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派与中国“荷花淀”派生态观之比较
2015-09-01王学权千发
王学 权千发
【摘 要】英国 “湖畔派”与中国的“荷花淀派”文学虽然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时代文学的两股文学流派,但是这些作家们对家园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描绘大自然来建构他们的文学世界。由于环境和经历的差异,“荷花淀”派作家的生态观和英国作家哈代的生态观以及他们的人生态度、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湖畔派;荷花淀;华兹华斯;孙犁
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模式主要从20世纪70年代零散出现关注自然生态的文学作品和评论,并迅速发展起来。英国 “湖畔派”与中国的“荷花淀派”文学虽然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时代文学的两股文学流派,但是这些作家们对家园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描绘大自然来建构他们的文学世界。由于环境和经历的差异,“荷花淀”派作家的生态观和英国作家哈代的生态观以及他们的人生态度、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湖畔派创作中的生态观
英国湖畔派作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一个最具特色的代表,其标志就是借助自然来逃避工业社会。这种逃避并不是中国古人所说的隐遁到大自然里,或者不仅仅是隐遁到自然中,而是隐遁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去了。在理性主义的浪潮中,自然早就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工具,是充满着可以被认识与操控的秩序、规律和目的。笛卡尔说过:“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做是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依赖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自然作为一种实体的存在,在工业社会被抹杀了其精神成分。这种物质与心灵对立的二元论,成了浪漫主义运动中反驳的对象,正如人文主义者反驳神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强调精神世界的独立作用。因此,看似两个绝不相关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致:浪漫主义者的口号返回中世纪,与人文主义者的反对中世纪,都有着强调个性、反对权威的特征。华兹华斯的散步早已闻名。在湖边的漫步促成了他的不朽之作《水仙花》,而他是单纯为了散步而散步的人,正如前人为了攀登而攀登。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就像爱一个未被污染的孩子,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神性的力量:“显然,对于华兹华斯而言,不仅大自然中蕴藏着这种神性,同时,这种神性还存在于田园的简朴生活中,存在于乡村人们的身上。”从自然到人内心的转变,对华兹华斯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水仙花》中,他笔锋赫然一转,从水仙花转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他对意象的提炼总不仅仅限于自然对象,也包括了人,这就意味着华兹华斯歌颂自然,是建立在突破了自然限制的基础上,将个人的情感与体验融入到了景物中。在他看来,自然每一处都充满了感情,正如人身上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的感情,这种唯情主义即所谓的神性,是可以改造、升华人精神世界的力量。
湖畔派的诗都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比之直接的抒情,他们更会利用想象来创造一个诗意的世界。湖畔派诗人对自然的描写为后世的文学开辟了一个清新的领域,自然、宗教、人性的融合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文坛的局面。湖畔派诗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概括,同样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自由主义。表面是返回中世纪的宗法制田园生活,返回无拘无束的美好自然,实质上却是对精神自由的无限渴望。
湖畔派诗人对自然的描写为后世的文学开辟了一个清新的领域,自然、宗教、人性的融合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文坛的局面。湖畔派诗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概括,同样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自由主义。表面是返回中世纪的宗法制田园生活,返回无拘无束的美好自然,实质上却是对精神自由的无限渴望。
2 孙犁作品中生态思想的特点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文学创作与白洋淀的水乡美景和谐共在。他热爱的是没人打扰的乡村故里。孙犁曾说:“我不大习惯城市生活,但命里注定又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恐怕要一直到我灭亡。在嘈杂骚乱无秩序的环境里,我时时刻刻处在这种厌烦和不安的心情中,很想离开这个地方,但是又无家可归。”(引自《孙犁文集》第一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孙犁的童年时在解放区度过的。滹河河边的成长经历,培养了他的人格和性灵,这条母亲般的河给了他最初也是最肥沃的创作土壤,他深切地说:“我看着那里的河水,也像看着亲眷一样。”(引自《风云初记》)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工作,来到了白洋淀,“这个村镇的那种明丽景色,早晨晚上从野外吹来的那种水腥味,小镇上人们的各种劳动和生活”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白洋淀走上抗日旅程,又携带着荷花淀的清香进入了文学殿堂,开始了文学创作,在这一湖秀水的情思牵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的诞生——荷花淀派。
孙犁在作品中多次提到他家乡的滹沱河,如《光荣》、《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如雪的芦苇、粉红色的荷花清幽香气,衬托出女主人公对正在进行浴血战斗的丈夫的一往深情,以柔和美丽的水塘为残酷战争的背景,,点染她们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在他的笔下,清新秀美的白洋淀深深地吸引了他的情思,他对白洋淀自然景色的描写,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品味的,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明丽的审美境界。白洋淀人在民族的危急时刻牺牲小家利益,借助清波荡漾的水淀巧妙地与敌人抗争的战争故事,从而热情地赞颂白洋淀的劳动人民保家园、捍卫故土的坚定决心和信念。他极其喜欢描绘大自然空灵秀美的一面。白洋淀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令作家陶醉迷恋。人情、人性美与荷花淀自然美相亲相融,充满着诗情和意境,这恰恰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美好生存方式。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却打破了白洋淀和整个中国的和谐与宁静。战争不仅毁灭生命,破坏自然,更是对白洋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活方式的破坏,正因为如此,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才具有了对方式坚守的生态意义,这不仅是孙犁审美个性与白洋淀水乡有机契合的生动表白,更是对他所书写的抗日战争的独特阐释。
而孙犁却用激昂的笔调从侧面来描写战争,讴歌民众的抗击。作者以美丽的白洋淀为背景,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写出白洋淀人民抗日战争的情景和浓厚的家园意识。孙犁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描写了白洋淀人在民族的危急时刻牺牲小家利益,借助清波荡漾的水淀巧妙地与敌人抗争的战争故事,从而热情地赞颂白洋淀的劳动人民保家卫国、捍卫故土的坚定决心和信念。孙犁对于热情的革命人民所萌发出的强烈炽热的情感,诉诸笔端却不恣意宣泄,而是采取了一种比较温润的抒写方式,像涓涓溪流一样汩汩流出,这与作家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孙犁的文学创作与白洋淀的水乡美景和谐共在。他的“荷花淀世界”寄托着他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爱。白洋淀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令作家陶醉迷恋。从他笔下出现的景色无不有着有他的感情色彩。他用那颗牵挂怀恋的心境揣摩与抚慰家乡。自然景色孕育民性更是美到极致——人情、人性美与荷花淀自然美相亲相融,充满着诗情和意境,这恰恰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美好生存方式。在孙犁的创作中而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以美丽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写出白洋淀人民抗日战争的情景和浓厚的家园意识。他的创作更和时代紧密融合,赋予战争色彩。他热爱的是没人打扰的乡村故里。他极其喜欢描绘大自然空灵秀美的一面。他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美好生存方式的白洋淀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却打破这里的和谐与宁静。正因为如此,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才具有了对方式坚守的生态意义,这不仅是他对抗日战争的独特阐释,更是孙犁审美个性与白洋淀水乡有机契合的生动表白。希望寻求和平,安宁幸福的家园。
3 总结
两派作家都是以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大自然为依托,表达爱自己对故土和自然的眷恋和乡民深深的爱。两派作家虽属于不同地域国家,时代也有所不同,但在生态思想上。两者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对大自然的虔敬和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闫庆生.论孙犁崇尚自然之道的美学思想[J].兰州大学学报,2003,1.
[2]王春.关于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主题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3]管季.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自然观与英国湖畔派诗人自然观之比较[J].名作欣赏,2012,11.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