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走入心灵
——记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教师郭晓艳
2019-03-26
教师档案
郭晓艳,高级教师,任教于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名师,河北省教学标兵,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唐山市名师,唐山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她追求诗意语文、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质课,两次获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在北派名师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课中作观摩课,曾获全国小语会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设计一等奖、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河北赛区一等奖,主持省市科研课题三项,多次做专题讲座和示范观摩课。
课堂教学
抓对话,体悟人物描写的奥妙——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实例
【课前思考】
课文主要讲刘伯承在重庆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忍痛接受72刀,为他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的故事。反复读文,我发现本文与本单元其他写人文章不同之处: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发展,“病人—军人—军神”,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印象不断发生变化。我大胆取舍,将对话描写作为本课教学重点,把教材当成例子,带领学生体会人物描写的奥妙。
【教学目标】
1.抓三次对话体会人物描写的奥妙——语言要符合身份、场合,学会巧用提示语和标点。
2.学会关注提示语和标点,读好对话,感受刘伯承军神形象。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初印象——方法渗透:抓住人物和典型事件,用“总述+原因”表述得有理有据
1.出示第23段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评价,学生读后理解。
2.说说对刘伯承的初印象。
提示:用一句话为总起句,从课文中寻找材料说一段话,要有说服力,表达要有条理。
如:刘伯承的确是军神,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整理:不用麻药 一声不吭 一刀不漏
3.方法总结:抓住人物和典型事件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总述+原因”的构段来表达可以说得有理有据。
二、对比学习前两次对话,发现对话描写的奥妙
1.抓称呼变化,引出对话。从文中找一找在沃克心中刘伯承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病人—军人—军神
总结:从病人到军人再到军神,文章环环相扣,几次对话描写最适合用比较学习法。
2.比较阅读两段对话描写,找出不同点,发现写作奥妙。
指名读1-11段,其他同学试着找一找两次对话描写有何不同?
……
交流汇报,体会对话描写奥妙。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
①思考:为什么对话时用一问一答、独句成段的方式?为什么医生如此冷?
②对比阅读,出示加上提示语的对话,学生比较朗读,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2)研读第二次对话——巧用提示语和标点。
①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人物内心,读好对话。
总结:身份的变化,使对话多了一份针锋相对的火药味,符合军人的身份和当时场合。
②分角色朗读——标点也会说话。
总结:关注提示语和标点就读懂了人物的内心,走进了人物内心才能读出味道。
3.举一反三——出示本册其他课文对话描写,再次感受对话描写的奥妙。
三、实践应用,读好对话描写
1.13-16段实践应用——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请关注蓝色提示语,试着读出这段对话的味道。
2.17-18段,体会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1)学生自读,体会这两段描写方法的不同。手术开始了,故事发展到高潮了,作者却一反常态,不再用对话描写,而用了电影中常用的方法——特写镜头,这样有什么好处?
总结:再次说明语言描写不能乱用,要有场合意识。
(2)指导朗读:既然是特写镜头,是作者特意要强调的,朗读时尽量放慢突出,脑中想着画面,读出画面感,让听者如身临其境。
(3)情感升华:出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评价。学生朗读谈感受。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总结提升: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军神——刘伯承,还发现了对话描写的奥妙——对话符合身份、场合。要用好提示语和标点。
2.课下作业(任选其一):
(1)推荐阅读《刘伯承传记》,继续探索人物描写的奥妙。
(2)留心生活中的对话,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对话。
亦教亦思
用心·坚持·成长——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郭晓艳
用心准备,在公开课中蜕变。“让孩子喜欢,把课上到孩子心里,让课堂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成长路上,我感觉自己最得益于公开课、比赛课,虽然很辛苦,但是能让我得到锻炼,能让我快速成长。近五年,我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讲课大赛40多次,在一次次赛课中提升了自己。与此同时,我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因为我深知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课堂实践能力,也要经常反思和总结,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我从申请县级、市级小课题开始做起,慢慢摸索,尝试研究,后来成功申请了河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和国家级课题。正是这些实践和积淀,让我更快成长起来,2016年被评为唐山市名师,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名师、河北省特级教师,加入了河北省名师工作室。
