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以《奇葩说》为例
2019-03-23段亚楠
段亚楠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近年来,辩论逐渐淡出受众视野,辩论活动的特殊性使得辩论仅仅存在于辩论比赛中。高校中虽有辩论队,辩论比赛,但是大学生对于辩论的了解并不高。综艺节目《奇葩说》的开播使得辩论这一艺术形式再次进入观众视野。
一、辩论节目的发展
辩论,指意见不同的两方根据对于持方的不同理解,进行探讨的一种语言活动,有助于锻炼选手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临场反应能力。直观而言辩论可以综合锻炼辩手的各方面能力,但是受限于参与范围较小,并不能被大众熟知。主要是因为辩论的属性特殊,辩论要求言语严谨真实可靠。同时辩题的设立就具有难度性与深度性的统一;因此在辩论比赛时,所提及的专业术语,辩论术语,使得观众难以理解,扩大了辩手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辩手之间的交流十分严谨具有专业性,增加学术探讨的同时失去了趣味性,因此,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辩论十分晦涩难懂。同时反映出辩论是一个小众的语言活动,限制了现场比赛时的观众数量以及电视节目的受众数量。自《奇葩说》开播后,将辩论这个艺术形式传递给观众,同时为《世界听我说》《非正式会谈》奠定受众基础。
《奇葩说》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到目前为止,第五季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好评不断。《奇葩说》作为爱奇艺2014重点打造的辩论综艺脱口秀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高关注度和高点击率,总点击率突破十亿,平均每期收视不低于2500万,获得了2015年中国内容营销金瞳奖,2015年北京市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原创节目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奇葩说》取得了好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节目形式,将辩论与真人秀、脱口秀相结合,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参与范围不受限制即:“全民奇葩”你敢说你就可以来的口号吸引了各大阶级的选手,包含了专业辩手、大学老师、公务员等,扩大群众参与度,同时传播了辩论这一语言活动,让大众熟知。受益于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更加快速,受众更加广泛。
二、辩论节目的创新
(一)辩题的趣味性
《奇葩说》所采用的辩题十分新颖,具有趣味性以及现实性,比较通俗易懂,且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与传统辩题不同,传统辩题比较晦涩难懂,主要以政策辩、价值辩为主,大多辩题对于普通人难以接受,甚至对于辩手而言理解起来也是有一定的困难。以政策辩为例子,“当今中国大陆该不该废除死刑”辩题紧随时代的发展,对于社会上有争议的现象进行探讨,其讨论内容依据法律法规的完善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中常用术语损益比,解决方案,替代措施等专业术语观众并不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而《奇葩说》不同,所采用的辩题大多非常简短,单从字面意义上就能很好地理解该题想要讨论什么,同时选题跟社会现象紧密相连,更符合当代青年的生长环境,辩手的发言将自己的观点融入社会大背景之下,使观众感同身受,不断拉近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以第一季“相亲要不要AA制”为例辩题通俗易懂且与当今生活紧密联系。相亲逐渐成为单身青年脱单的方式,根据珍爱网数据显示,单身人群中超过六成有相亲经历,其中62.94%的人一年至少三次相亲,当今大部分人都有过相亲的经历,该不该AA制同时也是对于新时代男女关系平等的探求,该节目选取的辩题从身边小事情入手,选取具有深意与可读性较强的话题进行讨论,将辩题本身的价值融入节目轻松搞笑的氛围当中。
(二)辩手的互动性
综艺节目以收视率流量为其主要目标,所以会更加注重节目的内容形式。因此在拍摄上和后制作上也是非常的精细。首先,在辩手发言的时候,有辩手与观众的镜头剪切,一方面体现了辩手与观众的互动,另一方面体现了观众对于辩手观点的认同,观众更加认同辩手的发言,拉近辩手与观众的距离。室内节目大多以中近景为主,有利于交代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但是《奇葩说》与大部分室内节目不同,并没有固定使用中近景,而是融合多种景别,景别选取上非常灵活,受限于录制场地,机位大多以固定机位为主。海选的辩手来自各大阶层,在辩手发言时更具有趣味性,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使得观众将注意力放在辩手讲述的内容上。由于整体节目欢脱愉快,存在爆粗口的现象,后期剪辑中巧妙地做了消音处理,一方面是对于观众的尊重,其次也可以变现辩手的情绪激动,消音的处理使得节目更加具有趣味性。不难看出,具有趣味性的同时节目依然存在严肃性。但是辩论不同,辩论要求注意台风,稍有不慎就会关乎输赢。节目是为了娱乐,但是辩论则是为了输赢,双方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且奇葩说判定输赢的决定权最终在观众手中,导师也只是发表了个人意见。辩论不同,辩论中观众的参与度并不多,因此辩论更具有距离感。
