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

2019-03-25蔡婉周华

疑难病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前壁右心室心动过速

蔡婉,周华

患者,男,57岁,因“阵发性心悸1年余加重3 d”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表现突发突止,发作时伴有胸闷、乏力,持续1 h左右可自行缓解。3 d前患者过度劳累后出现心悸、胸闷,休息后不能自行缓解,遂就诊于我院急诊。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炎病史,无家族性心脏病史。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行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 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扩大,心率 180次 /min 、律齐, 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SM 3/6级吹风样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 ALT 2 851 U/L,AST 3 479 U/L;肝炎全套、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心肌酶谱、血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右房内径增大(四腔观50 mm×55 mm),右室内径增大(四腔观62 mm×99 mm),肺动脉无增宽,肺动脉压42 mmHg。心脏MR(图1):右心增大,右心室心肌信号欠均匀,局部变薄膨出,延迟增强可见部分心肌心内膜下线样强化及透壁强化。右心室前壁、上壁、侧壁及下壁心肌见片状延迟强化,左心未见异常。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后复查ALT 1 475 U/L,AST 623 U/L。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后出院,后门诊随访肝酶指标正常。

讨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以右心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主要累及右心室前壁漏斗部、心尖部及后下壁。室性心律失常是ARVC最常见的表现,以反复发生心悸症状为主。根据 ARVC 诊断标准[1], 本例患者诊断明确。预防心血管死亡、猝死及心力衰竭是ARVC的主要治疗目标。治疗方法主要有限制体力活动、药物抗心律失常、ICD植入以及射频消融术[2]。对ARVC患者长期随访结果显示: 有右心功能衰竭和/或左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动过速者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对高危患者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以预防猝死,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3]。该患者伴有急性肝功能损伤,考虑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及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减少,肝淤血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在生化检查排除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结合患者既往无长期用药史,窦性心律恢复后,肝功能逐渐恢复,诊断明确。

注:A.右心室增大;B. 右室信号欠均匀,局部可见膨出;C、D可见右心室前壁、上壁、侧壁、下壁心肌线状、点状、斑片状的延迟强化

图1 患者心脏MR影像表现

猜你喜欢

前壁右心室心动过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阴道前壁脱垂的相关研究进展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69》
右心功能如何进行超声评估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阴道前壁反桥式修补术28例临床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