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2019-03-22沈卓
沈卓
摘 要: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具有缓解人们压力的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设计具有实际意义。文章从大学生行为活动角度出发,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原则理念,研究出一些可缓解学生压力和具有改善健康功能的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希望对校园景观设计提供一点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是相当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而在设计以师生为活动主体的大学校园景观时,尤其要考虑到师生的生理、心理需求。该文通过研究大学校园公共景观对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和关系,对未来校园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个性文化学校景观
(一)个性文化学校景观的内涵
有个性的校园景观是学校特色的显著有效表现方式,不仅能让学校师生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还有利于学校塑造其整体校园文化特色。
(二)塑造特色校园景观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塑造,在内部校园景观上体现学校文化元素,包括显性的视觉符号与隐性内涵的情感体验,将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场所精神,使学校师生、外来游人都能在体验中感受到校园文化。
第二,凸显特色的学校文化形象,有助于学校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和教育品牌,增强办学动力、活力与品牌认同。
第三,一个大学的特色校园景观,不但为师生的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而且有助于提高师生地归属感、自豪感与凝聚力。
二、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安全性原则始终应该被放在首位,校园安全应该包括两大方面: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环境安全方面:如道路的路面不能过窄;弯度不能很急;坡度不能太陡;要区分人行道、机动车道;不得种植有害含毒植物;校园景观池等易滑落的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警告牌等。
心理安全方面:人们都希望在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中学习生活,像距离过近的座椅、狭窄的过道、刺鼻的气味都会给师生带来压迫紧张感,因此在布置室外休憩座椅间隔、植物与人的距离、设置空间大小尺寸等方面都应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并按照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标准来进行安排。
(二)功能性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中,功能性原则主要由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部分组成。物质功能指的是要可以满足日常师生的教学工作、休憩生活等;精神功能则是要可促进师生交流、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等。
(三)无障碍原则
人性化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设计原则就是无障碍原则,设计上要考虑那些有特殊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女性、儿童和老人群体的需要。学校的规划与设计应根据师生的活动范围和特点,在校园道路、走廊、坡道扶手、厕所、空间出入口、楼梯、座椅等位置来用灯光、颜色进行区分、标识,保证他们能够方便安全地到达各处。
(四)生态原则
景观生态原则意指把人和周边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也必须尊重自然历史环境的客观规律,不能打破原有的校園生态环境平衡,要尊重保护自然环境。
(五)特定文化气息的原则
特定的校园文化气息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提到清华园大家肯定联想到清华大学,提到樱花肯定想起武汉大学,这些特定的景观已经形成一个大学的特色,好比大学的一张名片。校园特色文化的意义就是在潜移默化中给人提供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内涵常常体现在建筑、景观环境中。在设计大学校园景观时,应根据特定的校园历史文化环境以及原有的建筑精神气质,又不失时代特色,用一种现代化的手段方式来为学生传达一种文脉气息。
三、校园景观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活动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现代校园景观设计如果站在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不仅仅能使设计师更了解环境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使设计变得人性化,还能够促使设计师塑造出舒适自然、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户外景观空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校园景观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校园景观设计宗旨是要设计出适宜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适宜环境,所以要注重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作为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站在使用者的心理角度来体验自己的设计,因为环境中人对景观的感受比景观自身更重要,这就是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人际距离
对大学校园进行景观设计时,人际距离在设计中应该首先被考虑,每个人周围都存在着无形的“个人空间气泡”,即个人心理上所能承受的最小空间范围,一旦这种空间范围过小就会导致环境中的人出现不舒服感、情绪变得焦躁等情况的产生。这就是人际距离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不合适的人际距离会让环境中的人受到负面影响而合适的距离则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情绪。
例如在人流量较大、较集中的环境下,人们就会需要较大的个人空间,如休憩广场、宽敞步道等。此类宽敞的公共空间环境多以硬质铺装为主,配以适当的植物再加一些景观休息坐凳。
2.空间私密性
空间的私密性指的是个人不愿意受到外界干扰的私密空间(不是指绝对封闭的空间)。在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通过植物配置来营造私密空间感,如用花丛、绿篱笆、景观墙等不同的组合植物形态来围合限定空间,而限定作用也随着植物形态界面的愈高、愈密变得愈强。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休息区应设在边缘由可以遮挡视线的景观植物所形成的具有封闭感、隐蔽性高的区域,人们往往更愿意在这样隐蔽性能好的环境空间中进行私密交谈或独处休息。
3.色彩心理
人类行为、情绪的变化与环境中的色彩有很大的关联,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造景时,会参照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色相变化来进行环境植物配置。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利用植物造景时,运用植物的种类不宜超过人类视觉舒适感的临界值4种,所以在搭配彩色花草植株时要注意色彩的均衡,以免出现过于繁乱的视觉感。
四、校园景观设计方法
(一)广场景观设计
校园广场不仅仅是为在校师生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区域,往往反映出一个校园的精神文化。因为校园景观广场的受众量大, 参与人广泛,所以设计时要确保广场与整体空间环境的融合,景观广场的设计风格不能独树一帜,要与学校整体定位风格相协调,要保证人们在环境中的舒适度与视觉美感。
(二)道路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道路设计强调的是将生态环境与校园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完善道路空间结构和赋予其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设计道路绿化景观时,要展现出植物排列的层次韵律感,可以采用高低错落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呈现出疏密有致、色彩均衡、地域性和多样性浓郁的植物生态景观。
由于大学校园本身具有开放性特征,所以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原有自然生态风貌例如山体、水系、森林等,形成绿色校园生态体系,体现校园道路绿化设计的绿色生态性。
(三)景观小品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艺术小品和景观设施是可以让空间环境活起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景观小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也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从精神功能方面来看,它们可以改善校园环境的整体形象从而提高整个校园的艺术氛围,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
校园景观小品不仅从观赏角度可以给师生带来美的体验,还可以在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同时给师生使用校园空间带来便捷。常见的校园景观小品除了具有美化功能的雕塑、壁画还有许多带有功能实用性的景观小品,最多的就是可供师生休憩的花坛边缘坐凳、庭院布石等。
(四)景观绿化设计
在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使用植物的香味材质等特性,植物本身不仅可以作为主景构成部分,还能作为配景形成有层次感、结构清晰的环境意象。有层次感的植物绿化景观和合理的植物空間配置能营造出良好的空间环境,有效减缓环境内使用者的不良情绪。
五、结语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发展应该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要具有能满足师生学习、工作、娱乐等功能特性。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对大学校园进行景观设计,并且在景观设计中加入能体现当代教学宗旨的理念元素,从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灵感和创新意识,培养其现代精神,使师生感受到浓烈的校园历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薛健.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创意空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赵瑞祥.景观疗养因子对机体作用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9,(3).
[4]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白华,黎开谊.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7]朱绚绚.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D].重庆大学,2009.
[8]辛艺峰.城市细部的考量——环境艺术小品设计解读[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9]徐磊青.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