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

2016-07-16高翔

现代园艺 2016年9期

高翔

摘要:居住区绿化不仅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也要不断增进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还要切实考虑小区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征,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为提高小区绿化质量,需要让绿化设计与小区周边环境及建筑空间相协调,让绿化布局和构景做到繁简得当,让植物生态群落丰富多样,并且应注意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方法提高绿化的生态效应。绿化设计构思应符合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能引导和创造积极而愉悦的邻里休闲及交往空间。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环境心理学;生态群落

我国居住区建设的不断发展极大带动了小区园林绿化的建设,在优秀的居住区绿化作品不断涌现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研究。以下就小区绿化设计的几方面并结合自己设计工作中的感受来做一些探讨。

1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充分实现人性化的设计

首先,绿化环境应与整个小区的空间和建筑风格相呼应,需注重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脉,与周边的环境及城市空间相协调。为此,要求在规划阶段对小区的建筑和绿化环境有较为统一的规划和概念设计,避免将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完全割裂。再者,绿化景观设计应注重巧妙地提升居住区文化内涵,营造场所精神。美好的精神感受和情感抒发是人的高层次的需求,它应该作为绿化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同时,在当今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情况下,小区环境需要更多地考虑为老人创造舒适、安全、愉悦的室外休闲空间。老人们往往更需要这种居住公共空间来提供交流的机会,设计中应在材质的舒适感、地面的防滑性能、屏障植物的隔音性能等各个方面的考虑,并设置遮风挡雨和防晒设施及无障碍设计等。还有,设计中要确保供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的绿地空间有充足的日照,雨天有躲雨处,在夏季有合理的遮阳设施等。

2繁简得当的平面布局与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

一方面,绿化构景要素应繁简得当,布局应自然明快并富有个性。目前有些小区绿化设置了过多的小品、雕塑和硬质铺地等,这样不仅会降低绿化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效果。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看,相邻空间中的过多要素和信息的呈现,容易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紧张感,并使空间和构景要素的涵义产生含糊性和矛盾性。例如,有些过于追求复杂几何图案的平面和道路系统的设计,实际却使空间出现混杂感,人居环境中更适合于采用简洁生动的自然式或半规则布局,让其各个要素自然而明快,具有平和宜人的特质,并能很好地与建筑空间相互映衬和融合。另一方面,植物应是绿化环境的主体,要发扬我国传统园林文化中善于应用植物要素的特点,利用植物的高矮、疏密、枝形、叶色等来营造审美情趣及意境。绿地植物配植要重视季相变化,让春季呈现烂漫的花景、夏季形成浓郁的树荫、秋季有斑斓的叶色、冬季有丹果点缀等。小区内的不同绿化区域内的主体植物也可有所变化,比如,在集中的空间群植樱花或桃花,以形成气氛浓郁的春花观赏区,而宅间分散绿地选择种植白玉兰和二乔玉兰,让春意渗透到各个角落。植物的配置要注重空间前后和上下层次感,形成丰富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及草坪的错落,并做好常绿和落叶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有一定复杂度的植物群落,以利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3设计理念与大众认知的一致性

绿化景观设计者的意图和理念只有当与游人的认知产生共鸣,并且符合参与者的行为特征、生理和心理需求时,才能真正达到其预期效果,而现实情况经常可能有很大差距。有些仅从表面构图上看较好的设计,却可能因不符合人的行为习惯而导致不能吸引游人或给人带来不便等。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行为特征是随着年龄、性格、文化和职业背景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设计中需要二者兼顾,既要让主要环境得到大部分群体的接受,也要营造出一些能适合不同人群的局部环境。例如,局部空间中人性化的尺度,巧妙而有节奏的空间开合和序列变化,合理的声、光、热环境以及便利的活动和休闲设施等。

4营造愉悦的邻里交往空间

绿化设计需要巧妙地设计空间和休闲设施,积极引导居民的休闲活动,以促进邻里间愉悦的交流。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不同的领域感能很大程度地影响人们的交流愿望和质量。小区绿化设计应充分利用住宅之间的各种可绿化用地,营造不同层次的半公共和半私密空间,结合运用空间开敞和闭合的变化转换之设计手法,并同时在空间中精心设置各种便利而趣味的游憩和景观设施,以吸引人们前来活动和相互交流。例如,休憩区中园凳的布置方向和相对位置应力求增加人们的视线接触机会;在儿童玩耍区旁边精心布置舒适而景色优越的老年人休息区,并增添工艺盆景、花鸟鱼虫等让老年人产生兴趣的观赏内容和优越的交流环境,促使老人在看顾孩子的同时,可以与同龄人有良好的交流。还有,细致布置为两代人共同游憩的局部空间和园林设施等,都是需要深入考虑的设计内容。另外,空间和休闲设施的布置也要考虑小区人口结构及变化趋势。将来老龄人口的增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逐步推广等都会对绿化设计有所要求。住宅区内组团和户型的不同特点可能会使区内人口年龄分布不均,而老年人对绿化空间和设施的依赖大于一般人群且又行动范围有限,因此,绿化设计应着眼于每个组团乃至每栋住宅单体,细致考虑步行距离,无障碍设施,遮阳隔音及局部小气候的营造等诸多因素。例如,笔者参与设计的“希腊村”住宅区环境与绿化设计(见图1所示),该居住区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海滨地带,小区基地地形起伏较大,建筑空间参差错落,形成了诸多不同形状特性的宅间空地及组团间空地。因此,在环境绿化设计中,主要力求针对每个空间的特质,巧妙结合地形的变化,安排高低错落,前后掩映的植物群落,并配以适当的小品、朴实的石板铺地等,精心营造舒适宜人,有本土风味的社区优质邻里空间。

在图1中的局部绿化空间中,地势起伏且不规则的小区环境被绿化要素有机地分隔和连贯,邻里的交往和休闲活动被巧妙地引导和安排,无障碍设计也得以与矮墙及植物群落有机结合,共同构筑人性化的小区环境。

5注重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营造低能耗的优良的社区环境

屋顶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还能有效地减少屋面的雨水排放并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还有消弱城市噪音,增加空气湿度,净化水源等作用。屋顶绿化分为草坪式,组合式和花园式,植物种类宜选择姿态优美且植株矮小、浅根而抗风力强的小乔木、花灌木和球根及多年生花卉。宜选择一年生草本植物,如草花、蔬菜、药材等。同时,屋顶花园中也可以设置适当的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

绿化应针对建筑内外部空间的布局特点,让室内绿化和室外景观相互结合。笔者体会,对于合院式建筑空间,应让优美的室外环境和室内绿化紧密结合并相互映衬,以产生更加优越的绿化效果。还有sherwood Village老年公寓,利用屋面平台绿化并与室内绿化环境相互结合,同时设置花草蔬菜种植区,鼓励老人们积极参与栽培和维护活动,增添生活情趣。另外,墙面垂直绿化、阳台和棚架绿化也都是增进整个小区绿化效果的很好方法。据研究表明,绿化植物可以反射和吸收投射到建筑物墙面的太阳辐射热量的70%左右并同时提高小环境的空气湿度,增加含氧量。

综上所述,只有更加切实地考虑居民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精心地设计适合不同特性居民的人性化空间,增加有利于老年人的设计细节,在增强美观效果和塑造场所精神的同时,也提升其生态节能的综合性能,未来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才能真正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要求并日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