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探讨

2019-03-24周玉宏

防护林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沙化辽宁省物种

周玉宏

(辽宁省凌源市北炉乡林业服务站,辽宁 朝阳 1225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系统性以及协同性,报告也重新概括了资源、生态、环境等战略思想,确立了林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新地位。林业建设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产业转型的背景下,怎样处理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下,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的研究,对于促进辽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现状

1.1 森林资源保护取得很大进展

近年来,辽宁省在防护林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基础上,先后启动了荒山绿化工程、千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规模造林绿化工程等重点工程,通过提高人工造林面积,禁止天然林采伐等措施,到“十二五”期末,共计完成造林面积216.84万hm2,封山育林面积69.45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1.2%,森林蓄积量到达3.12亿m3,相比“十一五”,森林蓄积量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

1.2 土地沙化得到遏制

辽宁省沙化土地治理的力度逐年加大,通过加强科学技术投入,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尤其是辽西北地区的环境明显好转,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随着防护林工程的推进,辽宁、内蒙古边界的防护林带合拢,遏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从辽宁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地监测结果显示,比第四次监测到的荒漠化面积减少了2.4万hm2,沙化面积减少了3.94万hm2。

1.3 湿地保护体系逐渐形成

辽宁省的湿地总面积139.89万hm2,占全省面积的9.27%。在“十二五”期间,辽宁省的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有国家级重要湿地2处,省级湿地31处,湿地公园22处,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湿地、省级湿地为主,湿地公园以及保护区同步发展的湿地保护体系,保护湿地面积到达49.63万hm2,保护率达到35.6%。

1.4 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明显

在生态保护理念的指导下,辽宁省根据地区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省级保护区10处,自然保护区75处,面积达到119.35万hm2[1]。保护区的建设,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实现了野生动植物的本地和迁地保护,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2 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辽宁省的森林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低质林多,高质林少等特点,而且总体的林分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存在经营观念落后的现象,重造轻管,而且一些造林区域的立地条件差,后期的管护不足,很难保护现有的林业建设成果。加上林木盗伐现象屡禁不止,将林地变耕地、滥捕野生动物以及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没有完全杜绝,造成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稳定性差,不能很好的发挥资源优势。

2.2 沙化土地问题急需解决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辽宁省的沙化土地面积较之前相比,明显出现下降,但是全省的沙化土地以及荒漠化土地仍占有一定的比例。据统计,全省沙化土地55.98万hm2,荒漠化土地58.19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75%和3.9%,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为59.61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8%[2]。从数据可以看出,防沙治沙的任务很艰巨,如果不及时治理,就会减少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2.3 湿地污染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辽宁省沿海的湿地开发比较热门,使得湿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辽宁省的重工业比较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比较大,对于水体的危害严重,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近年来,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一些对水体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已经被关停,但是总体的水质情况尚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2.4 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不完善

据统计,辽宁省受到威胁的物种237种,其中,极危动植物有8种,濒危动植物15种。外来入侵物种108种,其中,植物86种,动物14种,微生物8种,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另外,关键物种的栖息地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需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预防外来物种入侵,加强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以及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

3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的策略

辽宁省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统筹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绿色生态发展道路。重点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结合本地资源特点,构建生态屏障,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巩固生态成果。从源头抓起,转变生态恶化趋势,提高生态服务价值,为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基础。

3.1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

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结合省内重点工程,大力推进防护林、经济林等工程建设,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天然林以及公益林的管理,禁止对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质量[3]。创新森林经营方式,加强对于中幼龄林的后期抚育管理,通过营造针阔混交林、复层林等提高森林生态功能。通过科技投入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严把林木种苗质量关,提高良种的使用率。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尤其是辽西北地区,要加强屏障森林保护,扩大山地丘陵地区生态屏障森林数量,发挥森林防护功能,改善生态环境。

3.2 加强沙化土地治理

继续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尤其是科尔沁沙地、辽河水系沿河沙地这些重点治沙区域,要加强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对于流动和半流动的沙丘要通过设置沙障等措施来防止其继续侵袭,利用耐干旱的灌木以及林草结合的方法,提高沙区的植被覆盖率。治理区域禁止放牧,对于滥采、滥伐现象要及时制止,修复沙区植被,防止沙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加大投入力度,利用乔灌结合、针阔结合的模式,构建防风固沙林网,减低沙尘危害。重点对于辽西北地区要加强治理,全面遏制土地沙化趋势,减轻沙化程度,改善沙区的生态环境。

3.3 加强湿地系统保护

加大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公园的建设,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功能。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建立动态的资源预警体系。在湿地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全局规划,有计划的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制定相关的湿地资源利用政策,将湿地保护纳入到长期发展规划中,确保湿地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4 保护生物多样性

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以及林业资源的保护,对于典型物种以及景观的多样性保护力度要加大。进行多样性生物调查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在完善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信息数据库,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预测提供数据支持。加强生物多样性区域保护,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可以采取就地保护或者是迁地保护,或二者结合的措施,对于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进行有效的保护。加强对外来物种的防控,通过有效的外来物种监测预警机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维护当地生态系统平衡[4]。

3.5 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保障体系

生态保护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局部推动,保障任务开展顺畅。所以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建立与现代化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林业科技研发力度,加强技术推广,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生态保护的科技含量。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生态资源保护意识,营造资源保护的氛围。

猜你喜欢

沙化辽宁省物种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