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03-22王惠惠
王惠惠
摘 要: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其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所有群体。流通服务是图书馆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其建立了图书与读者之间的关联,同时也是图书馆中主要的服务窗口。所以,如何更好地服务读者、提高流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议论了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对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趋势。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也引进了新的管理技术,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目,提高流通管理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但是,现阶段流通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秩序,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进而提高流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 现阶段图书馆中流通工作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缺乏对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视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颠覆了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形式。在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由于图书馆管理者一直以来将咨询和网络服务作为流通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对于流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却缺乏正确认识和重视度。首先,从配置人员方面来说,流通部门所选用的人员在学历和职称、专业知识和技术上较低,而能力较高的人员则分配在其他技术岗位,不仅造成专业岗位工作的失衡,而且消减了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热情,容易使图书馆形象受损;其次,从工作人员的培训上来说,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并非都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因此,在未通过完善的岗位专业培训,就将其安排在流通管理工作中,造成馆内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低,极容易给实际流通管理工作带来严峻负面影响。
1.2 利用科技管理手段,自动借还书籍频繁出错
众所周知,图书馆中书籍众多,包罗万象。许多书籍名字类似,不易区分。所以,在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是将图书借出时管理人员应记录详细信息,归还书籍时也要做好相应记录,准确归类,确保管理工作秩序进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引进,图书馆实行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流通管理服务。智能化的图书管理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局限,读者能够通过计算机设备自主借阅、归还书籍,为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也提供了诸多便利。正是因为配置人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配置的工作者不仅学历低、年龄大,而且计算机操作能力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手续办理过程中出现错借、漏借、错还、漏还等记录差错。此外,图书馆流通系统配置低和读者自身错借、错还等因素,也是造成图书馆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混乱的记录差错不仅容易导致图书的丢失,而且还会导致读者受冤,使图书馆形象受损。例如,读者在不了解图书馆入库和借还程序的情况下,将还未处理的书籍随意放进处理后的书籍中,导致书在入库中无记录,从而出现错误。
1.3 读者的不文明借阅不利于流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的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的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虽然图书馆开放了开架式借阅使读者的借阅积极性和图书流通率获得了提高,但是却导致馆藏书籍出现错架和乱架的现象,甚至出现借阅书籍被损坏等严重问题。随着图书馆转型成为大流通服务一体化模式后,因此,读者可以随意获取和翻看书库中的书籍。在选取书籍的时候,少数读者因缺乏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对流通管理人员的尊重,违反借阅制度,盲目乱取、乱放、乱插,造成书籍的错架和乱架,严重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增加流通工作者的工作量。甚至有的读者刻意撕毁书中磁针进行违法盗书的行为造成图书馆书籍的流失。这样以来,增加了流通管理的工作强度,图书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图书归类,长期以来,管理人员难免会出现倦怠心理,缺乏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馆内书籍在摆放的过程中,因摆放过紧,读者在取书籍的时候动作粗放、过猛,极容易导致书面磨损、书标磨掉等现象,甚至,有部分读者在书籍上乱涂、乱画污损书籍,还常出现代借扰乱正常借阅秩序、设置检索密码妨碍其他读者检索图书等现象,不仅使书籍借阅严重受到影响,而且为流通管理工作者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带来麻烦。尤其是那些流通率和实用价值极高的书籍。例如:各类专业书籍、小说类的书籍、各种网络书籍,以及各种参考资料类的书籍等。这些书籍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所以被借阅的次数也比较高,书籍损坏的情况也相对严重。随着这种现象的
2 开展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2.1 大力宣傳文明读书
图书馆流通工作管理应做好借阅前的宣传工作,提倡文明读书,爱护书籍,提高图书管理的有效性。传统的宣传方式都是以大课堂的形式进行的,许多读者对于大课堂的形式具有很强的免疫力,没有具体而感性的教育手段,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入馆教育的形式值得探索,形式也可以很多样。许多读者对于电脑的接触较多,就可以采用电子课件的形式。对于图书馆的分类方式、馆藏布局、检索知识都可以进行专项教育,使读者在选读书籍的过程中能直接选取自己想阅读的书籍,节省了一定时间,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现场教育,组织学生边参观边讲解,加强感性认识,提高读者兴趣,可以获得较佳的教育效果。
2.2 提高书籍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现代图书馆的运转全面依托现代技术,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图书归还等环节都全部由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网络检索、图书信息、借阅信息的录入与管理都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更进一步的,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可能带来不断的革新,馆员的业务素养必须要全面而超前,同时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图书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时俱进地选择管理方式,提高专业管理能力,不断优化流通管理方式,进而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2.3 优化管理方式,完善岗位制度
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除了需要工作者拥有较高的热情外,完善的岗位机制和管理机制也是保证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可以将图书馆的书库在划分若干责任区后,采用专人专区管理的方式,根据书籍文献采集、分类、编目、借阅、检索、咨询等环节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机制和管理机制,避免书籍自动借还过程中出现差错,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同时加强各区的巡逻管理,及时纠正读者对书籍盲目乱取、乱放、乱插等现象,并设立清晰和醒目的引标,帮助读者正确借阅,减少读者不文明借阅和损坏书籍的行为现象为流通管理工作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流通管理服务是图书馆中基本的管理方式。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图书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并建立健全的岗位管理机制,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优化管理方式,进而提高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美珠.浅谈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4(06):259-262.
[2]熊凤林.新时期图书馆流通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12):224-226.
[3]全丽波.影响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245.
[4]高夙金.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0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