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院校开设翻译专业的意义

2019-03-22白玛才措

卷宗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资力量民族院校专业课程

白玛才措

摘 要: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上的长远发展,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民族院校在翻译专业开设上存在着经验上的空白,对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民族院校翻译专业开设现状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翻译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民族院校应该明确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的完善、教材的编著、师资力量的提高来提高翻译专业开设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民族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力量;专业课程

1 民族院校开设翻译专业的现状

翻译专业的开设能够满足目前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但是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渐活跃,但是专业性的翻译人才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在这一专业的开设经验上仍然不成熟,这对于民族地区翻译人才的培养造成了消极负面的影响,更无利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2 民族院校开设翻译专业的必要性

2.1 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國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国与国之间交流日益频繁的推动下,优秀翻译人才出现了供小于求的局面。相对而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翻译人才总体数量较少,这对于推动地区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转型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我国民族院校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就肩负了人才培养的责任,翻译人才也成为这类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2.2 帮助个人培养文化意识

在民族院校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能够利用院校的内外环境氛围,让学生更能融入到学习语言的情境之中,从文化的角度加深对一个民族或者是某种语言在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宗教以及思想行为等多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形成较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思维意识。

2.3 有利于民族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多样化

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民族院校所生存发展的客观外在环境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大众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民族院校必须打出自身在办学上的特色,进一步拓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路径。从民族院校的角度来看,设置民族语、汉语、英语等语言翻译专业能够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从而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3 民族院校在翻译专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目前民族院校在翻译专业开设上的现状来看,其在翻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翻译课程的设置多局限于英语等语言,忽视了民族语的教学;在民族院校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多只是将翻译作为一门简单的课程,不能真正满足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民族院校本身缺乏对翻译专业开设的重视程度。目前绝大多数民族院校都没有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对专业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来开设专业、设置课程,造成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相背离。这是因为民族院校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对翻译专业开设的认知,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重重阻碍;其次,目前民族院校普遍缺乏优秀的民族语、英语、汉语等教育教学上的优秀师资力量,学历和人数、实践能力、教学水平都出现了严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水准;再次,目前民族院校在翻译专业的开设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后,部分民族院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还较为落后,教师在翻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性的、灌输性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4 民族院校开设翻译专业的对策

4.1 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我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对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有着较高的要求,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民族院校在开设翻译专业的过程中应该站在理性与客观的角度,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在专业的设置与定位上,民族院校还应该结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基础适度、口径适中、实际应用能力、适应能力较强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为翻译专业开设的合理性找到正确的方向。在确定总目标的同时,民族院校应该根据翻译的难度,将教育教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个阶段,并且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4.2 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多元人才

民族院校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还应该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丰富,开设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通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多元化的翻译人才。

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民族院校应该开设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民族院校应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入手。其中,必修课程以传授翻译上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为目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与能力;而选修课程的开展则是以跨文化课程的开展为主,进一步提高翻译教育的整体水平。

4.3 适应民族地区,编写翻译教材

民族院校在开设翻译专业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教材是开展翻译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依据。而目前民族院校翻译专业在开设中出现了教材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注重翻译方法、翻译技巧的介绍,更应该将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知识囊括在内;少数民族院校应该根据民族的分布、市场发展的情况,发挥老师在教材编著上的能动性。

4.4 引进翻译人才,扩充师资建设

优秀的翻译教师是翻译专业开设、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民族院校的翻译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技巧,还应该具备口译、笔译等语言运用与翻译能力,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翻译经验与教学经验。但是,目前我国民族院校翻译专业存在着明显的人才缺乏问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族院校首先应该提高对翻译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另外,民族院校还应该加强对现有翻译教师的培养,通过同课异构、专家培训、进修学习、沟通交流等多种方式,促使翻译专业的教师获得长足的发展。

5 结论

民族院校在培养翻译人才上具有较强的优势,这是因为民族院校本就扎根于少数民族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文化影响力,且能够把握市场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民族院校在翻译专业的设置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仅不具备师资力量优势,在课程、专业设置上也有所不足。对此,民族院校应该认识到翻译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结合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从教材优化、师资力量提高等多个角度入手,不断提高翻译专业设置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施红梅,穆正礼,刘丽艳,李庆丰.少数民族地区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与政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1):86-88.

[2]李璠.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开展CAT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131-133.

[3]巴桑次仁.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翻译人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199.

[4]曲夏瑾.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33-34.

[5]魏清光.高层次少数民族翻译人才培养探索[J].民族翻译,2015(02):38-42.

[6]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2(03):20-24.

猜你喜欢

师资力量民族院校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怎样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效果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当前中国高中国际部教育何处去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