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2019-03-22赵慧
摘 要: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对馆藏中文图书结构和资源利用情况及读者需求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其统计结果,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为图书馆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馆藏资源建设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是对现阶段图书馆馆藏体系所具有的各個属性进行检测、评估,即对由藏书数量、藏书结构和藏书的科学艺术价值等合成的总指标进行评价。只有通过馆藏质量评价,我们才可以全面、客观的掌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学科保障情况和读者阅读需求的满足程度。在复合馆藏条件下,馆藏结构更加复杂、馆藏利用方式也更多样。因此必须构建适用于新形势下的科学馆藏评价体系,才能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依据和保障,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训练的多方面需求。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以馆藏文献分类入藏情况,图书流通借阅情况作为统计数据源,对本馆中文图书馆藏结构和资源利用情况及读者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其统计结果为图书馆制订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参考。
1 图书馆馆藏与读者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1.1 馆藏资源结构分析
馆藏资源结构是否合理是评价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的种类,册数,2015至2017年新书入藏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馆藏学科结构,明确馆藏重点类别。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7年末馆藏文献中文图书的总量为155863种,550112册,其中馆藏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文学和经济。文教体育类图书相比较其他类图书数量优势明显,占据了图书总量的近四分之一,是本馆的重点藏书。这与本校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的办学特色是相一致的。另外本校其他相关专业也多与经济、管理、艺术、社会学科有关,因此这些类图书数量相比自然科学图书占比偏重。而文学类图书数量居第二位,则因为文学类图书可读性趣味性强,为大多数读者所青睐,可以满足他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从近三年新书入藏量情况来看,也基本上集中在文化教育体育、文学以及经济这三类。但在2016年,由于购书经费急剧缩减,而专业图书价格普遍较高,导致购买数量不足。造成相对价格较低的文学类图书入藏量反倒比文化教育体育类图书多些。可见购书经费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图书入藏的类别和质量,如果要保证图书馆的藏书专业特色,提高图书质量,足够经费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1.2 馆藏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通过对各类藏书量与流通量的统计,可以分析出图书馆重点藏书种类与体育院校师生重点利用的图书种类匹配程度。本文对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截止到2017年入藏的中文图书,按中图法大类统计了各类从2015至2017年期间的流通量,并计算出各类图书的流通比例,再与其藏书比例相比较,最后得出各类图书的流通藏书比。藏书流通比公式:f=x/y,其中x为各类图书流通量占全部图书流通总量的比率,y为各类图书馆藏量占全部馆藏总量的比率。见表2.
从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在统计的22类图书中,f值大于1的大类有:文学类1.69.文教体育类1.47,表明这两类图书在本馆藏书不足,难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还需多加补充。可见虽然从藏书量上看,文教体育类图书是馆藏数量最多的一类图书,但因为体育院校的专业性质较强,读者对体育教育类图书需求量很大,目前的藏书量和读者需求比起来还是有所欠缺,需要大力补充。而文学类图书尽管馆藏量也不少,但因为体育院校学生平时上课训练需要耗费大量体力,业余时间更愿意阅读一些轻松趣味性强的文学类书籍,因此对此类图书需求量也较大。f值接近1的大类有:哲学1.05,社科1.08,语言文字1.14,说明这三类图书馆藏配置比例比较合理,基本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而其他类图书f值均小于1,尤其农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等四类图书比率均小于1比5,表明藏书数量严重过剩,应适当减少购书量。
1.3 图书馆读者需求满足情况调查与分析
本文作者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读者中随机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针对读者对图书馆资源满意度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其中本科生64人,研究生34人,教师2人。专业类别为体育类53人,管理类20人,文学类16人,人体科学类9人,艺术类2人。基本涵盖了图书馆各类型,各专业的读者群体,他们的意见可以基本代表全校的读者。其中每天到馆的有51人,经常到馆的有39人,偶尔到馆的有10人。说明调查的读者对象大部分是经常利用图书馆的,对馆藏图书也较为熟悉,因此,他们的意见也更为确切和有针对性。他们中有64人认为图书馆的图书比较能满足他们的借阅需求,有12人认为可以完全满足,还有24人感觉不太满足,没有一人认为完成无法满足。对感觉不太满足的读者,我们也统计了读者认为有待改进的资源类型和专业种类。
统计结果表明图书馆的藏书还是可以基本满足大部分读者的需求,但能达到完全满足的比例还是偏少。而不太满足的比例还是比能完全满足的人数多一倍。说明我们的藏书质量还有待提高,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还有所欠缺。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资源种类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文学、社科和体育教育类,这和我们通过流通藏书比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这就对我们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必须根据读者的需求情况不断调整我们的采购策略和途径,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来开展我们的采购工作。
2 馆藏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馆藏质量评价方法
馆藏评价的方法多样,每种方法由于角度和侧重点不同,都有其各自的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应该互为补充,综合利用才能对馆藏情况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在实际制定馆藏评价体系时,可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对馆藏文献进行分析,从而对馆藏文献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馆藏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2.1.1 统计分析法
通过统计馆藏文献的数量、新增量、流通率等数据,结合数学计算和公式,对馆藏资源结构和读者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馆藏资源质量做出评价。由于目前各馆普遍使用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在系统中的各种馆藏数据和流通数据比起人工统计更为准确而易得,所以目前这也是各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评价方法。
