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诗化教学的对策
2019-03-23胡春英
胡春英
摘要:诗化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利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演绎课堂,打造出更加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将诗化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诗化教学的对策,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诗化教学 小学语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诗化教学也逐渐走进小学课堂,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怎样利用诗化教学,怎样营造出完美的诗化形态是教学的关键。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在诗化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详细地讨论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诗化教学的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文本
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人文性的特点,缺少了人文性的语文将会丧失原有的色彩,失去魅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向人文性靠拢,并强调学生的情感,对原有的语文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想实施诗化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问题,寻找一些比较具有情趣、有深意的文本,这些文本可以是突出人性善良的,也可以是描述自然的,文本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是打动学生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开展诗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还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采取诗化教学,通过描述山水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景色,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
二、提升课堂激情
丰富的情感是教学开展的基本所在,而充满激情则是语文课堂的根本。课堂上的激情并不是情感四溢,而是教师要真正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中融入优美的语言和亲切的神情,感染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营造出诗化课堂,教师就要投入课堂,并在语言和感情上充分体现诗化,影响和熏陶学生。如《画风》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小朋友在一起,通过自己的方法来画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这篇文章看似简单,其中却含有深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先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激发自身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然后再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思考除了文中表现风的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描述风,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营造诗化教学情境
诗化教学是由情境教学演变而成的,尤其是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颇有情境教学的影子。首先,在诗化教学中,教师的诗化语言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并找到合适的诗化语言,运用精致的教学用语;其次,在设计教学情境中,教师要适当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这不仅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达到意境美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最后,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结合实际需求来设置背景音乐,通过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出浓厚的“诗情画意”。如在教学《长相思》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苍凉悲怆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读课文,将原本呆板的课文变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
四、夯实学生诗歌基础
小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的存储比较少,他们难以理解里面的韵味。如果教师在学生基础较弱的情况下盲目地实施诗化教学,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诗化教学之前,教师应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基础,能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诗歌这一文体形式。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朗诵和背诵古诗词,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教会他们正确的朗读技巧。诗歌的朗读应该是有感情的,而且在朗读不同的段落要使用适合的节奏,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再进行诗化教学,就能降低教学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诗化教学与以往的教学不同,它不是呆板地传授知识,而是将语言作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等合理安排诗化教学,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呼晓君.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J].科技信息,2012,(25).
[2]蒋桂兰.在小学高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3]涂旭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教育,2016,(3).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