(三)导师的功能化
大部分以导师为区分的综艺节目中,导师占有很大的作用,基本上都是按照导师的逻辑进行下去,但是该节目不同,让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导师的意见也只是在场面上进入白热化时期才会出现,导师也不会强制性的去灌输知识。在准备阶段仍有花絮的穿插,使得节目整体显得更加真实,且参加奇葩说的辩手,有高校的学生,有业内名人,具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导师的话语权虽然是权威的,但是该节目的初衷就是发现爱说话的,讲出多种声音。该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为马东,导师为蔡康永,高晓松等具有声望的业内大佬,因此他们讲述的内容更具有知识性,导师将双方的观点进行整理基于此再次发表自己对于辩题的理解,也因此更具有可读性。他们的意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权威,但是以不同的声音进行解读更是为节目增加趣味性。同时符合该节目的宗旨,讲出不同的声音。三位导师基于整体的节目的讨论氛围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讨论的氛围中,频出金句。不断赋予节目新的内涵,使得节目更具有文化内涵。辩论比赛不同,正式的辩论比赛均有评委决定最终的结果,由评委透出票,讲出自己投出的理由,可见评委的作用非常重要。《奇葩说》弱化了评委导师的作用使得节目更加平易近人。
三、节目制作与包装
《奇葩说》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其在包装与宣传上非常精致。首先是节目片头,节目片头画风与整个综艺节目链接非常紧密,十分风趣,片头与众不同,凸显奇葩,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胃口。片中字幕凸显特效,在发言辩手讲到精彩的部分时,便会有字幕更加凸显辩手的言论,节目整体轻松幽默,加入字幕特效更加吸引观众注意力。节目音效的选取恰到好处,开头轻松欢快,紧随发言辩手以及观众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当煽情时便会采用较为悲伤的音乐,更加烘托气氛,同时又可以很快地转变音乐风格,重新带动观众情绪。网络媒体时代,观众更加喜爱幽默风趣类节目,该节目以幽默风趣为主的同时渲染部分哲理,因此观众可以收获快乐的同时对于人生进行思考。且该节目前后并无太大联系,观众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回顾之前的内容,《奇葩说》的环节设置极其精巧,每一位辩手的发言内容以及态度都可以引起观众的思考,将这些镜头进行剪辑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作用。碎片化阅读以及泛阅读大背景下,受众对于长篇节目的需求并不大,因此节目组剪辑辩手的精彩片段进行营销,无形中带动受众的传播力度。
《奇葩说》作为一个网络综艺节目,可以取得现在的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其次对于节目本身而言就具有非常大的探讨意义,小成本高质量制作模式的典型代表。也是基于《奇葩说》以后辩论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辩题虽难懂但是辩手在努力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进行解释,奇葩说的成功推广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辩论,了解了辩论的形式。拉低了普通人辩论的门槛,让越来越多的去认识了解辩论,并不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以往高校中虽然有辩论队,但是大部分同学处于不了解,不知情的状态,但是该节目的推出使得更多的人在心中对于辩论有了了解。精彩片段的裁剪,经典语录的推广,甚至高校辩论表演赛中也采用了奇葩说的辩题,因此从广泛来看,该节目不仅对于节目取得了成功,也是推动了辩论的发展。由《奇葩说》衍生出的节目《奇葩大会》亦是如此,作为《奇葩说》的预选节目,两档节目的同时推出,加大了《奇葩说》的趣味性以及吸引了更多的粉丝。
四、结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互联网进入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胃口,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是小制作高质量的网络综艺节目并不多,奇葩说则是最典型代表,节目广受好评,收视率居高不下,无论是节目的主持风格,互动方式都带有着鲜明的标签。在马薇薇、黄执中、陈铭等专业辩手的影响下不断圈粉,无形中带动粉丝对于辩论的热爱,通过这种传播方式使得辩论的推广起着积极的作用,二者实现双赢。该节目播出以后,在有一种受众基础以后,同题材电视剧《你好,对方辩手》中马薇薇、范湉湉、黄执中知名“奇葩”的倾情加入,在网络上又一次带动辩论热潮,且多次被《人民日报》点名夸奖。受益于互联网时代,该节目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辩论这种语言活动,将辩论带到观众面前,而非以往的“神仙打架”,听不懂、看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