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理论发展及在卫生领域应用展望
2019-03-26宋韦剑梁立波吴群红王丽敏陶思怡薛羽芯
■ 宋韦剑 梁立波② 吴群红② 康 正② 王丽敏 陶思怡 薛羽芯 刘 伟
嵌入理论建立在对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是用来分析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其运用关系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主体嵌入于客体情境”的概念模式,考察在一个网络之中各个节点如何通过变量在动态的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从而揭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1]。其重要意义在于既能实现对行为主体自身因素的测量,又可以将非主体因素纳入一个系统的框架,实现对非主体因素的测量。相比其他理论,嵌入理论以一种客观系统的全新视角剖析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量化的研究框架和思路,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对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嵌入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基于宏观的嵌入视域,探索制度、结构、文化、关系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卫生领域管理提供新思路。
1 嵌入理论概述
1.1 嵌入理论起源及历史发展
“嵌入”(embeddedness)本意是指“一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对象体系中,也是指一事物内生于其他事物的客观现象”,其起源于社会关系影响经济行为的过程中[3]。它是在批判主流经济学中的社会化不足(undersocialized)观点与社会学中的社会化过度(over-socialized)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网络理论[4]。
最早由Polanyi(1944)提出“嵌入性(embeddedness)”一词[5],他认为,经济并非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独立学科,在当时特定的宗教背景下,经济嵌入于社会与宗教制度中。这是嵌入性概念的起源,但并未进一步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White(1981)指出,以行为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为出发点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障碍节点,其学生Granovetter(1985)[5]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嵌入性概念。在《经济行动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社会结构影响经济行为与绩效”这一命题,他将“嵌入”定义为行为主体所做的各种经济活动受到其所处社会关系的限定,社会结构规范了交易的形式,而这种社会关系是基于信任、文化和声誉等要素的持续性关系[6]。其重大意义在于对以往经济学家们忽视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社会关系所起的作用作了修正,还首次将嵌入划分为关系嵌入(relational embeddedness)和结构嵌入(structural embeddedness)[7],关系嵌入指行为主体嵌入在个人关系中,结构嵌入指许多行为主体嵌入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尽管Granovetter对嵌入性定义作了深入性解读,但他并没有进行实证证明。Zukin和DiMaggio(1990)[6]指出嵌入性是指社会结构、认知、文化和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其后Granovetter的学生Uzzi(1997)[8]通过对一家芝加哥银行的贷款业务进行调查发现,银行与长期客户保持着浓厚的人情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即存在着嵌入性关系,基于此,Uzzi明确将“嵌入”定义为社会关系影响经济行为的过程[9],并提出 了“嵌入恃论”(paradox of embeddedness)观点,其贡献在于将 Granovetter的嵌入理论发展为一个明确的理论命题并加以检验。Halinen和Tornroos(1998)[10]提出对嵌入性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不同视角:个体-网络视角、双边网络视角和微观网络-宏观网络视角。
1.2 嵌入理论内涵研究
自嵌入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的多学科性一方面为嵌入性理论的整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同学科观点的碰撞与创新。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嵌入的内涵和作用机制以及嵌入与认知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还没有形成共识。来自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甚至同一学科不同的学者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其概念、应用进行界定和论述。部分代表性的嵌入内涵总结[11-15]如表1。
尽管上述学者对“嵌入性”的内涵表述各异,但都有共同点:即经济主体的行为活动总是嵌入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中,个体的关系网络能够影响其经济行为。在社会学中,嵌入用来解释社会关系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约束。综上所述,嵌入内涵由早期经济行为的嵌入,逐步丰富和具体化为经济行为的社会关系网络嵌入、社会嵌入、关系嵌入、制度嵌入等,将嵌入内涵的范围推向新的阶段,也促使嵌入理论成为分析社会现象的主要工具之一[10,16-17]。
1.3 嵌入理论分析框架
随着嵌入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18]。代表性的主要有5类分析框架:Granovetter(1985)提出的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Zukin(1990)提出的结构、认知、制度与文化嵌入;Hess(2004)提出的社会嵌入、网络嵌入和空间或地理嵌入;Anderson、Holm(2002)提出的业务嵌入与技术嵌入;Hagedoom(2006)提出的双边、组织间和环境嵌入,以上研究为嵌入理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嵌入理论应用现状
2.1 国外应用现状
嵌入理论根植于美国土壤起源、发展并壮大起来,并在新经济社会学、新产业区理论、企业网络、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学者利用嵌入理论对经济现象、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有学者则是在系统梳理嵌入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假设,进一步量化分析[19-32]。相关学者对嵌入理论的主要应用详见表2。
2.2 国内应用现状
21 世纪初期,嵌入理论被引入中国。随着嵌入理论的不断发展,关系成为了诠释社会嵌入程度及互动效应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研究逐渐关注嵌入性问题,研究的范围从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逐渐拓展到社会领域、制度领域等共同的热点领域。有学者利用嵌入理论对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分析,有学者则将嵌入理论演变为研究假设,开展深入的量化分析验证理论假设。国内相关学者对嵌入理论的主要研究[1,2,4,7,17,33-46]详见表3。
表1 嵌入理论内涵
表2 嵌入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3 嵌入理论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将嵌入理论主要应用于微观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变迁、社会化治理等领域,较少应用于卫生领域。嵌入性理论是对经济学的重要补充,其关注行为主体之间的社会网络结构,强调社会资源的占有度[43]。这种社会网络结构视角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综合框架系统地研究主体因素与非主体因素对行为主体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将非主体因素全面、以可量化的方式纳入研究之中,为卫生系统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借鉴和可行性指导。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机制的不断完善,卫生领域的供给与公众的健康需求逐渐失衡。而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卫生领域产生了公共信任危机,衍生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与现象。如近年来频发的医院暴力事件、医务人员离职潮、趋利性医疗行为、异化的医患关系,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与职业精神等[47]。上述现象既有经济行为的渗透,更有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深层次影响。从嵌入视角剖析卫生领域存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而探究多维解决路径与策略。
以嵌入主体视角剖析,任何主体的行为倾向性皆嵌入于一定文化认知中。信息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和文化举足轻重,公众通过媒体报道获得更多的医疗信息,并形成独特的认知体系与行为倾向性。当与认知相左时更倾向于忽略本身的客观问题,掩埋事件真相,造成认知判断与行为发生偏差和社会心理畸形。广义的社会文化下,整体社会环境中的信任缺失、矛盾堆积所形成的社会失范现象,为无序的就医环境增加了更多的不可控因素;狭义的社会文化下,医生对于职业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公众及患者的健康素养与健康文化能力皆对二者互动造成理性或非理性的影响[48]。以嵌入客体视角剖析,目前个别制度体系仍然有待完善,经济保护能力低,卫生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很难实现绝对的公平[49];同时宏观筹资补偿机制、法制体系建设、医疗机构的制度安排皆在关系的演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50],传统的单维治理很难全面系统地解决其多方掣肘和政策相互约束,但矛盾并非不可缓和,嵌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协同化治理视角。
表3 嵌入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嵌入理论的应用可能为卫生领域管理开辟新的视角。推进嵌入理论深层次的研究触探,探讨如何通过理论构建研究假设,将制度、认知、文化衍生的社会关系与结构和以往以主体作为影响因素的单维、线性思维转换为嵌入视域下的多维、互动反馈视角,对关键变量进行量化评估,关注嵌入要素集对主体行为倾向性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同时嵌入理论对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研究嵌入要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通过研究对象主客体之间的多种嵌入式结合,可以促进卫生领域多方面资源的共享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