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仪式活动增强师范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9-03-23孙艳梅
摘 要:师范生作为即将走向教育工作岗位的群体,他们肩负着教育未来祖国栋梁的重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下一代都有重要影响。其中,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是师范生需要具备的两个重要特质,这两个特质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这两种特质的强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而其中,仪式活动是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仪式活动;师范生;责任感;使命感
一、 引言
责任感以及使命感都是调动内心,驱使个人或团队去完成某件事的内驱力,更多是强调个人以及团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责任感以及使命感都将外部动力化成内心力量。个人或团队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更有可能充满激情投入自己的工作或者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产生更多的成功。
二、 仪式活动的必要性
仪式活动起源于人类仪式范畴,它更多是一种文化的投射。校园仪式教育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仪式;二是庆典仪式;三是纪念仪式。三种仪式的侧重点会存在差异,通过仪式发生在人通过了某一个特定关卡;庆典仪式则是特定某个时间在某个范围内进行的狂欢,如学校周年庆典;纪念仪式是传播校园文化,追思缅怀,传递学校优良作风及传统。从内涵上说,校园仪式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教育,将价值觀融于仪式中。
三、 仪式活动的作用
仪式活动不断在社会以及校园流行,是源于仪式活动带来的作用。
首先,仪式活动作为一种身份认可的工具,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凝聚感。高校学生面临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过渡,仪式活动的参与者都是相关者,将相关者聚集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整个团队的气氛。对于参与对象来说,仪式活动是将具有某一特定聚集在一起,有资格参与其中是体现对身份的认可。仪式上,所有参与者都统一行动,配合度高,参与者可以直接明了地感受到集体带来的凝聚感。
其次,仪式活动具有教化的功能。社会性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仪式活动并不是只有单一群体参与其中,本质上它也是社会性的重要体现。仪式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另一方面,主题性也是仪式活动的重要特征,仪式活动都是围绕主题开展,不同仪式传递不同的价值观。仪式活动较人类社会化的其他活动而言,它将抽象的主题鲜明化,借助仪式现场的氛围烘托,直接教化参与者。
四、 仪式活动的注意事项
仪式活动具有增加身份的认同感、凝聚感等作用,但是同时也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第一,仪式活动强调步调一致性,但也需要保持群体“自我”。仪式活动关注群体,关注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不意味着去掉人的“自我”。人除了保持群体性特征之外,首先必须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独立思考的个体参与并认可仪式活动精髓,才能将仪式活动精神延续,仪式精神在时代中熠熠发光。
第二,聚焦仪式活动,其他削弱仪式精神的方式都需要规避。仪式活动千变万化,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呈现,不同主题的仪式应该采用不同的活动呈现,不考虑仪式活动的精髓,随意采用其他表现方式不可取,会弱化主题。
第三,短期效果以及长期效果需要兼顾。仪式活动的短期效果以及长期效果应该相得益彰,只考虑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效果,则仪式无法延续传递,仪式本身想要传递的精神容易无疾而终。若只关注长期而忽视短期,则可能出现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关注度减少,被时代淘汰的结果。好的仪式活动应该与时代结合,随时代变化,不断延续。
五、 如何在师范生中开展仪式活动
师范生是祖国未来栋梁的直接培养者,他们毕业后都将走向教育岗位,教书育人。他们的素质对未来栋梁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师范生的培养有多种方式,如课程学习等,此外,仪式活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师范生中开展活动需要注意如下方面:
第一,明确师范生为目标主题。师范生是仪式活动的目标,仪式活动的内容选择以及呈现方式都应该与师范生特征相结合,站在师范生的角度,将主题内容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了解信息的工具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活动效果。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接受信息的数量以及方式,师范生处于该背景下,都受到信息化深刻的影响。因此,仪式活动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相关活动。如与视频软件抖音、腾讯微视等合作,在教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相关活动,如年度最佳老师评选等活动。这些增加师范生对即将走上的岗位的认知,增加师范生对于岗位的敬畏感以及参与感,也让一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再只是低头做事,让社会更加重视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工作地位。
第二,聚焦在师范生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师范生将来都是需要走向教师岗位,这个岗位对素质要求极高,而其中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教师岗位最重要的两种价值观。责任感让教师以培养栋梁为己任,关注未来栋梁的发展。使命感可以让教师更为关注自己的工作,把工作作为事业,以培养栋梁为己任。而同时,学生经常接触教师,老师所呈现的价值观会教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度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的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仪式的核心在于让师范生认识到即将奉献的事业是非常重要及不可取代的。当今少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缺乏的重要原因来源于现实的无奈。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是希望把社会向前推进,但是在行动过程中发现个人力量的渺小,长期的消磨使得师范生不再相信自己的力量。基于此,我们可以开展在特定日期,如教师节的前一周,在社会征集每个人对于自己老师想说的话,将其整理,在师范生中广泛播放,一方面让师范生鞭策自己向一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另一方面让师范生们知道他们将来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学生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以此增加师范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参考文献:
[1]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的实学:创造高收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2]杨洪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J].学理论,2012.
[3]倪辉.职业院校仪式教育的形态、特点及功能——基于道德的视角[J].江苏教育研究,2013.
[4]陈武林.使命感的生成源于深入人心的仪式活动[J].福建教育,2014.
作者简介:
孙艳梅,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