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价值冲突下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2019-03-22李晓勤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价值观

李晓勤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同时也是塑造青年价值观,促进青年全面成长的指引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不断冲突和碰撞,青年爱国主义思想被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攻击和渗透,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倡导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要讲清基本要求,更要阐明其内在要求的正当性,从当代青年价值追求的特征出发,从爱国情感、爱国动力、爱国实践的方向着手,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深融入青年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正促进青年对爱国主义精神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的转化。

一、当代青年价值追求的多重冲突

(一)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矛盾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年整体价值观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冲突,一些青年常常感到困惑,这也给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带来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让青年在个人与集体、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中迷茫和困惑。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就的同时,当代青年正面临着社会的精神颓废和道德沦丧。他们都渴望物质财富,但同时也感叹“世风日下”。他们试图摆脱狭隘的功利主义,但他们无法摆脱不良社会氛围的侵袭。第二,当代青年通常很难决定他们应该“诚实”还是“聪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当代中国面临着中国传统美德的丧失,如艰苦奋斗精神,对劳动、勤俭和诚实的奉献。第三,当代青年经常面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选择,青年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对立起来,造成其内心爱国主义情感的困惑。第四个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面对现实生活中就业困难,住房等实际问题,当代青年常常感到不满,思想的价值判断摇摆不定,难以找到准确的立足点。第五,对家庭,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存在一定的差异。家庭和自我的责任在个体中更为突出,而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则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因此,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辩证统一,从青年最根本的自身需求为出发点。

(二)个人成长与价值认知的矛盾

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个人成长,当代青年需要以科学价值观为指导,消除思想观念中的各种困惑,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当代青年渴望在社会中反映自己的价值观,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有时他们很难判断他们现有的价值观是否科学。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混淆不清,有的甚至有各种不良倾向。如西方宣扬的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对青年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果他们受这些混乱和倾向的指导,那么必然会影响他们自我价值的现实。根据当代青年的身心特征,他们的价值观仍处于发展和形成框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科学价值观的指导。从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可能从人们的思想中自发产生。它需要学校、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社会环境的积极培养。因此,必须要通过对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引导青年形成符合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价值观,让青年充分认识到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帮助,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也必须获得国家的认可,让青年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西方价值观冲击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转型加速,开放的条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国外文明先进成果,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发展的重要机会。但是,还必须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借机加快了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步伐,并向我们输入西方价值观。目前的国际交流秩序仍处于’西部强势,东部弱势’的格局。超过80%的国际新闻来自西方主流媒体。他们开始意识形态攻击是方便且根深蒂固的,每当发生议题纷争,国际舆论就会形成由西而东的合围之势。我国,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西方灌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西方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有数以千计的专业网站建设,在中国实施全面,持续的舆论战,故意歪曲和诽谤。此外,BBS 和QQ群等互联网通信渠道也被用来任意诋毁中国的社会制度,攻击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扭曲和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肆无忌惮地渗透着我们的思想和政策。西方国家增加了势头他们对我们的价值观,青年缺乏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深入了解,只能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达和科技进步,而看不到西方对世界的掠夺和侵略,这对于青年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对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极为不利。对此,必须要在理论知识教授和社会实践养成中让青年充分认识到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让青年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强化自身的爱国情感。

二、让爱国主义成为青年的价值追求

(一)激发情感共鸣,培养积极的爱国情感

要培养青年积极地爱国情感,激发情感共鸣,才能让青年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观念、理论、思想理解更为深刻,内化更加迅速。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环节,情感就是加速器爱国奉献精神践行的催化剂。因此,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青年的价值追求,就要激发与青年的思想共鸣,通过对青年价值特征的分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积极的爱国情感。充分借助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优势,发挥优秀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身边的实例和感人精神来熏陶和激励青年。通过先进事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感染力和直观性,强化青年心底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使爱国主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此外,积极的爱国情感还能帮助青年抵御不良思潮,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情况,青年要善于认知和分辨各类社会思潮,用爱国主义精神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二)从青年实际需求出发,凝聚青年爱国动力

需求是青年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从青年的精神需求和现实需求出发,凝聚人心,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青年价值追求的动力。首先,要正视青年在爱国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注青年的核心利益诉求。当青年面临学习、就业、生存等各方面问题时,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化一定要贴合实际,体现人文关怀,增强爱国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认同其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第二,引导好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帮助其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让其个性化的成长与集体观念和谐共存,从而让青年能够更加主动的追求爱国主义精神。第三,切合青年价值追求的特征,引导其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今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内大行其道,青年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和矛盾性的特征,因此要培养青年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通过职业精神、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建设,建立起积极、健康、爱国的价值评价体系,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价值追求的核心评价标准。

(三)加强实践养成,促进爱国主义内化为青年的价值追求

实践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化的核心环节,也是其“知行合一”的重要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只有融入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青年的价值追求。首先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年的日常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爱国的基本要求加入到青年的日常行为准则当中,让青年在生活、学习等日常活动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年自觉地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到自身的道德体系以及价值追求当中。第二,鼓励青年参加爱国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理想信念的内化和升华,组织和引导学青年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使爱国主义精神作用于心、影响于行。此外,还将引导青年将爱国主义精神积极的传达和影响到周围的人,让整个社会都树立起良好的风气,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每个公民的信念和追求,努力将对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内化为建设富强国家、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

(四)注重网络引领,强化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首先,要遵循主流文化。网络环境建设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庄严性。因此,网络建设应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追求,遵循主流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具体来说,在信息资源收集上加强审核,坚决抵制不符合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杜绝歪曲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抹黑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在校园网上大行其道。对于损害国家形象、伤害民族情感的谣言要第一时间进行辟谣和阐明,让青年在良好的舆论氛围中提升独立判断能力,进而强化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自信。

其次,提升网络建设的针对性。网络平台建设要以青年的需求为出发点,使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的内容更贴近事实,贴近生活,贴近青年,进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满足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服务青年的全面发展。此外,要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建设思路,将地方特色文化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以区域文化特色引导和服务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价值观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