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利息收入中间业务盈利模式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让市场在利率水平的决定上起关键性作用,给与利率更大更自由的浮动空间对打破金融抑制、推进我国的金融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让经济发展更具有活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寻找出路克服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把握好机遇寻找更好的经营模式。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开展是在1996年,其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然后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均可以在一定的范围空间里自由浮动。以2012年为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准,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可以浮动到基准利率的1.1倍,而贷款利率则是0.8倍。2013年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的上限,这也为最终真正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一)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通过开展负债业务吸收资金,再用吸收的资金开展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以谋取利润。在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的盈利过程就是资金的运用过程,其中贷款作为银行最主要的资产构成了银行最重要的资金运用。存款利息是银行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银行经营成本的主体部分,而贷款利息是商业银行利润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因此对于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来说,存贷款利差作为基础性和核心性的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实际盈利能力的高低。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下,利息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占绝对优势,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处于发展不饱和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单一的业务结构和银行业创新力不足的局面。

(二)非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非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个体客户提供特色化的零售业务,多为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主体部分,这部分业务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非利息主导型盈利模式下的业务形式还包括零售银行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其服务对象是个体消费者和小型企业,主要向他们提供信用卡、财富管理及个人理财等的服务。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是以存贷利差带来的利息收入为主,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形成了负债业务以存款为主资产业务以贷款为主的单一的业务结构。这种脆弱的盈利模式一旦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必然使商业银行很难维持现在的局面,转型势在必行。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润收缩

利率的稳定有利于银行获得较为固定的利息收入,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业垄断程度高,中小型商业银行缺乏竞争力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么规模庞大缺乏业务创新的动力要么资本有限无力进行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自由浮动,存款类金融机构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银行同业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存款,存贷款利差的收窄会削减银行的利息收入,传统盈利模式的银行以存款和贷款为主的业务结构必然会面临利润收缩、盈利能力下降。

(二)风险加剧

1.信用风险。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提升,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客户会减少,在这部分减少的客户中银行失去的主要是那些信用状况和经营业绩良好的“优质客户”,这部分客户倾向于选择其他融资渠道以降低融资成本。而那些从事高风险项目、信誉度低的客户仍然愿意支付高额的银行贷款成本,这便是“逆向选择”。客户在向银行申请办理贷款时,面对高水平的利率,单纯为了获得融资机会而忽视对自身还款能力的考察,使得“道德风险”问题加剧。因此从长期来看,提高贷款利率并不能为银行带来更高的利润,反而会导致客户结构和贷款质量的恶化,不良资产增加。

2.利率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就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动,而银行本身的资产和负债期限匹配不一致,由此产生的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在利率水平被严格管制的时期是相对较小的,因为其波动范围非常有限往往被控制在对国民经济有利的范围内。这种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银行要有足够的重视来加强风险管理。

(三)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在过去,我国商业银行往往要根据中央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来确定其资产和负债的价格,自主定价权由于严格的利率管制受到了抑制。随着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能反映实际市场上的资金使用成本。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对市场走势的把握来制定资产和负债产品的价格,经营自主权扩大了很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对商业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银行要好好把握争取用更科学的定价体系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银行业的竞争格局改变

利率市场化会改变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格局,使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往往更根深蒂固,然而利率放开必然意味着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巨大转变。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会更小,因为其有相对较小的体制和更灵活的经营机制。中小商业银行如果抓住了利率市场化的机遇,大力发展其中间业务,就可以获得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快速的增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传统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垄断优势会逐渐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各个类型的商业银行都会面临更严酷的竞争环境。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建议

(一)重视并实现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

存贷款利差收窄带来的利息收入下降必然会对以利息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带来沉重打击,商业银行应该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和经济政策的指向。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稳中求进,重视传统的利息收入甚至是想方设法在不利的局势中维持好利息收入。这样商业银行才有基础在越来越具有活力、越来越健全的金融市场中慢慢调整现在的业务结构,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给了商业银行更大的资产定价权,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好这种权利尤其是如何进行贷款定价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想要维持适宜的利差,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核心做到灵活定价。

(二)针对客户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可以根据客户特点分为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在对公业务方面,随着小微企业的崛起,商业银行应该将重点从大型企业转向小微企业,尤其是要重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设计更多的资产产品去迎合这种需求。对于个人业务而言,商业银行要提升金融创新的活力,为私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要做到这一点,对客户进行细致的分类是前提,只有做好了细分金融服务的质量才可能得到提升,毕竟不同类型的客户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

(三)发展中间业务以提升非利息收入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现盈利模式转型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完善银行的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里的比重,从而实现业务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多样化。首先,商业银行的产品和业务研发部门需要引进更多的具有创新力和行业观的金融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的研发热情和动力,从而为银行设计出具有市场性的金融产品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既要重视传统的中间业务,如支付结算、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同时也要努力提升如资产托管、担保承诺和咨询顾问等新型中间业务收入。

(四)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加剧的利率风险会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提出很大的挑战。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在各类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不要因为利息收入流失就试图通过降低自身对安全性的要求标准来追求风险收入。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引进更多的风控人才,建立一套科学的风控机制,来应对利率的不稳定性波动及其他经营风险。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利率波动的把控能力,合理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缺口,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利率风险给银行造成的损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盈利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体系

利率市场化给了商业银行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贷款定价的权利。贷款定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因此其模型设计也是相当复杂。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去主要以成本加成法和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对贷款定价,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性受到打击不同银行业很难实现特色化经营。现在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尤其是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定价,根据信用评级和行业差异努力实现有针对性的差别定价,增加贷款利率的弹性。

五、结论

本文具体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随着利率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改变。银行的收入中中间业务收入在稳步增长,业务类型也逐渐丰富,这都是商业银行在转变其经营模式的体现。但是仅仅这些还不足以支撑整个银行体系平稳地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需要跟进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开拓新的业务、研发新的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使整个银行业要站在浪潮的前端而不能固步自封。努力变革不意味着摒弃所有传统的经营理念,在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利息收入中间业务盈利模式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发展建议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国内外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
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