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研究
2019-03-23刘明祥
摘 要: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构成,历史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目标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也突出了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任,因此强化中学历史课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成了当前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如何强化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所谓人文精神,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人类优秀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外在表现为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品格、性格特征,内在表现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人文精神也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强调的是对人尊严和价值以及命运的维护和关怀,更是对全面型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文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与智育并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与科学的教学理念,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言传身教中感染学生自觉提升人文素养,因而加强人文精神培养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自己,初中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极大的兴趣去探究社会与历史现象并生成自己的思想与感悟,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就历史学科自身特点来说,历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历史自身的发展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涉及各个领域的故事,拥有着许多鲜活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而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展开一卷卷的史实,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历史学科具有可行性,也具有必要性,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起历史这一宝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 人文精神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 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
试想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严重,课堂上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那么在他的教学课堂上,又怎么会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呢?又怎么会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社会观呢?因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以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唯师是从的传统教学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与感悟机会的课堂上才有可能实现,为此教师要积极进行角色转变,在课堂上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人文教学环境,与学生一起探索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一起感悟一起分享,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机会。而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思想活跃、志向高远同时又缺乏经验、看事情不够全面,心智不够成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特别是对于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与信任。只有与学生建立和諧、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才能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文体验。
(二) 深挖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素养,教师要认真研读历史教材,剖析教材主体,深挖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比如我们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中的内容有“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等七个主题的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章节都体现着鲜明的人文思想,那就是中国人民一直在强国之路上追寻着,我们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我们愿意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大而贡献自己,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人文思想。比如在学习“侵略与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章节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正视我们民族和国家曾经受到的屈辱,形成弱国无外交的认识,激发学生投身国家建设,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理想抱负,并通过为学生介绍那些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而流血牺牲的先人,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再比如在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章节内容时,教师要依托教材,让学生看到我们国家的发展,通过一个个科技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为学生介绍聂耳、徐悲鸿、詹天佑等先辈辉煌成就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同样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让人文教育与教材内容完美结合,在增强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这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三)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加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比如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声画一体的优势,增强学生的人文体验。比如我们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大多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实际上这是很好的渗透人文教育的契机,比如针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一条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香港回归时的视频资料,或者播放《七子之歌·香港》的歌曲,加深学生对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侵犯的感受,通过人文素材的导入加强历史对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小组讨论法,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探讨,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和体验历史中的人文现象。比如我们在学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隋炀帝的这一举措进行评价,那么有学生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功在千秋的,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是功在千秋的;有学生认为大运河就好像长城一样,成就了一人的伟名却苦难了无数百姓,那是用最底层百姓的钱和血打通的运河;还有学生认为大运河的作用肯定是对国家有利的,但是其最初的目的却是为了方便隋炀帝南下取乐,为了享乐劳民伤财,因此大运河的功也不能掩盖隋炀帝的过。学生的看法都是合理的,通过讨论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大大加强,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既体现了人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评析历史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知识与人文精神是密切相连的,无论是在学科标准和教育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而这都将成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手段。与此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深挖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人文感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廖其建.从人文的视角关注人的发展——浅谈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0(6).
[2]刘佳佳.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速读旬刊,2015(9).
[3]柳建云.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作者简介:
刘明祥,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天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