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青马工程”实践创新的路径探析

2019-03-25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大思

邱 蔚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必须以对党、对国家、对青年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实施“青马工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实现新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引领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彰显“青马工程”的重要价值,从优化党建带团建机制,创新一体化分层培养模式,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等方面着力,积极推动“青马工程”实践创新,提升育人实效。

一、高校“青马工程”在大思政格局中的价值蕴含

“青马工程”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品牌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工程之一,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彰显出重要价值。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党培养青年学生骨干的战略工程

“青马工程”自启动以来,每年培养青年学生骨干近20万人次。[2]根据跟踪调研,这些青年学生骨干在毕业后大多数都投身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基层攻坚的第一线,发挥着基石作用。实践证明,“青马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大学生骨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这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的龙头工程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任务。高校“青马工程”正是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学术研讨等路径,引导青年学生骨干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事实证明,高校“青马工程”是高校共青团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品牌项目,也是实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龙头工程。

(三)创新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夯基工程

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培养途径的趋同性[4]决定了高校“青马工程”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机联系。“青马工程”和高校基层党组织都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培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团员青年。同时,通过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依托系统培养、推优入党等方式,既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又可以从发展上保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由此可见,高校“青马工程”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青马工程”实践创新的原则要求

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目标指向是“立德树人”。[4]要实现高校“青马工程”实践创新,必须体现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目标要求,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契合时代发展新变化和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与共青团改革同向同行,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

(一)因时而进,体现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5]高校“青马工程”实践创新必须以共青团改革为时代坐标,做到“因时而进”,充分体现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就是要着力培养学员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性就是要让学员在政治思想上先进、道德品行上先进、发挥作用上先进、执行纪律上先进;群众性就是要坚持以青年为本,以青年为中心,鼓励学员从青年当中来,到青年当中去,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方法与能力。

(二)因事而化,凸显理想信念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核心任务

面对当前社会思潮多样化、网络新媒体传播快、敌对势力向高校渗透等挑战,高校“青马工程”要“因事而化”,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凸显价值引领的核心任务,积极回应青年大学生思想关切,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廓清模糊认识。这里的“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故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向学员讲好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故事。二是青年故事,要以国家、身边最具有家国情怀、时代担当、突出贡献的青年榜样的先进事迹去感染、鼓舞、激励青年大学生骨干,使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更有温度和情感。

(三)因势而新,树立“互联网+青马工程”的理念思维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影响着社会,这就要求“青马工程”的实施者要善于利用新形势,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做到“因势而新”。一是要坚持用户至上,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观点,更多关照学员现实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学员、贴近实际,通过鲜活的网络内容,让学员想看、爱听、乐学,帮助学员在网络世界中找准方向、明辨是非、探索真知。二是注重融合发展,依托各类网站、“两微一端”以及团中央的“青年之声”“智慧团建”等网络平台,推动“青马工程”向网上延伸,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青马工程”实践创新的路径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整体与全面的概念包含了世界的普遍联系性、世界变化发展性以及人的整体性三个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内容。[6]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青马工程”实践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观,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科学统筹各类因素,不断优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体制机制,创新“一体化分层、模块化定制”的培养模式,坚持“协同化推进、融合式发展”的工作方式,以实现“青马工程”培养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一)优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体制机制

学校党委要发挥好决策指挥和中枢系统的功能,高度重视高校“青马工程”建设,将其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格局。具体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组织建设上,强调“青马工程”与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同频共振,通过建立“青马工程”特设党支部、党小组,鼓励师生党支部与“青马班”学习小组结对子,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在队伍配备上,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青马工程”管理、培训队伍,可增设共青团专职工作岗位,聘请优秀党务工作者、青年教师任青马班导师,不断增强工作力量。三是在党团衔接上,发挥“青马工程”在“推优入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优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路径,考核推荐“青马工程”优秀学员加入党组织,实现“青马工程”和党组织优秀人才的互通、对接。四是在运行保障上,设立“青马工程”专项经费,经费使用专款专用,以支持“青马工程”项目化运作,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依托党员示范岗、党员之家、青年之家等阵地资源,鼓励青马学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展“青马工程”外延育人平台。

(二)创新“一体化分层、模块化定制”的培养模式

“青马工程”作为一个立体系统性的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必定是多层次参与、多层级协作、多层面影响。因此,创新培养模式:一是要构建一体化分层培养格局。全团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全国、省、高校三级培养格局,明确各层级的功能定位,加强资源互通联动;高校层面,要充分发挥各二级团组织作用,健全学员选拔机制,构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梯次的培养格局;培养对象层面,既要培养青年学生骨干,也要将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充分发挥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教师的优势。二是要建立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要从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工作锤炼、对外交流、朋辈教育等方面科学设计教学模块,通过竞赛式、论坛式、体验式、挂职锻炼式、调查研究式的培养模式,对青年学生骨干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培养,提升培训效果。三是要注重跟踪培养。要建立所有学员个性化的“种子库”,全面掌握学员的个人情况和动态信息,并做到全程跟踪、记录、分析。同时,要争取各级党政和社会力量支持,在学员能力提升、就业推荐、职业发展、科研工作等方面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扶持,为青马学员提供更多的上升渠道。

(三)坚持“协同化推进、融合式发展”的工作方式

“青马工程”具备明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各方力量资源优化、信息共享、行动同步以及系统匹配。因此,“青马工程”实施者在工作方式上要坚持“协同化推进、融合式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党政协同,在积极推动高校“青马工程”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格局的同时,将其纳入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大局,逐步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协调落实,基层院系积极作为的良好态势;要坚持团教协同,共青团要加强与教学、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表彰激励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以制度进行引领规范,提升“青马工程”实效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强化实践的育人功能,依托共青团“第二课堂”,推动“青马工程”与“创青春、挑战杯”系列赛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课外科研训练等实践平台交融渗透;要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新媒体优势,通过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网络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实现远程培训、教学管理及优质资源共享,推动“青马工程”既能“面对面”,又能“键对键”,不断拓展“青马工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答案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