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节中感受诗体小说特征

2019-03-24张秋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荷花淀菱角孙犁

张秋红

《荷花淀》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刻画方面都有其着特别的魅力。要感受到小说《荷花淀》的美,就要细细品读。而一般自然阅读都比较重视情节和人物,忽视细节,对这篇情节不是非常跌宕起伏,人物姓名除了一个有名无姓都水生之外,其他的连名字都没有,学生会觉得不够精彩。所以,我力求在课堂上带领他们去领会其中的妙处。

小说主题需通过故事和人物和环境曲折表现的,对孙犁在这篇小说中注入的情感和体现的功力,还需要在点拨下才能真正把握。所以我力求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而然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孙犁在《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他提到“这里的人民的觉醒,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而本篇小说,不就是在写这个“觉醒”的过程吗?因此我选择人物这个切入口,让学生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及生动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心情,认识人物形象。教学重点设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白洋淀妇女的成长过程。用前后对比的方法,突出语言与细节的变化,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来体会、感悟、思考。难点的设置是为什么孙犁不写战争的丑恶,而要突出美。这种与众不同的写法就是孙犁最大的特色,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那么我觉得荷花淀派的其中一个特色学生也就理解了。

细节的切入口,有以下路径:

1.环境细节的感受

自然环境总是伴随着湖光山色乡村烟霞草木风情,可观可感可歌可咏,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关注自然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意象的表述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的,关注到形容词的使用,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比如,“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里的色彩是“银白的”,用形容词“薄薄”“透明”来展示雾的质感,嗅觉上是“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些词语的使用勾勒出宁静的美好乡村画面,使人沉醉。

“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比喻句的喻体为“水银”,与整个荷花淀的“银白”融为一体,是同一个美好银白世界。“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又是“乳白色”,整体的色调是和谐的。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的比喻句的喻体是“铜墙铁壁”,暗示着接下来要发生的战争,然而作者用“粉色”冲淡了杀伐之气,使得文风又温柔了起来。

这些小小的环境细节,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匠心,他要展现的就是美,将美进行到底,哪怕是战争年代,也激发起人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2.动词细节的品味

刻画形象少不了动词的使用,动词的作用可以体现画面感,也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有着非常丰富的意蕴,带着作者的主观感受。比如: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吮”字历来为人称道,我们既看出水生嫂通过这个动作迅速平复自己的情绪,不让丈夫看出自己的软弱,体现她坚强的一面;同时也通过孩童般的动作体现其女性特征,感受温柔的一面。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一个“低头”體现了水生嫂的柔顺,同时也表现她复杂的心理,对丈夫有那么一点不满,用低头来掩盖她失落的神情;同时又用语言表示出她作为女人的骄傲。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开阔的画面上连用两个“吹”字,让人身临其境,似乎真有微风从鼻尖掠过,读者心情不由轻松了起来。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顺手”“捞”“顺手”“丢”得很妙,明明在做这件事,然而心思全不在菱角上,心思全在那个人身上,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冯延巳的词“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将女子百无聊赖的情思刻画得无比生动。

这些动词的选用,动作的细节刻画,展现出一切都是可爱的可喜的,是宁静世界美好的组成部分,同样可以体现作者的创造意图。

3.语言细节的感悟

人物通过语言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几个女人聚在一起准备去探望丈夫的对话,非常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特质。然而大家无闲笔,如何从语言的变化中看出作者的匠心呢?试作比较。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啊,好象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喝鬼子干起来!”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我们回去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在这张表格里我们看到在经历战争前后的语言变化,由“我”变成了“我们”“他”变成了“他们”,显示出在战争中女人的成长,由个体的“小我”将视线放到了更大的世界,从而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孙犁自己也说过:“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  “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我已经屡次声言,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使我衷心钦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他就是通过描写他小说中的人物的“成长”,来表现自己的这种情感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语言句式的运用。作者通过用大量的短句来表现心情的紧张、局势的紧迫;用长句来展示战争结束后的轻松。长短结合,用内在的节奏感让读者体会到一种音韵之美。

对于《荷花淀》这样一篇样本类型的诗体小说学习,通过解读环境、动词、语言的生动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题,有抓手、有路径、有方法可循。学会了这篇文章的解读,那么孙犁的其他同类型作品或者荷花淀派其他作家的作品,学生亦可一窥门路。

猜你喜欢

荷花淀菱角孙犁
采菱角
孙犁与求助者
四季蔬果最佳吃法——菱角
吃菱角
吃菱角盛智宸
晚年孙犁
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
湖畔派与中国“荷花淀”派生态观之比较
作家孙犁的“吝啬”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