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广西瘴气与谪官对广西的开发

2019-03-25徐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
关键词:开拓贡献广西

徐艳

摘 要:自古广西就是瘴气弥漫的荒蛮之地。唐宋之际,在朝廷党争中不得势的官员常被贬伐至广西。这些被贬谪到广西的官员曾一度视广西瘴气为畏途。然而,通过一些有能力的谪官对广西的管理,初步实现了对广西的开拓。探寻广西瘴气的弥散与谪官对广西开发之间的联系,对研究广西的初期开拓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广西;瘴气;谪官;弥散;开拓;贡献

1 引言

广西自古就是荒蛮之地,被视作“南蛮之地”,唐宋时期被朝廷用作贬官流放之地。明清时期广西瘴气有了比较大的消弭,但是仍然是瘴疠之乡,所以朝廷将广西、贵州、云南这些瘴乡用于流放官员。关于古代广西瘴气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瘴气与瘴气疾病的研究和关于防瘴、治疗瘴气的研究,较少涉及到广西瘴气与谪官对广西的开发的研究。本文力图阐述瘴气的弥散与防治和瘴气与贬官对广西的开发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從历代朝廷流放于广西的一些官员对当时广西地理环境以及瘴气的相关记录进行一些整理,论述说明历代广西瘴气的情况。并且从当时历朝被流放至广西的官员的记录中对比得出一些广西瘴气在之后的消弭势头与区域的锐减,由此也可以看广西瘴气的时空分布等问题。而瘴气的消弭得力于朝廷贬官早期对广西的开拓,进而可以对历代广西的开发状况进行一些探讨。另外,本文还对广西本土的壮民以及一些历朝流放的官员不适应广西的瘴气,抵御与防治瘴气的不同方法做些原始资料的对比。

2 古代广西的瘴气情况、消散原因与防治措施

2.1 唐宋时期广西的瘴气情况

由于广西瘴气弥漫,历代被贬谪至广西的官员对广西的瘴气都有深刻的印象和详实的记录。历代被贬谪和流放至广西的官员有唐代大名鼎鼎的柳宗元被贬至柳州刺史,曾发出“桂岭瘴来云似墨”“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的感叹。

宋代被贬至广西为官的范成大所著《桂海虞衡志》里也有关于瘴气的记录:“始予自紫微垣,出帅广右,姻亲故人张饮松江,皆以炎荒风土为戚。余取唐人诗,考桂林之地,少陵谓之宜人,乐天谓之无瘴……”[1]广西唯桂林少瘴气。其中也记录了邕州,也就是如今的南宁瘴气尤其严重的状况。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杂志》中记录到:“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瘴者,山岚水毒与草莽沴气,郁勃蒸薰之所为也。其中人如疟状,治法虽多,常以附子为急须,不换金正气散为通用。邕州两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日黄梅瘴,六七月日新禾瘴,八九月日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为尤毒。”[2]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里面划分了瘴气的种类;记录了瘴气的防治以附子为急需的用药,防治瘴气有熏蒸方法等。

南宋周去非在其《岭外代答》中也有对广西瘴气有记录:“岭外毒瘴,不必深广之地。如海南之琼管,海北之廉、雷、化,虽日深广,而瘴乃稍轻。昭州与湖南、静江接境,士夫指以为大法场,言杀人之多也。若深广之地,如横、邕、钦、贵,其瘴殆与昭等,独不知小法场之名在何州。尝谓瘴重之州,率水士毒尔,非天时也。昭州有恭城,江水并城而出,其色黯惨,江石皆黑。横、邕、钦、贵皆无石井,唯钦江水有一泉,乃土泉非石泉也。而地产毒药,其类不一,安得无水毒乎?瘴疾之作,亦有运气如中州之疫然。大概水毒之地必深广。”[3]该记录概括说明了广西各地域瘴气轻重之势头与人们对瘴气的恐慌。

2.2 明清时期广西瘴气的消弭

经唐宋的开发,到了明清之际,广西瘴气弥漫的区域逐渐减少了。据史料载到了明代广西有瘴气的地方减少至这些区域:桂林府永福;柳州府雒容、罗城;庆远府天河、思恩、忻城、南丹、荔波、东兰;平乐府平乐、富川、恭城、荔浦、修仁、永安;梧州府苍梧、怀集、容县、岑溪、郁林、博白、陆川;浔州府桂平、贵县。清代时期广西有瘴气有这些地方:柳州府来宾;庆远府所属各县;平乐府昭平、贺县、荔浦、永安;南宁府隆安、新宁、上思、归德、果化;太平府三结两茗、上下石、思陵、镇远;泗城府凌云[4]。

