与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分不开,大的成就背后必定有大情怀、大格局,这一点,从松下幸之助到马云都能够给予我们启示。

反观今天的我们,这个饱受争议的90后群体,推崇的不是激情有活力,反而是“佛系”,只在乎过程,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结果随缘。佛系本身没有对错,只是换一个思维角度,与生活中消极执拗的自己和解,这本是好的,但现在有部分人却是打着“佛系”的幌子,不思进取,只顾当下,身强体壮却有着迟暮之人的心态,使得青春活力不在。

我们当代大学生,正是青春正好时,我们应该更多地释放青春的激情,放飞梦想,唤醒社会责任感,欲成大事,先要注重自己思想格局和心性的修炼,修身为本,胸怀天下,不要太佛系,不要太消极,不要太功利。

第二,要立鸿鹄之志,做奋斗之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阿里作为一个私企,白手起家,当初“十八罗汉”创业的历程是艰辛的,故事也很感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能坚持下来,靠的是一种共同的价值信念和奋斗精神,正是这种信念和精神,使得他们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依然能勇往直前。阿里的超越,不单是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上的超越,也是企业家格局和精神境界的超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第三,我们既要当理想主义者,也要做现实主义者,最终是理想和现实结合的实践者。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希望拥有美好生活,希望被尊重,为了明天的幸福,我们更应该珍惜韶华,努力学习,把书籍当成通向未来的阶梯,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才干。虽然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少不学,老何为”,要防止将来陷入“本领的恐慌”,惟有今天认真地努力,在现实的努力中守护美好的梦想。

第四,欲成大事者,情怀要深,格局要大,要有创新精神。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还有其他许多著名企业和企业家的成功,都有一种深刻的情怀和远大的格局为支撑。这种情怀,就是家国情怀,这种格局,就是社会责任感和欲成大事的信念。在荆棘的道路里,只有信念和忍耐才能开辟出康庄大道,同时信念和忍耐也能化不可能为可能。马云从教师变身为著名企业家,创办了世界知名的企业,其角色的跨度和思想的跨度都是非凡的。才50多岁,他又功成身退,宣布2019年9月10日以后不再担任阿里巴巴执行董事一职,没有陷入许多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后继无人的尴尬,实在留给人们许多思考。马云在10年前就想过“退休”的问题,为了安然“退休”引入了合伙人制度,经过多年的运行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即便阿里没有马云也能对重大战略决策做决定。2013年,马云卸任CEO后,阿里并没有受大的影响,反而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大企业里少有的。这种公司权力的转移交接与人才进退机制,以及在此背后反映出的公司文化,又何尝不是一种创造呢。

总之,阿里巴巴是明星企业,马云是明星企业家,在这个喜欢“追星”的年代,他们收获了无数的“粉丝”。但是,“追星”本身并不错,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我们能够从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及其经营管理中获得真正的启示,永远保持理想主义,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始终不忘社会责任,永葆好奇之心、敏锐之心、变革之心、进取之心,就一定能够对社会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马云阿里阿里巴巴
云上阿里
辰辰带你游阿里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马云,你听我说
打个平手
阿里战略
阿里是个好榜样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