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邻近性与区域新兴产业发展
——基于文献综述的一个视角

2019-03-25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区域空间

刘 威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一、引言

近年来,邻近性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学术议程上处于研究热点。Hausmann和Klinger继承经典发展经济学的思想,提出产品空间理论,他们设计出一种衡量产品之间相似程度的指标——产品邻近性,在产品邻近性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的方法描绘出产品空间图。他们认为产品密度制约着国家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演化。国家产品密度对产品的比较优势演化具有显著的影响,国家比较优势的演进优先发生在邻近的产品上。因此,可以根据国家产品密度对产业结构转型进行分析。Boschma等将演化经济地理学和产品空间理论相结合,发现邻近性在区域新产业出现中发挥的作用比国家产业结构的邻近性作用更显著。[1]演化经济地理学与产品空间理论都强调了路径依赖,但是前者更强调区域位置的邻近性,产品空间理论则更侧重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

演化经济地理学文献普遍认为,新兴行业可以从当地的生产能力中获得并进行重新组合,这些产业的出现是由于与区域现有产业邻近性程度驱动得到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新兴行业确实来自邻近行业,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对区域的产业多元化有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表明地理邻近性一直驱动着经济发展过程,地理邻近性促进组织间的交互沟通,比如科学协作、投资或者贸易。还有部分文献分析发现,其他种类的邻近性也可以推动经济的互相促进。在这种背景下,邻近性作用和工业关系近年来获得了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在与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产业新兴化与多元化发展中。

吉林省在建国初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工业基地,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吉林省以及东北三省的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在近几年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增长状态,经济发展缺少增长点。东北三省为了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也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来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立足邻近性对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发现有利于吉林省以及东北老工业区发展的一些新发现和研究。

二、邻近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一)地理邻近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国家层面当前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未来产业结构的状况。这些学者认为国家需要一系列的特定当地能力以制造产品。正如Hidalgo 和Hausmann解释的,有形投入的能力,诸如桥梁、港口和高速公路,或者无形的投入,例如标准、制度、技术或特定网络的存在。存在系列能力决定了哪个新兴产业将在未来得到发展。[3]

本文的研究综述主要分析区域层面的邻近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毛琦梁和王菲(201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区域优势产业的地理邻近性、空间关联及其区域之间的知识扩散作用,在中国区域层面表现得非常显著,邻接省份之间优势产业的相似程度较高,并且毗邻省份之间有更大的可能是在对方已经存在的具有比较优势产业获得比较优势。他们认为由于知识扩散更容易发生在具有竞争性的产业,因此促进毗邻地区发展相似性产业。[4]Boschma认为,虽然存在全球化趋势,但是地理邻近性仍然是新兴产业形成的主要推动者,这意味着大量的聚集发生在地理上邻近的生产行动者之间。以产业生命周期为着眼点,当新兴产业建立之后,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最后由少数几个行业领导者来垄断市场,产业的空间集聚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为成功的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子企业,而这些子企业更倾向于选址于母公司附近。[5]根据Boschma的产业生命周期视角可以发现,在面对经济危机时这种社会网络和子企业的地理邻近性会防御其结构的变化,这种防御可能会因为不断增强的企业间组织的邻近性而有所增强。根据Grabher和Hassink的研究,这种互相增强的结构解释了老工业区没有能力成功地振兴自己。[6][7]

Boschma和Frenken认为新兴产业或技术从当地技术相关活动的产业重构中立即显现出来。他们认为邻近的产业多元化往往是通过知识转移渠道发生的,这些渠道往往是地理位置上的,如创业分拆和劳动力流动。有证据表明,源自当地相关行业的公司对于一个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力流动被认为是通过邻近的行业转移知识和技能的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劳动力流动主要发生在劳动力市场地区,地方邻近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可能会更有利于再次流动、招聘并促成新的产业重组,从而成为区域分支的强大潜在来源。[8]

Boschma等研究表明当能力的扩散通过具有强的区域偏离机制发生时,他们认为预期的区域层面可获得的能力比国家层面可获得的能力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9]

Neffke等认为从演化的观点来看,省域之间更可能优先发展那些生产技术与原先存在的产业相联系的产业。他们发现了新兴产业的出现或消失受到区域层面的产业联系的强大限制。[10]

(二)多维邻近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很多学者对邻近性进行了区分,本文遵循Boschma所定义的五种形式,分别为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组织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

制度邻近性与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有关,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都会影响组织协调,正因为如此,制度有能力为互相学习提供稳定的条件机制。Gertler研究表明,加拿大公司对德国机械使用和维护不如德国本国工人的技术熟练,这是因为德国员工有很长时间的就业经历和在职培训,因而员工在操作复杂机械方面难度较小,而在加拿大由于员工流动较高,以及企业内部提供较少的职业培训,因此加拿大员工在操作和维护机械方面不如德国员工熟练。[11]鲜果等将区域之间制度环境的相似程度,比如语言、文化、社会价值、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作为制度邻近性的相似性,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制度邻近性对区域间的产业创新性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12]

陶长琪和彭永樟基于制度邻近下知识势能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增长、知识吸收与知识信息对区域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出正面的积极效应,而且知识势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制度邻近性,而不是地理邻近性。[13]刘晓燕等研究发现邻近性是企业选择进行创新性合作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组织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对创新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14]

三、总结

本文从邻近性生产能力禀赋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演化经济地理和产品空间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邻近性对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邻近性对生产结构的知识溢出效应。

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学者认为地理邻近性对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制度邻近性越高,空间知识溢出势能损耗越小。传统理论认为,老工业区,其最初的优势基于地理和网络环境,如工业环境、高度专业化的基础设施、企业间的密切关系、区域制度的大力支持,但是到了后来,这些原有的优势却成为了发展的障碍。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传统优势依然可以继续发挥优势,只是各个区域之间一定要协调发展、统筹发展,而不是固步自封,拘泥于传统产业。首先要积极发展创新产业,然后利用空间距离上的具有沟通学习的优势,例如我国东北三省,在空间地理上具有毗邻的优势,在制度文化上也具有邻近性。因此,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要积极利用周边省份自身的能力,以及利用邻近区域生产能力的知识溢出,共同助力实现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区域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区域发展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区域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