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国荣教授中医运气学说思想节要
2019-03-24李灵辉王尊旺
李灵辉,王尊旺
(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22)
盛国荣教授(1913—2003年),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之一,盛氏第九代中医传人,自幼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儒医并进,奠定了雄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对中国古代天文、地理等知识均有涉猎。成年后又接受现代科学及西医教育,博古通今,中西合璧,提倡“立足中医,兼收并蓄,中西医结合”。因此,盛老对于中医学中玄奥却又十分重要的运气学说,不仅能去粗取精地运用于临床实践,而且能联系现代科学思想,促进该学说的与时俱进。盛老对中医运气学说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值得中医后辈学习和总结,今末学不揣简陋,对盛老的运气学说思想择要摘录。
1 辨证地看待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简称运气,系古代研究气候规律与发病关系的学说[1]。该学说是根据运气相临之间的逆顺关系,运用阴阳学说的相反相成以及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理论,推测每年气象的特点及气候的周期性变化,进而探讨气候对致病因素和人体的影响,总结出六淫发病的一般性规律。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历史悠久,肇源于《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九宫八风”“岁露论”“运气七篇大论”等篇章[2]。历代医家对运气学说在中医临床的贡献见解不同,大概可分为四类:一者以万全、缪希雍等医家为代表,质疑运气之说偏离医理,否定运气学说属于中医学术范畴;二者以刘河间、张志聪、陆九芝等医家为代表,认为运气学说为医家所必宗,临证必须参考;三者以程德斋、马宗素等医家为代表,认为临证可以按照出生日期推断病位和治疗预后;四者以张景岳、汪省之等医家为代表,认为应灵活看待五运六气,临证不能刻板套用。近代医家对运气学说的存废,也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否定者认为这是唯心、迷信;肯定者则认为这是古人智慧和经验,不能轻易否定,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盛国荣教授主张辨证地看待运气学说,即放在学说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客观地去看。他认为:①运气学说是在认识气候变化与人体发病的关系上,根据外因性质和发病后症状特点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天文、地理、历象,并结合人体直接观察和体验,进而认识到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从而预防疾病[3]。② 从哲学方面看运气学说是一种朴素的辨证观点,它是研究生物体与自然界的关系,破除以神为主宰的唯心迷信观点,从运气学说角度探求天人关系的真理[4]。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运气学说中仍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和无法理解的部分,对此应如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今天不能拿现在的观点去分析当时活动家的成就,应当强调他们在当时情况下的成就”。因此盛老强调“我们只要以正确的观点,取其合理部分,根据临床实践,仍具有实际意义”[4]。
2 发展地看待运气学说
五运六气是研究气候规律与人体发病关系的学说,运气学说吸收古代天文学的先进技术。但限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运气学说无法吸收现有的科技知识,需要中医研究工作者开拓思维,吸收如今最新的科学技术,推动运气学说与时俱进。
盛国荣教授关注科技与运气学说的联系,借鉴新科技,与时俱进,平时读书看报均有做摘要的习惯,留心收集古今及国内外有关资料,如注意到东汉王充《论衡·变动篇》提出的:“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又如摘抄了我国竺可桢《物候学》的论述:“物候现象的周期性波动与太阳黑子变动多少有关,即太阳黑子最多年为物候迟年。”盛老还关注197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召开的一次生物学节律与药物学、药理学、治疗学关系的国际性讨论会报道。盛老留心古今中外学者观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探索发掘运气学说的新内涵,并积极运用气象资料来印证五运六气的分析,通过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盛老对1958年肝病发病的分析:“其所以秋季(农历)发病为最高,因本年客气为厥阴风木,主气为土,客胜主。湿土受风木之制,而阳明及燥。从气象方面来说,全年温度以秋季(农历)平均温度为二十六点一度,而夏季平均温度为二十五点九度,夏秋对比,则秋季平均温度高于夏季零点二度。从最高温来说,夏季是三十二点八,秋季则为三十四点一,夏秋对比,则秋季温度高一点三度。从湿度来看,夏为八十,秋为七十三。从气压来看,夏为一万零五十三,秋为一万零八十四,亦有一定距离。这与秋季发病率最高亦有一定意义。”[3]体现了盛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术主张,是振兴中医药学的重要渠道。
3 科学地实践运气学说
中医历史上许多医家运用运气学说治疗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东汉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是在《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外感热病的临床特征创立而成[5]。宋代陈无择在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论述了五运、六气与疾病的发病规律,并根据60年中每年的运气主病分别处以方药。金代张元素将运气相关理论与脏腑辨证、遣药制方相结合,列举治疗厥阴风木、少阴暑热、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所致疾病的方剂62首。明代王肯堂的《医学穷源集》是第一部研究运气学说临床应用的医案专著,记录了113例五运六气医案。清代余师愚《疫疹一得》书中论述了疫疹发病与运气的关系,并根据当时运气特征,创立清瘟败毒饮。
近现代的医家运用运气学说治疗传染病的研究更加丰富,目前能查到的较早文献记载是1954年石家庄中医郭可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抗击“乙脑”的工作中,以白虎汤为主,重要药物有石膏、全蝎、蜈蚣、犀角、羚羊角、安宫牛黄丸等,治疗20例乙脑患者,疗效达90%[6]。盛国荣教授在运气学说指导下运用中医治疗138例乙型脑炎患者,根据流行季节、典型症状体征、脑脊髓液改变、血象及部分补体结合试验结果,将乙脑分为轻、中、重、凶四型,采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适当配合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122例,治愈率为88.4%;1962年盛国荣教授又在运气学说指导下对1958—1961年肝病发生季节和55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3-4]。可见盛国荣教授是较早一批运用科学思维及大样本观察运气学说治疗传染病的医家,体现出其具备较好的现代科研素养及创新发展思维。盛国荣教授指出“在学习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医疗实践,学古而不泥古,探幽索微,敢于创新,提出独特见解”[7]。盛老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中医学者的继承和弘扬。
4 三因制宜运用运气学说
盛国荣教授认为运气学说是“古代劳动人民从天文、地理、历象,结合人体直接观察和体验,认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3],所以临床运用该理论治疗疾病时不能只考虑气候的因素,机械套用运气学说推算出五行阴阳偏胜的结果,还需结合气候、地理与患者本身三者的具体因素,灵活进行辨证论治。如盛国荣教授在1960年辨治厦门乙型脑炎时,首先分析当年的中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之间的偏胜及生克乘侮关系,得出“客主加临,燥从火化,火克肺金”的运气特点;然后从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析,“本市位居闽南,又属丙火”,综合得出“从祖国医学病因来说本年乙型脑炎所发生,乃燥金流行之年,为暑燥火三者并合而造成”的病机认识[3];最后临证还根据治疗期间患者的脏腑阴阳情况进行灵活化裁。盛国荣教授认为运气主要以六气为本,必须重视人体五行病机,并须视太过不及之岁,因有时形质虽同,而气味却有浅深厚薄之异[7]。例如他在辨治乙脑“部分危重病例,表现阴液亏损、阳气不足现象时,采用白虎汤佐西洋参,获得满意疗效”[3]。盛国荣教授总结得出运气学说是“阐述五行生克制化运气盛衰的一种规律”,但不等于可以机械地推断,而“必须因地制宜,通权达变,灵活掌握,去粗存精,取其合理部分应用于临床,才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正确态度”[3]。
盛国荣教授五运六气学说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体现了他重视中医的传承与创新,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与时俱进,彰显着开放包容的一代中医大家风范,值得我们广大中医学者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