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尊重成为德育的灵魂

2019-03-23吴春兰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尊重灵魂道德

吴春兰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尊重教育”被广泛提倡。学校德育应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内在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尊重是实施德育的前提,是德育的基本理念,是整个德育过程的灵魂。

关键词:德育   尊重   道德   灵魂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尊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推崇,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尊重教育是德育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目前,学校德育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种种不良风气和思想严重冲击校园,学校德育改革迫在眉睫,尊重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的灵魂。

一、尊重是教育必修

德育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前提,它有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因此,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全面提倡“尊重教育”。尊重是实施德育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教师既要尊重自己,又要尊重别人。东西方文明中都深深体现了尊重、博爱和慈悲的思想,只有彼此尊重,才会迎来和谐、安定。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祖国的长远发展,也会影响未来社会的良好风气,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落实德育,做好尊重教育。

二、尊重是发展规律

人的思想和道德形成是经过不断变化和发展,并且通过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来实现的,即人经过自主判断,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身的主观需要。教育的本质就是外在因素要求在个体上产生的内化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社会经历和思想水平等进行自主判断、选择和评价,不同的选择会导致思想道德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主动认同外在道德规范,真正从内心接受、付诸实践并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当学生的各种内在因素与外在德育要求相一致时,就能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客观规律,激发意识矛盾冲突和内在需要,引导它们向更高层次的思想品德转化。

三、尊重是情感需求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生理、精神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前提,学校师生应彼此尊重,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作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上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行为上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个性与自我成长,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让学生愿意亲近、尊重教师主动接受教育。尊重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尊重学生必须以正确认识学生为前提,学生虽然知识不足,见识不多,阅历不深,但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认真聆听学生需求,分析观点,采纳建议,虚心接受学生意见,这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到教师的尊重,更信任和尊重教师,对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更有帮助。学生常常以教师对自己是否尊重信任來决定是否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四、尊重是时代要求

青少年学生要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独立思考,选择规划和发表见解,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得青少年学生盲从盲信。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不愿意接受禁锢,强烈表达自己的自主意识,强调自我主张。新世纪社会人才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所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尊重教育是德育的前提,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

尊重是德育实施的前提,学校德育应以尊重学生自主发展为基础,实现社会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轨迹都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鼓励学生对事物进行积极判断和选择,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澍,柳海民.论尊重与“尊重的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冯建军.教育的人学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J].教育研究,2012,(42).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陶都中学)

猜你喜欢

尊重灵魂道德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跟踪导练(五)(2)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灵魂树 等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