坚持阅读,积蓄成长力量。“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我从上班开始,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在琐碎繁忙的工作中,我总是挤时间来读书学习。每个学期,我都要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并利用晚上和假期读书、写读书笔记。我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班主任》等杂志,特级教师于永正、王崧舟、贾志敏、吉春亚等名师的著作也经常伴我左右。为了更好的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可少,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还阅读了许多教育方面的其他书籍,如《孩子对父母失望的七个理由》《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等。正是这些知识的积淀,让我的课堂变得饱满充实,深受学生喜欢。
成长自己,追求教学特色。作为语文老师,让孩子爱上母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爱上的前提就是要调动孩子们的情感。我努力在课堂中,让学生被感染、被激励。很多时候,上完我的课,孩子们会陶醉、欣喜、感动、甚至落泪。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海的歌》,带领孩子们聆听《下雪的声音》中的奇妙,感受《倾斜的伞》中的亲情无价……我尝试着用创造性的劳动去营造一个美妙的“课堂”。我喜欢绿色,追求“绿色语文”,追求“情感课堂”。
我追求的“绿色语文”是培养“习惯”的语文,这习惯是“含英咀华”地读,“咬文嚼字”地写,“朝亲暮近”地用;我追求的“绿色语文”是培养“亲情”的语文,这亲情就是孩子对中华民族的母语“一往情深”;我追求的“绿色语文”就是培养“爱心”的语文,这爱心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人类的博爱之心。
我追求的“情感课堂”,是以爱为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以生为本,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素养;是以情为魂,追求能走进学生心灵的课堂效果。
我愿为此,继续努力!
名师点评
梦想成就未来——郭晓艳老师成长印象
○徐素艳
晓艳老师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老师,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做她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与晓艳老师相处过的人的共同感受。她,已经是河北省最年轻的名师和特级教师,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心怀梦想。她的梦想就是成为像季羡林老先生那样“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的教育人。有了梦想,就有了奋斗目标,有了人生方向。
1.书海扬帆,载梦起航。“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晓艳老师平时注重读书积累,除了阅读单位订购的各类书籍——《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等,她还自己购买了许多教育家、名师的著作:《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于永正的《教海漫记》、管建刚的作文教学系列……她坚信,真正供养生命的东西,是思想,是精神,是灵魂,是内心的繁花似锦。在阅读中她丰盈了自己的内心,丰厚了自己的底蕴,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好老师。读过的一本本书成为她梦想之舟扬起的风帆,助力她载梦起航,逐梦未来。
2.砥砺前行,逐梦课堂。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教育理论,晓艳老师在语文教学之路上努力探索着、实践着。为了更快、更好地成长,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努力追求常态课精品化。备课时,她喜欢对着一篇课文进行几十遍的素读,喜欢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所以才会有《军神》一课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她还经常对自己的课进行录音或录像,便于自己课后细细钻研、反思。尤其是公开课,她更是深钻细研,虚心听取校领导和教研员的建议,精雕细琢,几易其稿,直到琢石成玉。听过她讲课的老师,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积极进取、乐于表达、充满自信。这样的课堂像是漫步在绿意浓浓的田野,让学生感觉舒服、自由。这也许就是她追求的“绿色语文”“情感课堂”的魅力吧!
3.不负初心,筑梦未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不断的深入研究、反思实践中,在反复的精益求精中,晓艳老师不断超越自己。从初次指导晓艳老师上课时的青涩到现在的日臻成熟,我见证了她的努力、执着和成长。她的语文课自然从容却又丝丝入扣,扎实训练却又情趣盎然。写字课上,她总是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带领学生练习书法,不仅为了让孩子们有一手漂亮的好字,也体悟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作文课上,她从欣赏的角度赞赏着学生的点滴进步,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我手写我心,拥有一个可以随时用笔记录的有想法的人生。
她的成长源于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挑灯备课,源于一次次追求进步的课堂磨课,源于她那颗不忘初心、坚持成长的追梦之心。梦想荣光初绽,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以梦为马,不负韶光!从这里,到未来,晓艳老师坚定地走向梦想!愿她在执着追梦的路上收获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