2.3 明清广西瘴气消散的原因概括

由此可见,清代广西瘴气分布覆盖的地域,较之明代少了许多,清代广西瘴气较之明代有很大的消弭之势。这与朝廷对广西的开发和拓荒是有着很大的关系,也与大量人口移民进入广西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与新物种的引进,特别是耐旱、耐盐碱的番薯、玉米的种植、推广对广西瘴气的拓荒有着很大关系。

2.4 古代广西居民对瘴气的防治

关于瘴气的分类,据范成大笔记《桂海虞衡志·杂志》:“春日青草瘴,夏日黄梅瘴,六七月日新禾瘴,八九月日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为尤毒。”[5]

广西当地壮民以及流放至广西的历代贬官对于瘴气的防治与食疗留有相关史料,相关的记载有服薏苡、吃槟榔和饮酒防治瘴气,还有菖蒲避瘴。但是食槟榔和饮酒防止瘴气最受争议,因为有相左的史料记载。清人陆祚蕃的笔记《粤西偶记》载:“寒暄不时,颇难调摄。日出后方摄衣起,饮烧酒一二杯。粥饭宜少不宜多,饱则易病。禁午睡,食不化则诸疾皆作。晚更宜清虚。自桂林外,面尤当戒。鸡、鹅、鲤鱼之属,弗充庖厨焉。”[6]

但也有记录不能饮酒治瘴的史料记载:北宋人虞策“避色如避难,冷暖随时换。少饮卯时酒,莫吃申时饭。”写广西瘴气之可怕,也有“夜卧扃门户惟谨,多焚苍术、雄黄”[7]之类,并且“若晓行不饮酒,触之疾必发”[8]的说法则与虞策所谓“少饮卯时酒”矛盾。因而有关饮酒治瘴一说,有待进一步的斟酌与考证。

以上是从历代朝廷贬官对广西瘴气的记载史料,瘴气的种类与明清广西瘴气的空间分布,及相关官员与壮民对瘴气防治的相关考论。

3 古代谪官被贬原因及其对广西的详实记录

3.1 唐宋之际被贬谪流放到广西的著名官员

唐宋之际,广西仍是瘴毒弥漫的不开化地区,在朝廷党争失败或被朝廷流放的官员常会被流放至西南。历代官员描绘广西景象有杜甫的“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的“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但是这些官员并非是真正的流放到广西的官员,只不过从当时的官员的记录的笔记小说的描述上得知广西的瘴气弥漫之景象。被流放至广西的著名的被贬谪的官员有唐代的诗人李商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范成大、周去非等。

3.2 唐代被流放到广西的官员多由于在朝廷党争的失败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由于朝廷的斗争,被贬伐到如今的柳州。柳宗元洞悉了朝廷统治的黑暗,与王叔文、王伾和刘禹锡结成“革新派的重要人物”,打击了朝廷的黑恶势力以及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但是,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不到半年就失败了。因此,柳宗元等革新派自然成为朝廷打击和流放的对象,其中柳宗元被贬谪到广西、湖南的交界处永州,这一贬就是十年。后来,在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被提拔为刺史,治理柳州。当时的柳州极其荒凉与荒蛮,据《柳宗元治柳州》史载,“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柳宗元感概到:“是岂不足为政邪?[9]”,可见当时的柳州毫无教化、蛮荒至极。后来柳宗元根据当地的风俗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治理柳州,深得柳州人民的好评,“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10]。

唐代时的广西仍然是瘴气弥漫之乡,极其荒芜与不开化,成为当时朝廷贬官之地。朝廷将这些朝廷党争失败或不得志的官员用来管理这些偏远荒泽之乡。这些有才、有能力却在朝廷不得势的官员,到达当地后逐步拓荒使其开化。柳州得以开化与建置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唐代柳宗元对柳州早期的开发与管理。

