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德育方式与成效提升

2019-03-22陈小雨

卷宗 2019年7期
关键词:成效提升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应用,改变了高校德育方式,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高校德育方式为重点,探究“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德育方式与成效提升,进而促进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德育方式;成效;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信息资源优势与人才资源优势,使得高校一直处于社会发展的主流,对高校管理方式与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进而促进高校的发展。从这一层面上看,在“互联网+”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要紧跟社会发展主流,根据高校实际发展情况与教育目标进行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与进一步优化,相关教育人员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德育效率的提升,进而有效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1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育的发展契机

1.1 拓展工作渠道

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突破发展困境,为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互联网有效拓展了高校德育工作渠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得到进一步优化与拓展,为高校德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有了网络资源后盾,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多样化德育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与学习需求进行德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打破传统被动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高校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与能动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

1.2 提高社会化程度

在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社会化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性,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本质上看,高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作为一种系统化工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结合与协调,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三维立体思想教育,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而互联网的应用打破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学校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封闭,互联网作为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之间的桥梁,将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性素养的提升。

1.3 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互联网+”视阈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这主要由于互联网传播范围广与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的传统德育工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即时性,进而使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在互联网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虚拟身份进行感情的宣泄,这就是说,学生借助虚拟身份表现真实的自己[3]。在这一层面上,“互联网+”视阈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拓展与延伸,积极组织网络德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兴趣,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互联网+”视域下优化高校德育效果的主要途径

2.1 重视教育反思,树立良性德育机制

在思维与行为关系论中,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内部动因,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重视是效果提升的有效措施。对此,高校要给予德育工作充分的重视,并在“互联网+”视阈下,要对自身德育工作进行不断的审视与反思,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促进高校德育新模式的形成,进而充分发挥出高校德育工作的作用与职能。同时,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德教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地位关系,在完善德育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同时,德育工作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拓展与延伸,积极组织网络德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兴趣,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4]。

2.2 提高人员素质,实现德育价值的最大化

在互联网环境背景下,首先,德育工作者要进行自我优化与自我完善,及时更新与丰富现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断拓展自身的教育视野,掌握教育理论依据,进而明确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德育工作手段的创新与丰富,通过德育艺术进行个人魅力的提升,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使得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高校德育活动中,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提高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兴趣,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5]。其次,要始终坚持“三育人”教育原则,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以爱为载体,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关注,实时掌握学生的网络生活状态与实际生活状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发挥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作用。最后,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有一定的责任感与民族感,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西方意识对学生思维的侵蚀相对较大,为了发挥出高校德育工作的引导作用,德育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与民族意识,根据网络舆情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进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

地位。

2.3 实现疏堵结合,提高高校德育地位

在“互聯网+”视阈下,高校德育工作要与互联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军网络文化要地,发挥出互联网德育的作用。一方面,要强化互联网德育“拦堵”作用,政府职能要与学校职能进行有效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堵”上网络负面信息与信息通道,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进而有效避免负面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与侵蚀,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强化互联网德育的“疏导”作用,利用互联网德育方式,大力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积极组织丰富有趣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与道德文化层次,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借鉴成功教育类网站的经验,增强吸引力。例如天津大学天外天网站,集网上思想教育、新闻咨询、资源下载、娱乐互动及网上办公为一体,层次高又适合学生需要,而且运用的网络技术水平高,就起到了良好的网络教育示范作用。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德育方式与成效提升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在“互联网+”的环境背景下,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突破发展困境,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分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育发展契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教育反思,树立良性德育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实现德育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疏堵结合,提高高校德育地位等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兴趣,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明丽.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

[2]张静芳,陈进华.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2,06:115-119.

[3]封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德育与机制构建[D].苏州大学,2014.

[4]邓加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5.

[5]陈宁香,尹巧蕊.谈美国高校德育方式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建设的启示[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4,02:285-286.

作者简介

陈小雨(1990-),女,汉,重庆万州,文学学士,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成效提升互联网+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