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在林业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2019-03-24滕鹏飞邓莉

防护林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民用森林资源驾驶员

滕鹏飞,邓莉

(1.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宝清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黑龙江 双鸭山 15560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无人机)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小到婚礼现场,大到军事上,无人机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好帮手。毫无疑问,无人机在林业方面存在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辅助“GIS+”在智慧林业防火中的应用[1],无人机遥感在林业调查领域的应用[2],低成本小型无人机遥感定位病死木方法[3],无人机遥感在林业中的应用[4],无人机激光雷达与摄影测量林业应用研究进展[5],联合地基激光雷达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提取树高研究[6]。可以说,无人机在林业上的应用正在日益广泛和深入,从森林调查、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到林业基础研究,甚至是林业上缉毒,无人机的应用无处不在。但是,林业上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也影响着我们对无人机的规范使用。正因如此,面对新技术、新形势、新规范,我们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培训与安全防范工作。无人机应用于林业,既是一项新技术的使用,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新领域的开拓,更是新规则的引进与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又要防范危机,化解风险。

1 林业上无人机使用现状

林业在我国是一项传统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人秉承艰苦创业的传统,一代又一代林业人为林业呕心沥血。梁希就曾经书写过一段经典的话语,“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也是新中国的艺人”。而这一段精彩的话语正好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思想,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林业事业处于长期的服务地位,为我国的工业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直到十八大以后,我党把生态建设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林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新技术不断涌现。无人机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之一,尤其是我国大疆无人机的飞速发展,在世界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在林业上的应用也日趋常态化,森林资源的监测,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森林缉毒的监测,无人机在林业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它能全面、高效、适时、准确地捕获大量信息,实现对森林的全面监控,从而提高在林业上的应用效率。

1.1 森林资源监测

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依靠地面人工踏查,结合卫星图片以及GPS的应用。无人机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调查的效率,确保了调查的质量。可以说,无人机的出现,使林业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林业上的森林资源调查向着高效、精细、尖端发展。由于无人机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来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状况。随着配套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上的成像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当下结合地基雷达与无人机的摄像技术,已经达到了测树高的目的,以往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所达到的精度、细度,已经完全被无人机带来的技术取代,而且向着高效、精准、快速发展。现在从森林植被分布,到森林林木的蓄积量,再到森林资源的适时动态变化,无人机及其摄像技术几乎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

1.2 森林防火、森林缉毒

森林火灾对林业事业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十分巨大,我们常说“防范胜于救灾”,利用无人机及摄像技术对于森林火灾的监测与防范有着技术的可行性和前景的广阔性。在森林火灾可能发生的高危地区,防火期内进行监测与巡查,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的高效性、准确性。毫无疑问,无人机技术在森林防火方面,可以作为先进高效的技术推广应用。近些年来,森林缉毒任务繁重,以往使用卫星图片加上地面人员进驻踏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无人机飞过以后,电脑成像或者出图打印,辖区内的情况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1.3 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是一个传统的称谓,如今称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了。无人机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中有其独到的技术特色。2018年4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信息,“北京全面启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使用无人机监测技术”。2018年4月26日,该网站又发布了一条工作动态,4月20日“2018年林业有害生物无人机防治现场会在上海召开”,现场会上,无人机载药准时起飞,完成了一个架次的防治工作。由此可见,无人机在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已经在我国的一线城市投入使用和运行。

2 林业上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无人机在林业上的应用,不仅仅是日益广泛和高效,更重要的是无人机带来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生产上和生态效益上的变化,可以说,无人机在林业上的应用越来越日新月异。但是,我们必须客观而理智地看待这个新事物,尤其是在面对林业这个传统行业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传统的林业人还有着根深蒂固的老观念,而且对待新鲜事物还处于保守与无知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技术,弄懂并遵照执行新技术带给我们的新要求,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发挥新技术带给我们的工作上的优势。

2.1 对无人机技术理解不够

无人机的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正说明了该项技术的新颖性,作为林业人,在应用这项新技术的时候,必须学习掌握这门技术的要领,从而更好地为林业服务。就像汽车的诞生和使用一样,有一个从认知技术到熟练操作的过程,早期的汽车驾驶员属于技术工种,现在的汽车驾驶员属于熟练工种。对于无人机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比驾驶汽车更复杂,无人机驾驶员在业界也称操控员、操作手、飞手等。所以,没有对技术的理解,很难驾驶好无人机。技术培训和对技术的更新培训,在无人机驾驶方面是基础性的要求。

2.2 对无人机驾驶要求的无知

无人机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应用技术,操作起来具有“易操作”性,空机重量小于1.5 kg的可用于婚礼现场摄像,低空、慢速、微轻小型无人机,看过说明书,持手机即可操作。正因为如此,大家很容易忽视无人机的使用安全。林业上使用的无人机,使用单位必须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驾驶员必须有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该执照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或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及地区管理局派出机构颁发。笔者曾在操作现场询问操作人员,既无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也不懂《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2015年12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下发),完全是处于无知的蛮干阶段,长期发展下去,出现灾难性的问题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3 林业上无人机使用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知觉悟,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认知觉悟是指对使用单位的领导而言,我们都是辩证唯物者,不应只看到无人机带给我们的益处,而忽视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更不能因为利益上的患得患失而成为事业上的罪人,一旦出现大问题,就是事故。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样的警语是有道理的,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戒。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指使用单位及操作人员。2007年9月1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公布了《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88号),这是中国民航规章体系CCAR-91部,是为了规范民用航空器的运行,保证飞行的正常和安全制定的。2015年12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通告《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AC-91-FS-2015-31)》,该规定是依据CCAR-91部制定并发布,目的正是为了规范轻小无人机的运行。

3.2 建立相应培训制度

由于无人机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国际民航组织已为无人机系统制定了标准和建议措施、空中航行服务程序和指导材料。这些标准和建议措施已日趋成熟,据此,我国也建立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监管体系。2018年8月31日,中国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下发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AC-61-FS-2018-20R2)》,该规定也说明了《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与等级的条件》《民用无人机驾驶员飞行经历记录本填写规范》《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理论考试一般规定》《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实践考试一般规定》《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实践考试标准》,这些都为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提供了理论准则。

3.3 熟练掌握相应的规则

无人机系统分类较多,所适用空域远比有人驾驶航空器广阔,理论上讲,无人机系统和驾驶员必须符合民航法规中的相应要求。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须执照管理。具体情况为如下三点:(1)在室内运行的无人机;(2)Ⅰ、Ⅱ类无人机。Ⅰ类无人机是指空机重量小于、等于0.25 kg的无人机,Ⅱ类是指空机重量小于4 kg且大于0.25 kg,起飞全重小于等于7 kg且大于1.5 kg的重量无人机。(3)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

猜你喜欢

民用森林资源驾驶员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民用安防的新势力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民用立体测绘相机成像精度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