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道路档案”提升交通治理水平的探索
2019-03-22邓仕平
邓仕平
摘 要:道路的设计和管理与人民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反映当地综合治理的水平,是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直接体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道路管理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引入档案管理的概念,提出“一路一档”的构想,寄望以“道路档案”来提升交通治理水平,为广东在社会治理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献言献策。
关键词:道路;社会治理;道路档案
人类建造道路的历史已有几千年,几乎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20世纪初,随着汽车的大量出现,道路建设的要求和档次也越来越高。道路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影响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道路治理水平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缩影。
1 道路拥堵原因分析
一篇关于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十大拥堵路段和十大拥堵景区的报道,引起笔者对交通治理的思考。在国庆特殊期间,高速公路和景区遇到出行车辆和参观人数井喷的现象,社会公众是可以理解的。从道路交通规律来看,这种现象属于偶发性的交通拥堵现象。然而,平时生活的地方总是堵车,“交通堵塞”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交通堵塞”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出现常发性交通拥堵有以下原因:
1)经济发展的结果。首先,经过改革开放40年,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出行工具由自行车转换为轿车了,大量的家庭都有条件购置汽车[1]。其次,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低价位汽车的出现使公众购买汽车的门槛程度降低。最后,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公众需要利用汽车这一工具来进行生产生活,汽车成为很多群体的生活必需品。
2)老城区道路建设与日益增多的汽车量之间的矛盾。老城区的道路修缮工作和拓宽工作与日益增多的汽车量之间是一项典型矛盾。大量城市老城区当时在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缺乏前瞻性,很多老城区的道路“年龄”较长。原来供两个轮子走路的道路肯定难以承载大量的四个轮子的轿车通行。就算能通行也是慢慢地前行,速度一慢下来自然导致拥堵。
3)新城区道路建设缺乏科学性。老城区是因为历史原因没法扩宽路面导致堵塞,那新城区为什么经常出现堵车现象?首先,部分地区道路建设缺乏前瞻性,没有预判未来该地区发展所带来的车流增长趋势;其次,道路建设缺乏整体性,相关部门经常围蔽道路导致交通受阻是常态。例如,道路中出现坑洼时需要修缮时,需要对相关道路进行围蔽;相关单位为在道路下面铺设管线而挖开道路时,也需要对相关道路进行围蔽。又如,车流量较大的道路设计不合理,存在道路路幅狭窄、非交通占道突出的现象。
4)交通设置缺乏整体性。部分地区的道路设计没有顾及整体布局,道路之间的衔接性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或回流[2]。道路通行是否顺畅跟直行、转弯、掉头、单行、双行、等候等交通设置是否科学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掉头车道是前进方向的最左边,过一段时间却变成是前进方向的最右边 。在一些码头入口的路面位置,转弯车道根本就不能满足货柜车通行,货柜车只能占了一条甚至多条直行车道,好不容易才能顺利进入通向码头的道路[3]。有些交通灯路口设置公交车站,公交车一出站就要从最右边的车道短时间内切向最左的车道,经常跟直行等候通行的车辆“打架”。正是由于设计不合理,致使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造成交通事故而交通堵塞。
2 建立“道路档案”,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道路档案”管理就是网格化管理的一种创新。因此,有必要建立“道路档案”,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层面入手:
1)建立“道路档案”管理系统,明确职能部门的权限。交通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交通局、公安交警、城市管理、国土等各个职能部门。涉及部门多,容易出现“推诿”、“缺位”等现象。建设一条道路,需要哪些部门审核?划分几车道、单行还是双行,哪怕是虚线、实线,是哪些部门审核?围蔽道路的交通管制和预案是否科学,哪些部门来监督?不少群众遇到类似这些情况,要反映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要投诉没有畅通的渠道。因此,要建立和完善“道路档案”管理系统,要求各职能部门在道路开展任何事情都必须在系统上做登记,接受群众的反馈和善意的意见,搭建共治的治理平台。
2)科学设计“道路档案”的分类和归档信息。为了完整记录道路管理过程中的事件,防止道路治理上的“任性”行为,有必要科学设计“道路档案”的分类和归档信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设计和建设部分。此部分可以包含道路建设许可、图纸、施工单位资质、道路设计科学性论证等材料。第二,日常养护部分。此部分包含道路开挖、围蔽、清洁、洪涝、塌陷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时长。开挖、围蔽等事件频繁出现,折射出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协调和沟通。十多个部门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导致群众每个月出行都不便。第三,交通治理部分。此部分包含道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次数、出险金额,准确记录交通拥堵度或拥堵指数、保险理赔等数据,从而计算出因交通治理不给力导致社会经济损失的明细账。第四,社会治理部分。此部分包含道路被占用经营、摆放杂物,违反交通秩序行为等情况记录。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安全教育宣传,建立检查和培训的台账。
3 “道路档案”的成果运用
“道路档案”管理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公开以及容易接受监督。通过建立“道路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对职能部门在交通治理上的考核评价。创新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道路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推动交通治理的关键。
第一,对于设计单位来说,道路的走向、几车道、实虚线等技术问题不是随便决定的,它是科学论证的结果。香港政府在这方面就凸现科学决策的执政理念。他们要评估这条道路有多少人出行,有多少辆车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因素,极少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在香港地区,很少出现公众今天看到是实线,过几天变成虚线的情况。
第二,对于交通管理、规划部门来说,该路段堵塞时间越长,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说明这个路段就是交通黑点。职能部门就要启动机制进行调研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是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是交通设置不科学?弄清楚了给群众一个交待。建设方面涉及立项、资金,一下子难以解决的,做好宣传并配足够的交通管理人员进行疏导;对于交通设置不科学的,马上整改优化并从源头上进行问责。
第三,对于街道、城管等部门来说,由于被非法占道,让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窄,影响机动车的行驶,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人员伤亡,就必须拿出有效措施来整治。有些街道就加固护栏,把人流和車流分开,有些就没有,不少行人横过马路,险象环生。
4 结束语
习总书记给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的其中一个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交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抓好城市交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严治理交通违法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建立“道路档案”,能够有助于道路建设工作以及道路规划工作,缓解各种交通拥堵的现象。道路拥堵行为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阻碍中国梦的推进。本文就道路拥堵原因进行剖析,从建立“道路档案”以及健全档案管理体系等两个层面提出相关性意见,并对“道路档案”的成果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开展道路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文令.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对策[J].热带地理,1999,19(3):79.
[3]邓毛颖.广州市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及改善途径[J].城市问题,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