同样命运的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由于唐代牛李党争,科举成绩较高的李商隐遭受掌握科举大权的牛党的篡改成绩与排挤。据文《偶成转韵》载:“昭年赴辟下明桂,东郊幼哭辞弟兄”[11]。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李商隐的同乡郑亚出任桂管观察使[12]。唐代时广西整体不开化,桂林相对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其通达便捷的交通成为镇守西南的重镇。大中二年(848)春,李商隐的政治生涯出现了一个转折,他被郑亚派往昭州任代理昭州郡守。当时桂州管辖地区很广,覆盖桂林、柳州、梧州、贺州、昭州等地。昭州就是今天的平乐[13]。李商隐向朝廷写了《为荣阳公桂林谢上表》,提出今后治理桂州的大政方针,并向朝廷提出建议和管理广西的政策。李商隐来到昭州,一面收拾乱局、惩治贪腐,一面关注民瘼、发展生产。没过多久,昭州在他的治理下,经济有了起色,社会恢复了秩序[14]。

3.3 宋代谪官对桂州的详实记录极具史料价值

到了宋代,南宋时期“中兴四大诗人”的“石湖居士”范成大,先后任静江、成都、建康等地的行政长官。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辞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号“石湖居士”。曾在1172年南宋孝宗乾道八年至1175年淳熙二年知广南西路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淳熙二年(1175)正月转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范成大任广西知府后来入蜀的过程中,将其所到之处的见闻和物产、岩洞、风貌等宋代广南西路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情况翔实地记录成《桂海虞衡志》。运用这些有能力却在朝廷不得势的贬谪官员管理广西,有利于镇压和管理蛮荒的少数民族地区。像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这样详实地记录着当时广西当地的物产与文化特征的文献资料,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广西文化风貌最为珍贵与详实的一手资料,有着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作用。《桂海虞衡志》记载广西瘴气的状况有:“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瘴者,山岚水毒与草莽沴气,郁勃蒸薰之所为也。其中人如疟状,治法虽多,常以附子为急须,不换金正气散为通用。邕州两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为尤毒”[15]。可见当时广西瘴气种类之多,特别是南宁两江更是穷山恶水,因而官员视广西为畏途。

同样,宋代稍后的官员周去非,南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任钦州教授、广西静江府县尉、浙江绍兴府通判。周去飞任广西静江府县尉时曾“随事笔记,得四百余条”[16],参考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的格式,撰成《岭外代答》一书。此书也同样弥足珍贵,记载了南宋时期广西地理、土风、物产、边帅、法制、财计等。记载当时岭南(即今广西、广东)的山川、古迹、物产资源以及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情况,还涉及南海诸国和大秦、木兰皮国等。同样也成为研究南宋时期广西当时历史地理重要的文献资料。

4 结语

可见,虽然朝廷流放了这些贬官到瘴气弥漫的广西,但很多官员被贬谪到八桂大地后仍能够尽职尽责,向朝廷提出针对当地情况、对于管理广西有重要作用的谋划与方略。广西这些荒芜地域在唐宋时期经过这些被贬谪官员的不断治理,逐步得到初期开发,一改瘴气弥漫之蛮荒景象。明清之际,朝廷流放官员选择更为偏远的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等西部区域。广西能在明清之际被逐步排除在瘴乡之列,这是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唐宋时期这些在朝廷党争中不得势且有能力的贬谪官员对广西的开发与管理。并且,这些有着高文化素质的谪官到任广西后,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详实地记录了当时广西的风土物产、人文状况。这些史料都是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广西经济的发展水平的重要记录,成为后人研究当时历史时期广西物产、风俗等最详实的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史料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

虽然,唐宋之际瘴气弥漫的广西成为朝廷贬谪官员之地;但通过这些被贬谪到广西的官员对广西的不断开发、管理、教化,使荒芜的广西得到开拓,经济得到逐步的发展,民风由荒蛮无知转化成文教有礼。所有的这些进步,都是得益于开发、治理广西瘴气弥漫区的官员。到了明清之际广西的瘴气终于逐渐消散,广西也逐步摆脱瘴乡之名。广西后期的开化与瘴气的逐渐消散,与唐宋时期贬至广西的官员,到广西后尽心尽力的付出和良好的治理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2][5]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校注[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3][16]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陆祚蕃.粤西偶记[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4][7][8]张陈呈.试论明清时期瘴气对广西社会产生的影响[J].广西地方志,2007.

[9][10]柳宗元.柳宗元治柳州[M]//韩昌黎.昌黎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25.

[11]李商隐.偶成转韵[M]//曹寅,彭定求.全唐诗.扬州:扬州诗局刻本,1706.

[12][13][14]彭匈.李商隐昭州驻吟[J].人事天地,2013.

[15]范成大.范成大筆记六种·桂海虞衡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2.

猜你喜欢

开拓贡献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捐书之争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浅谈中国美术教育的转型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
语文教学中学生快速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试论苏轼在文学史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