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改进策略

2019-03-23刘安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组内分组评价

刘安宁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相差很多,而在课堂上教师一人对多层次学生的辅导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技术课侧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分组、任务设计、评价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为此,我提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小组分组策略

1.分组依据

教师就近随机将学生进行混合能力分组,每组4人。综合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性格爱好、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等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组内学生的能力混合比例,尽量保证组内学生能力差别有层次、不同质,但差距又不要过大,以免出现每一节课都是强带弱的模式,而不是交流、分享的共同进步。一旦确定分组,不随意进行大的调换,保证小组合作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分组规则

第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的互相帮助,组间同质有利于整体辅导学习。

第二,组长轮换,发言轮换。每个月换一名组长,一个学期刚好每名同学都可以做一次。对于新入学的年级分阶段训练组长的工作内容,原组长会作为副组长继续保留。

3.小组合作学习自评表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求每个人在关注自己的发展的前提下,采用共同学习的方法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表的内容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在组内的主动学习态度、合作质量、自我反省的能力、总结问题的能力等。

4.问卷调查辅助小组合作分组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以后,在期末进行团队合作的问卷调查,讓学生总结自己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教师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小组成绩,综合决定小组是否要进行重新分组,判断小组是不是高效的学习团队,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为下个学期的小组合作的方法做好数据分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采取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是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必要保证,在小组建立初期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为以后的共同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观察、调查与分析,让小组队员彼此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学习规则,使其在学习中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及数字化创新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就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关注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第一,创设探究情境任务,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教育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这里的生活主要是学生生活,虽然教材内容、结构、结论都是编制的,但是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需要进行再设计,让教学内容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世界里理解应用所学。

第二,课前设计多种问卷调查,做好学情分析。课前设计多种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数据,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在每个章节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力。

2.将教材内容归类处理,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行任务设计

初一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分为两册,共7章,按照学习内容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知识学习,一类是实践操作应用。教学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材的学习顺序。

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来设计任务,培养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其中以计算思维能力和数字化创新与学习能力为主。具体如下表所示。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分别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一种教学方法,都是采用真实的任务情境、开放性的任务和问题进行学习。

1.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解决问题,更是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分类整理—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的过程,展开自主探究学习,直到形成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或者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学习目标,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的困惑,所学知识技能立即被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引导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运用情境。学生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同时,也要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反思,这对于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很有意义,评价注重过程。它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2.基于项目的学习策略

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例如,《音频和视频制作》一章,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在本章的第一节就结合校园主题活动——校园微视频电影节的视频征集活动,推出校园公益广告宣传片的制作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或多学科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也能促进多学科融合学习,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通过作品的整个制作学习过程,实现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能够高效学习的平台,而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若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建立起促进学生个人努力、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执着机制与激励机制,就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案。

1.评价标准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一定要明确给出背景、目标和教学指令及评价的标准。

第二,教师提供有限次帮助,及时引导启发。组内出现的问题首先在组内解决,如果组内解决不了才向教师提出。合作后每个学生的作业水平明显高于独立完成的作业水平。

2.评价主体

第一,自评。对照任务评价标准进行自查完成第一次修改作品。

第二,生生互评。同桌两人进行互查,为对方提出建议或指出优点,完善作品。

第三,师生评价。针对组间展示的作品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优点和不足的总结,最后进行全班作品的展示,概括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梳理学习内容。

3.评价多样化

第一,作品推优。组内评价讨论推选出最优的一个作品进行组间展示。

第二,汇报展示。小组内的最优作品参照汇报规则进行展示,展示的同学获得加分。

第三,作品打分。量化评价标准,分为作品分、小组合作分、个人加分。

第四,综合成绩。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相关联,作业除了个人作业得分,整组作业全部完成有集体加分。最后每个人的得分是小组学习任务评价总分和实践任务得分的综合。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要消除“顺风车”现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实际收获。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去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设计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活动,协调不同能力的学生,总结合作学习的经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条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合作之路。

猜你喜欢

组内分组评价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