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乐,为语文课堂添砖加瓦

2019-03-23杜颖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乐音乐情感

杜颖

摘要:民乐是我国的传统艺术,能够有效陶冶人们的情操。而语文与民乐有着一定的关联,语言的艺术是直达人心的,能帮助学生掌握优美的语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并给他人传递良好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民乐,活跃学生的思维,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乐   语文课堂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各种音乐,主要以独奏、合奏、舞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简称民乐。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二胡、古筝、琵琶、唢呐、笛子等。民乐既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传承,又能体现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二胡曲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音乐都有前奏,可以让人们在情感上有个良好的过渡,并由此慢慢进入音乐氛围,这就是音乐中的感情基调。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情感焦点和情感氛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每节课的内容都有独特的地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音乐,让音律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特定状态,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胡多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在语文教学中遇到比较伤感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穿插二胡曲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感受阿炳命运中的苦难,以及阿炳与坎坷命运抗争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导入二胡曲《二泉映月》,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听音乐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一些情景:“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破旧的公园里非常落寞,哀怨的街头飘来了一阵阵二胡声,我们的视角下看到了一对互相搀扶的夫妻。妻子蓬头垢面,用小竹竿艰难地撑着自己瘦弱的身体,她身边是一个失明的老人。雪中的夫妻就是盲人阿炳两口子。”第二段音乐旋律上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阿炳的生平,想象盲人阿炳怒目问天的画面。为什么命运如此坎坷,恩重如山的师傅撒手人寰,留下无限的遗憾,社会陷入无限的黑暗之中。到了第三段收尾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静静倾听,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为何有时旋律舒缓恬静,有时旋律激荡奋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简单的乐曲赏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头脑和五官,使他们通过音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融情于文,从而对文章的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古筝曲在语文教学中的穿插

古筝多给人一种如流水般细腻的悦耳声音,在教学写景文章时,教师可适当配上古筝曲,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使学生更好地领略祖国山川的秀丽和美好。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发现这是一篇描写风景的文章,里面的每一个句子都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桂林山水的赞叹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桂林山水的美,教师可选用《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作为课堂的教学辅助,借助音乐中的节奏、韵律配乐朗读、感悟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景色中,借此上升到音、声、情并茂的境界,点燃学生的激情。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作者的情感呼之欲出。学生和教师通过柔美的古筝曲产生了情感共鸣,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笛子类民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

笛曲一般比较明快流畅,很多著名的笛曲都会讲究笛子演奏技巧对曲调的装饰作用,加上調性变化,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愉快。如果在教学儿童活动类的文章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笛曲。如《所见》这首小诗主要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唱歌捕捉图,作者通过妙雪牧童唱歌、捕蝉过程的动作变化,表现了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灵活的性格。全文都是作者的所见,因为小孩子活动好动,整篇古诗彰显出轻松活泼的氛围,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播放笛曲,孩子的活泼、曲子的轻快可以让学生快速领悟这首诗的意境,既增加了美感,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民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播。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语文更是文化的半壁江山,如果教师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生成了不可预设的教学资源,最终让语文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民乐音乐情感
我与民乐
情感
台上
音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
音乐
天道为酬勤 大略驾群才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