2.1.2 用户评价法
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举办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或通过网络等形式对读者进行调研,征求读者对馆藏资源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读者反馈情况来对馆藏做出评价的一种方法。用户评价法能较真实、客观的反映读者的实际需求,可以加强馆员与读者的沟通与互动,是一种可以长期、定期开展下去的有效方法。善用此法,可以对馆藏建议起到查缺补漏之效,但要注意调查的读者要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统计基数越大,得出的结论越能准确反映读者的需求情况。
2.1.3 书目核对法
书目核对法是指将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书目进行逐一核对,以评估馆藏资源的收藏的完备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与书目进行核对比较,可以了解馆藏文献的空白与缺失之处,为馆藏评价提供依据。此法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馆类型不同,服务对象和性质各不相同,在选择比对的书目时需结合自身情况慎重选择,考虑书目的权威性、全面性和适用性,同时应具备更新性,这样比对的结果才能客观反映馆藏资源的质量。
2.1.4 专家评价法
图书馆邀请具有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和学术科研带头人,审核图书馆学术类文献收藏情况从而对相应学科馆藏进行评价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但易受制于学科专家个人学术风格及喜好影响,主观性较强,但此法对于提升一定范围学科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 馆藏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评价体系,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根据体系构建原则和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特性,现将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由资源保障、质量评测、利用分析、成本效益四个一级指标构成;第二层次由文献总保障率、馆藏时间结构、馆藏利用率、书刊使用效益等十八个二级指标构成,参见表1。
2.2.1 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方面主要从文献数量和馆藏学科结构等方面来衡量馆藏情况。纸制书刊和电子资源是馆藏资源建设的基础,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谈及质量。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馆藏学科结构与学校学科比例相符,才能更好的发挥服务于教学科研的作用。拥有馆藏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完善、内容充实全面的特色鮮明的馆藏,才能更好的服务读者。
2.2.2 质量评测
馆藏质量是馆藏资源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核心书刊的占有率是衡量馆藏质量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采用引文分析法和书目核对法先确定馆藏重点学科的核心书目,以此为基础来计算核心书刊的占有率。电子馆藏也是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质量也是衡量馆藏质量的重中之重,电子馆藏的数据来源、更新速度和资源共享性等方面也是评价馆藏质量的重要指标。
2.2.3 利用分析
馆藏资源利用分析是衡量馆藏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馆藏利用率、流通藏书比、资源下载率,这些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直观、准确、说服力强,可以真实反映出馆藏资源被读者使用的情况。利用率越高说明馆藏资源与读者实际需求的符合度越高,馆藏质量才越有保证。
2.2.4 成本效益
在追求提高质量的同时,图书馆也应注意到资源成本的问题。否则不计投入成本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行不通的。资源成本效益分为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两方面,效益产出越高(馆藏利用率高)则利用成本越低,可以直观反映出图书馆经费使用的合理程度。
3 图书馆馆藏评价体系基础上的资源建设新策略
3.1 建立长效的馆藏质量评价机制
馆藏资源评价是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定期持久的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去,才能对馆藏资源建设工作起到有效的规范和指导,保证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定期对馆藏资源学科结构、资源保障率、学科覆盖率等情况进行统计,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保证馆藏资源购入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为管理决策者和采访人员掌握客观准确的馆藏信息,科学合理的使用采购经费,确保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具体而客观的数字依据,降低人为决断的主观盲目性和随意性。
3.2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的馆藏资源体系
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的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工作中要始终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馆藏质量评价体系中,尽管我们有多个指标来衡量馆藏,但读者利用情况和读者满意度方面仍然应该做为重点指标,加大权重。我们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资源采购前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征求读者意见,资源采购中定期通过统计各学科资源利用情况来不断调整采购重点,根据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文献发展策略,建立完善的馆藏资源体系。
3.3 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多种资源统筹协调发展
根据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每年文献采访工作开始之前,制定完善的采访计划和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保障入藏文献学科结构的合理性。在采访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在兼顾各学科文献资源平衡发展的同时向重点学科倾斜,另外,在保证一定数量纸质资源的基础上,资源建设重点应逐渐转向新兴的各种电子资源,如电子书,专题数据库等。才能做到突出本馆特色馆藏,多种资源协调发展,合理分配采购比例。
参考文献
[1]范欣宁,等.大学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方法探究—以部分高校本草类馆藏图书实证探究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5):28-34.
[2]晁和国.高校图书馆藏书分析与评价[J].图书馆学刊,2015(7):53-56.
[3]张晓青,张颖,李瑞芬.现代大学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的评价[J].情报资料工作,2005(2):44-46.
作者简介
赵慧(1972-),女,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采编部主任,情报学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